1.适用范围
圆管涵(倒虹吸)施工
QB/T2606-2004
本工艺标准对公路圆管涵(倒虹吸)施工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圆
管涵(倒虹吸)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圆管涵(倒虹吸)施工。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材料
2.1.1.1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进场后应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单等证明文件,按其品种、标号,出厂时间等的不同分批进行试验、鉴定。试验内容应包括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项目。
2.1.1.2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按 ?混凝土配比设计规程?(JGJ55-96)通过计算、试配确定,配合比的详细资料包括强度、各集料的级配,混合级配、配合比、水灰比、集料—水泥比及坍落度等。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采用细砾石或碎石。
2.1.1.3砂:宜采用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5%,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
2.1.1.4水泥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要求。砂浆中砂宜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 ,不宜大于5mm;当用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大于2.5mm。勾缝砂浆强度对于主体工程不低于M10,附属工程不低于M7.5且均不低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2.1.1.5沥青材料:沥青涂层按质量由3份“油-30”、7份汽油配制而成。“油-30”须符合《建筑石油沥青》(GB494-1985)的要求,其主要指标见表2.1.1.5。
油-30主要技术指标 表2.1.1.5
名称 针入度(25℃,100g)(0.1mm) 延度(25℃)(cm) 软化点(环球法)( ℃) 规定值 25~40 ≥3 ≥70 2.1.1.6沥青油毡应符合《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油纸》(GB326-1989)的要求。
2.1.1.7沥青麻絮应符合图纸要求或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标准。 2.1.1.8混凝土管节
2.1.1.8.1管节端面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节进出水口外端面,应按斜交角度进行处理。
2.1.1.8.2管壁内外侧表面平直圆滑。如有蜂窝,每处面积不得大于30mm×30mm;其蜂窝深度不得超过10mm,蜂窝总面积不得超过全面积的1%,并不得露筋。
2.1.1.8.3管节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管节各部尺寸不得超过表2.1.1.8.3的规定值。
管节各部尺寸 表2.1.1.8.3
项目 管节长度 内(外)径直径 管壁厚度 顺直度 允许偏差(mm) 0~10 不小于设计 -3,正值不限 矢度不大于0.2% 2.1.1.5.5管节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管节损坏。
2.1.2主要机具设备
2.1.2.1机具设备:挖掘机、小型夯机、运输车辆等。 2.2工作条件
2.2.1涵洞施工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开
工报告,经工程师批准才能开始施工。如需变更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审批。
2.2.2水系调查。现场勘测,确定设置位置,涵底标高及流水纵坡,使涵洞设计满足实际排水要求。
2.2.3平整场地。施工场地经平整碾压后,进料贮备,安装机具设备、搭设临时工棚,树立施工标志牌。
2.2.4测量放样:按图纸设计的平面位置,标高进行施工放样。并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核对,如有不符,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办理。
2.2.5涵洞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游排水系统连接应圆顺稳固。
2.2.6对于施工期间影响原有水系的,应修建临时排水设施。 3.操作工艺
3.1施工流程图
施工准备→开挖基坑→基底检平及复测→铺设砂砾层及基座混凝土→铺设管节→接缝嵌缝→浇筑护管混凝土→洞口砌筑→台背回填、夯实→报请工程师验收 3.2开挖基坑
3.2.1测量放样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开挖基坑。基坑先用机械开挖,再人工修整,留20cm厚保护层覆盖持力层,避免基底受雨水浸泡及暴露风化,浇筑基础混凝土时,再行清除至设计标高。
3.2.2基础开挖都应始终保持良好地排水,在挖方的整个施工期间都不致遭受水的危害。
3.3垫层及基座
3.3.1砂砾垫层材料,应用连续级配,并分层摊铺、压实,其压实度在90%以上。基座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分两次浇筑,接逢位置应与管的接逢位置一致,并根据填土高度设预留拱度。
3.3.2石灰土作垫层时,要拌和均匀,分层摊铺,分层压实,其压实度应在90%以上。
3.4铺设管节
3.4.1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紧贴于垫层或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铺设。如管壁厚度不同,应使内壁齐平。
3.4.2在铺设过程中,应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
3.4.3在软基上修筑涵管时,应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指示对地基进行处理,当软基处理达到图纸要求后,方可在上面修筑涵管。
3.5接缝
3.5.1接缝宽度不大于10mm,禁止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长的要求,并应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接缝内、外侧以形成柔性封闭层,再用两层15cm宽的浸透沥青的油毡包缠接缝部位。
3.5.2洞全长范围内设3~4条沉降缝,其位置以设路基中部和行车道外侧为宜。
3.5.3如果图纸规定,在管节接缝填塞好后,应在其外部设置20#混凝土箍圈,浇筑后应给予充分养生,使其不产生裂缝、脱落。
3.5.4当管节采用承插式接缝时,在承口端应先座以干硬性水泥砂浆,在管节套接以后再在承口端的环形空隙内塞以砂浆,以使接头部位紧密吻合,并将内壁表面抹平。
3.5.5当管节采用套环接缝时,按接缝形式采用沥青麻絮,水泥砂浆或沥青砂紧密填塞所有接缝,使其稳固、耐久、不漏水。在填塞沥青砂之前,应在圆管的外表面和套环内表面涂刷沥青涂层,以增强其粘性,并按图纸所示部位固定捆扎绳,以免沥青砂外漏。
3.5.6倒虹吸管宜采用圆管,进出水口必须设置竖井。管节接头及进出水口应按图纸要求进行防水处理,不得漏水和渗水。
3.6进出口
3.6.1圆管涵进出口采用浆砌片石端墙,其工艺同《挡土墙施工工艺标准》。
3.6.2倒虹吸管进出口均应装模浇筑钢筋混凝土竖井。 3.6.3进出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使上下游水流稳定畅通。当设有跌水井和急流槽时,应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施工。
3.7回填
3.7.1经检验证实圆管涵和倒虹吸管安装及接缝符合要求,其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进行回填。
3.7.2在管节两侧分层回填粘性土,与涵管中心齐平。倒虹吸还应进行灌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
3.7.3涵洞处路堤缺口填土应从涵洞洞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同时按水平分层,对称地按照图纸要求的压实度填筑、夯(压)实。
3.7.4用机械填土时,除应按照规定办理外,涵洞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于0.5~1.0m时,才允许机械通过。
4.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4.1.1管涵顺直,进出口平顺,无阻水、漏水现象。 4.1.2圆管涵实测项目见表4.1.2。
圆管涵实测项目 表4.1.2
项次 1 2 3 4 5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轴线偏位(mm) 涵底流水面高程(mm) 涵管长度(mm) 管座宽、厚度(mm) 相邻管节底6 面错口(mm) 管径>1m 5 管径≤1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50 ±20 中间2处 +100,-50 大于设计值 3 用水平尺检查接头处 用尺量 用尺量3处 检查方法 按JTJ071-98附录D检查 全站仪检查纵横各2处 水准仪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查4.1.3倒虹吸管实测项目见表4.1.3。
6圆管涵(倒虹吸)施工工艺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