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月考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城郊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

A.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B.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2、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由 B.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C.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D.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3、“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 商品经济的发达

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帝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6、《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的地区性分工

D.①④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7、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中国瓷器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唐宋以来瓷器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B.“唐三彩”是风格独特的美术瓷器 C.江西景德镇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D.制瓷业是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9、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构成表。这里“某地区”最可能是( ) 职业 地主和 自耕农 佃农 手工工场工人 商人和 手工工场主 占人口 24% 36% 30% 10% 比例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10、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 ) A.开始出现草市 B.夜市比较繁荣

C.草市已具备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D.草市交易只在早上进行 11、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 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12、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3、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西汉政府并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 ③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 ④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5、《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16、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17、下列诗句,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B.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商海”

18、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产品原料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发展

19、据统计,1895——1913年,中国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年均速度为1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机局、广为制造” B、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占主导 C、“一战”给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绝好时机 D、专制统治的推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道路 20、下表列举的是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的一些重要事件。下列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1892年 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41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A.甲午战争后,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而成立 B.民国初年,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抗战时期,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 D.近代史上,始终受到政府的压制 21、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以下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2、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3、“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4、“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86 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中国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迫

25、阅读下列材料: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1)观察两幅示意图,说明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相比,在商业区的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史书记载,在唐朝都成长安,每日中午,日落前三刻击钲三百声散市;每晚击鼓八百声,鼓声过后关闭坊门。

北宋东京城内有夜市,一直持续到三更,在闹市区甚至通宵不绝,随之早市又开始了。

(2)以上记载反映出北宋与前代相比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上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雍正)“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以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3)依据材料指出雍正皇帝是怎么看待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的。(2分)清 统治者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 响?(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月考试题

城郊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2分)1、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农业耕作方式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l4nx986vl55mbv23rb17u3cm9b9uy004n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