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高中高一期中语文考试试题
2016、04
一、语言基础( 21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缙绅(jìn) 蜷曲(quán) 付梓(xīn) 毁家纾难(shū) ....B.逆阉(yān) 湮没(yān) 羁縻(mǐ) 分当引决(fèn) ....C.逡巡(qūn) 赊账(shē) 眼翳(yì) 妄自尊大(wàng) ....D.户牖(yǒng) 趿拉(tā) 陶冶(yě) 诲人不倦(huì)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在中国,当有人问我家有多少人时,我回答我们有四口——而不是瑞典语中的四“个”。我看到孩子们如饥似渴地等着我带着食品袋回家做饭。
B.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耸人听闻的。
C.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如果把这些正确的理论置之度外,那无论如何也完成不好这项艰巨的任务。 3.下面课文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
B.《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是说科学基础、黄金规则、道德热忱等来自东方的“光明”,而实验精神、科学方法等则来自西方的“法则”。
C.《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在思想方面,庄子提出了“兼爱”、“无为”思想。
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更为后世史家所推崇。 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
5.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则今之高爵显位; .B.①以其无礼于晋 .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②终不能加胜于赵 .
C.①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D.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例句:臣诚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为巡船所物色 B.君何以知燕王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7.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主辱,臣死有余僇 C.敛赀财以送其行 D.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二、文言文阅读( 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④
②
③
①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栗腹:燕国丞相;②鄗同“镐”,本为晋邑,当时属赵;③④地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 壮:成年 B.赵使廉颇将 将:率兵
C.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毁:说坏话 D.纵奇兵,详败走 详:仔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
A.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乃得解邯郸之围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赵壮者尽于长平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夫天下以市道交 以勇气闻于诸侯 ..10.下列对文本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当廉颇失掉权势时,门客都弃他而去。等到他又掌权任职之时,那些门客又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廉颇非常高兴,让他们暂时退下。
B.乐乘离开赵国后,赵王想起用廉颇,是因为此时赵国已经没有优秀的将领了。 C.赵襄王即位,启用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很生气地打击乐乘,乐乘离职而去。廉颇也逃到魏国的大梁。廉颇在大梁很久,魏国并不重用他。
D.廉颇为求起用,年老强饭,一饭斗米,坐谈间解了三次大便。赵使回赵国后向赵王报告,廉颇年老身衰,不能召用。后遂用“一饭三遗矢”谓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3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分)(《鸿门宴》)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3分)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烛之武退秦师》)
三.古诗鉴赏(10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齐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中用哪些意象来表现“晚秋”的?(2分)
(2)研读诗歌的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尾联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能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人皆得以隶使之, , ,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3)念高危, ;惧满溢,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句有可削, 。
(6) ,无韵之离骚。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青石小街 费振钟
在江南,在每一座小城小镇,要是你不走走这样的小街,那就不能说你的脚在江南走过。
这样的小街,多数由青石铺成。青石铺成的小街,有多长?有多宽?这些你都不必计算,你要看的是,青石小街上,那一块块布满断纹磨圆了边角的石头。你可以想一想,算一算它经历的时间,然后再加上你自己刚刚走过的脚步,这样你就将青石小街记在心里了。
你要留心小街两边高高的青灰砖墙,留心青灰砖墙上那些被雨水浸湿了的墙缝,以及墙缝里的一抹苔藓和几株暗绿小草。小街的深邃不是由它的长度决定的,而是由这些由岁月长出来的斑斓痕迹决定的。走过小街时,你的手一旦伸过去抚摸这里的墙砖,你就会生出一种因为沧桑变化而生长出来的幽长浩渺的怅惘和感慨。于是,小街总是勾连住你的脚步,让你缓缓而行,在缓缓而行间,你便与小街结下了一点点缘分。
你还要留心面朝小街的那座老门楼。老门楼也许有一两座石狮,也许没有,但它上面必定有几块用青砖雕刻成的图画。它们被称为砖雕,它们不单单是为着装饰,它们常常成为小街的向导,让从这儿走过的人,保留一种刻意的惊奇和猜想。这样的门楼,黑色的木门是一直紧紧关着的,你问不到,这座门楼是谁家的门楼,谁家的门楼可以这样长时间展
示那旧时的生活和风格,谁家的门楼似乎想敞开却欲言又止,如此守住它的沉默与秘密。但只要你询问,你就会加深对小街的感受。
也许,你还要留心小街中间的那口青石井栏。那口井栏下面,井水是枯竭了,还是仍然一泓如碧,这都不要紧。你要做的是反复察看井栏上每一道绳痕,它们总是按照一个固定角度深入青石当中。你能知道这些绳痕经年累月天长地久,你却不知道究竟其中哪一道绳痕出自于少女的一双纤纤素手,哪一道绳痕出自老妇苍老的十指。小街上百年来的日常生活细节,有一部分镌刻在井栏的青石上。它的深刻之处,正是它的模糊不清,因为所有的日子都被一根牵扯着吊桶的麻绳无头无绪地消磨殆尽,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哪桶水用来煮茶酿酒,哪桶水用来洗菜做饭,哪桶水用来洒扫,哪桶水用来清洗?你不知道并非你的浅薄,是你的眼睛透不过日子的平淡和琐碎。
现在你肯定要留心于那位坐在小街上的老阿婆了,你当然会走过去与她说话。可惜她听不懂你的外乡人的语言。她点了很多次头,又摇了很多次头,这样你对小街上的老阿婆,终于也一无所知了。老阿婆自然梳着她从嫁到小街时就梳着的发髻,老阿婆自然穿着她成为小街的媳妇时就穿着的蓝布衣衫,老阿婆手腕上自然还带着那副绿玉镯,这也许是她对家族和亲人最重要的纪念。老阿婆老了,她可以安闲地坐到小街上回忆故事了。她的故事漫漶无边,她从早到晚在那儿想呀想呀,不知在哪里断了,又不知从哪里接了过来。她的故事不是讲给小街上的行人听的,她是讲给小街听的,也是讲给自己听的。你看到老阿婆身边或许有一只绣架,她手上或许拿着一根绣针牵着一根绣线,这是他永远也做不完的绣活儿。于是老阿婆和她的绣活儿,也便成了小街不变的故事。你从老阿婆面前走过,你甚至是可以把这个故事带走的。
你走完小街时,小街上空的天色晚了,高高的风火墙,连同爬在上面的藤萝,将暗影飘落在小街的青砖上。踏着小街的影子,你还想寻找什么呢?
后来,小街转角处,一盏夜灯亮了。后来,小街在你走后,冷清入梦了。
14、文中最能体现江南小街风貌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表现出江南小街的哪些特点?(6分)
15、作者在第一段段末写道:“要是你不走走这样的小街,那就不能说你的脚在江南走过。”请从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认为的三条理由。(4分)
16、读一读,比较下列两句话的表达效果,体会文中第三段选用第①处语句的原因。(4分)
①于是,小街总是勾连住你的脚步,让你缓缓而行,在缓缓而行间,你便与小街结下了一点点缘分。
②于是,小街总是勾连住你的脚步,让你慢下来行走,在慢下来行走间,你便与小街结下了一点点缘分。
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老阿婆”,这个人物有什么特征?写她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