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生态养殖简述
鲁德勇
【摘 要】河蟹生态养殖又称河蟹健康养殖,是指依据河蟹的生物学特征,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河蟹生产,即为河蟹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河蟹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使河蟹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养成的商品蟹无污染、个体较大、黄满膏肥、质量优良,真正养成\青背白脐,金爪黄毛\大闸蟹.生态养殖的重要特征是以培育质优个大的食品蟹为前提,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宣城区是安徽水产养殖大乡,养殖河蟹时间长、规模大,但经常出现暴发疾病、河蟹规格偏小,给养殖户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为此,积极开展生态养殖河蟹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从2006年开始,在宣城市、区两级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专家的技术支持下,在朱桥乡的卫村、浑水等村开展养殖试验,探索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养殖技术,总结出一套生态养殖河蟹实用技术,对提高河蟹养殖效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名称】水产养殖 【年(卷),期】2011(032)011 【总页数】2
河蟹生态养殖又称河蟹健康养殖,是指依据河蟹的生物学特征,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河蟹生产,即为河蟹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河蟹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使河蟹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养成的商品蟹无污染、个体较大、黄满膏肥、质量优良,真正养成“青背白脐,金爪黄毛”大闸蟹。生态养殖的重要特征是以培育质优个大的食品蟹为前提,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宣城区是安徽水产养殖大乡,养殖河蟹时间长、规模大,但经
常出现暴发疾病、河蟹规格偏小,给养殖户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为此,积极开展生态养殖河蟹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从2006年开始,在宣城市、区两级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专家的技术支持下,在朱桥乡的卫村、浑水等村开展养殖试验,探索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养殖技术,总结出一套生态养殖河蟹实用技术,对提高河蟹养殖效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实施生态养殖的经济效益
从2006—2009年实施生态养殖的结果看,每667 m2放养160只/kg规格的长江蟹种600只,收获平均规格在150 g的商品蟹60 kg,其中180 g以上的优质蟹占70%,回捕率75%,667 m2均纯利润2500元,投入产出比1∶2.5。朱桥乡的河蟹被农业部评为“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实施河蟹生态养殖的工作措施 2.1 抓好生态养殖示范,加速推广进程
从2006年的示范户50户到2009年建立起600户科技示范户,并成立了两个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对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示范户的科学养殖技术,加速推广生态养殖新技术。 2.2 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为了优化养蟹户的科技意识,提高养殖水平,加快新技术的推广,我们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活动。4年间共举办各类形式培训班二十余期,另还邀请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等专家、教授前来作技术指导;并组织现场会进行经验交流,印发各类技术资料5000余份,不断采用新技术。 2.3 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为了顺利实施生态养殖河蟹,通过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策略,重点抓好“五个统一”,即:①统一投放蟹种时间:根据季节、温度等因素合理安排投放蟹种的时间。②统一栽培水生植物,因水生植物与水质、水位深浅、季节温度、品种等有关,为了保证水生植物的生长必须做好统一。③统一消毒、防病时间: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④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实施辅导、指导,接受能力强的带动接受能力弱的养殖户。⑤统一饲料的投喂量和方法:科学投喂,防止饲料的浪费和破坏水质。
3 实施河蟹生态养殖的技术要素
3.1 苗种的选择和放养
3.1.1 苗种选择 坚持选择正宗优质长江蟹种,这类蟹种体色青灰、有光泽、活力强、生长快,而且极少出现性早熟,利于养殖大规格优质商品蟹。
3.1.2 放养密度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个体,规格在150~200只/kg,每667 m2放养600~700只。坚持合理放养,对水草的栽种、增加成蟹规格都非常有利。 3.2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2.1 水草的培育 河蟹养殖中水草的作用如下:①是虾蟹栖息和蜕壳的好住处,并可防止逃逸。②可作为虾蟹类的天然饵料。③可净化水质,增加溶氧。④可消浪护坡,防止池埂坍塌。⑤可防止夏秋季温度过高。⑥补充天然维生素,可解决虾蟹病害问题,产量可大大提高。⑦可有效提高虾蟹类的品质。因此,把水草的移植培育作为生态养殖的重点来抓。
春季全池种植苦草种,667 m2用量0.5~0.75 kg。开始水位要浅,最好把蟹苗集中暂养,1~2月后等苦草长到10~20 cm以上时再松开暂养池,进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