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一级注册结构抗震规范重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重点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3.1.1 重要性分类 3.1.2 设防类别标准 3.1.3 抗震设防标准 3.1.4 6 度规定

3.2地震影响 3.2.1 地震影响采用1.0.5 条规定 3.2.2 烈度和加速度取值对应关系(表) 3.2.3 设计特征周期

3.2.4 城镇设防烈度、加速度、分组按附录 A 3.3 场地和地基 3.3.1 选择场地 3.3.2 场地为 I 类时的规定

3.3.3 建筑场地为3、4类时的规定 3.3.4 地基和基础设计要求

3.4 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3.4.1 抗震概念设计,采用规则方案 3.4.2 平面(竖向)不规则类型(表1.2) 3.4.3 不规则建筑结构计算、构造规定

3.4.4 砌体、单厂有关章节 3.4.5 体型复杂设缝

3.4.6 防震缝要求

3.5 结构体系 3.5.1 结构体系比较确定

3.5.2 结构体系应符合的要求 3.5.3 结构体系尚宜符合的要求 3.5.4 结构构件要求

3.5.5 构件连接要求 3.5.6 单房支撑保证稳定性

3.6结构分析

3.6.1 多遇地震下内力和变形分析方法 3.6.2 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变形分析方法 3.6.3 重力附加弯矩大与重力二阶效应

3.6.4 楼盖平面内变形和抗侧力系统布置与分析

3.6.5 质量、侧向刚分布与结构分析 3.6.6 计算机结构分析要求

3.7 非结构构件 3.7.1 应进行抗震设计 3.7.2 相关专业分别进行 3.7.3 可靠的连接或锚固

.

3.7.4 围护墙和隔墙避免不合理设置 3.7.5 幕墙、装饰贴面、可靠连接、 3.7.6 机电设备支座和连接符合要求

3.8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3.8.1 应用范围 3.8.2 设防目标应高于1.0.1 条规定

3.9 结构材料与施工 3.9.1 特别要求在设计文件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最低要求:

3.9.3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尚宜要求 3.9.4 钢筋替代的原则

3.9.5 焊接钢结构受拉试件收缩率规定

3.9.6 构造柱芯柱和底部框架-砖抗震墙的施工顺序 3.10 建筑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 3.10.1设置范围

4 场地、地基和基础

4.1 场 地 4.1.1 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表) 4.1.2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标准

4.1.3 土层剪切波速测量要求,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表) 4.1.4 场地覆盖层厚度确定要求 4.1.5 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计算公式

4.1.6 建筑场地类别,各类场地的覆盖层厚度(表) 4.1.7 发震断裂评价,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m) (表) 4.1.8 不利地段增大系数不大于1.6

4.1.9 场地勘察要求 4.2 天然地基和基础 4.2.1 不进行抗震验算范围 4.2.2 抗震验算规定、公式 4.2.3 地基抗震计算公式,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表) 4.2.4 地基边缘最大压力公式

4.3 液化土和软土地基 4.3.1 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规定 4.3.2 饱和砂土、粉土液化判别规定 4.3.3 初判为不液化规定, 液化土特征深度(m)(表)

4.3.4 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表) 4.3.5 液化指数,液化等级(表) 4.3.6 抗液化措施 (表)

4.3.7 消除液化沉陷的措施要求:

4.3.8 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措施要求

4.3.9 减轻液化影响和上部结构综合采措施: 4.3.10 有液化侧向扩展可能时的规定 4.3.11 软土地基规定

4.4 桩基

4.4.1 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范围

.

4.4.2 非液化土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规定:

4.4.3 液化土低承台桩验算规定,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 (表) 4.4.4 液化土桩基承台填筑夯实要求 4.4.5 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 4.4.6 液化侧向扩展地段计算规定

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5.1 一 般 规 定 . 5.1.1 地震作用的规定: 5.1.2 抗震计算方法:,时程分析的房屋高度范围(表),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值(cm/s )(表) 5.1.3 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表)

5.1.4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特征周期值(s) 5.1.5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阻尼调整和形状参数规定: 5.1.6 结构抗震验算规定

5.1.7 变形验算规定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1 水平地震作用公式,计算简图 (图),顶部附加地震力作用系数(表) 5.2.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规定 5.2.3 估计扭转影响时的计算规定

5.2.4 底部剪力法屋顶地震效应增大系数

5.2.5 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公式,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表) 5.2.6 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原则 5.2.7 地基与结构相互影响的规定,附加周期(s)(表) 5.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5.3.1 竖向地震作用公式,计算简图(图)

5.3.2 网架、大跨度竖向地震作用值,竖向地震作用系数表(表) 5.3.3 长悬臂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规定

5.4 截面抗震验算

5.4.1 地震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公式,地震作用分项系数(表) 5.4.2 截面抗震验算设计表达式,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表) 5.4.3 仅计算竖向地震时,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用 1.0

5.5 抗震变形验算 5.5.1 最大弹性层间位移公式,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表) 5.5.2 罕遇地震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要求 5.5.3 罕遇地震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计算方法

5.5.4 薄弱层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弹塑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表(表) 5.5.5 结构薄弱层)弹塑性层间位移公式,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表)

6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6.1 一 般 规 定 6.1.1 适用的最大高度(m) (表) 6.1.2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表) 6.1.3 抗震等级的确定要求 6.1.4 设置防震缝的规定

6.1.5 框架和抗震墙布置规定、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 1/4 6.1.6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表)

6.1.7 装配式保证整体性,现浇面层加强厚度不小于 50mm

.

.

3kx1939goz8c83h0epna2cg5h8inz6016a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