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统计分析及解决方案
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各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通常来讲,当一个地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就意味着这个地方进入老龄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进入严重老龄化。按照此标准,我国早在20XX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达1.78亿,老龄化趋势加快。据外媒有关报道,“正在变老”“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给世界的最新印象,“人口老龄化”成为海外媒体聚焦的热点话题。有报告指出,从现在到未来20到30年间,中国将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那么,地方的情况如何呢?下面,以某市为例对人口老龄化形成原因及对策作简要分析。
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以人口统计的视角来分析,某市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处在一个持续加重的态势,像全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样,这个过程还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第一,出生人口大幅度减少。该市总人口300余万,20XX年全市共出生3.88万人,同比20XX年减少30.2%,比全国减幅12%高18.2个百分点,高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年平均出生人数。其中:一孩出生1.06万人,同比20XX年减少12.4%;二孩出生2.39万人,同比20XX年减少40.4%。根据20XX年1月份出生和在孕情况,预计20XX年出生人口为3.5万人左右,同比20XX年将下降9.8%,出生人口保持持续下降的态势。第二,人口老龄化程度高,高龄老年人口增速快。从户籍人口看,20XX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21.01%(简称老龄化率),比全国平均值17.9%高3.11百分点。从常住人口看,20XX年全市老龄化率23.5%。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县24.41%,最低的区县19.76%。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市80周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3.54万人,占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10.8%,20XX年1%抽样调查时为8.9万人,占13%。17年间全市增加5.3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6%。第三,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老少比呈扩大趋势。20XX年全市户籍人口中18-59岁劳动力人口为176.75万人,同比20XX年190.35万人减少12.3万人,劳动力人口比重由20XX年的66.1%下降至57.6%。老少比是指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与14周岁及以下少儿人口数之比,老少比高于30%被看作年老型人口。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市老少比为41.7%,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为63.5%,20XX年1%抽样调查为94%,17年间增长了一倍,老少比扩大趋势十分明显。第四,老年人口综合养老保障能力不强。从全市20XX年对5468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问卷调查情况看(农村人口占82.3%),目前老年人有配偶率为69.7%,独居率为28.7%,有各类养老保险的占22.1%,个人月收入在300元及以下占49.9%,无医疗保险的占0.8%,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占10.6%,年内就医率94.2%。从全市20XX年底贫困人口统计情况看,76280名贫困人口中,有45910人为60岁以上老年人,占60.2%。
2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计划生育政策、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和年龄老化、婚育观念转变、抚育成本高及人口持续流出是造成人口出生下降及老龄化的几个重
要原因。第一,计生政策导致的少子化。1980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30年来,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左右。20XX年取消二孩生育时间间隔、20XX年实行单独二孩政策、20XX年实行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出生率逐步上升,20XX年达到高峰18.93‰,20XX年骤降至12.71‰,预计将持续回落。第二,育龄妇女持续减少。育龄妇女是生育载体。随着60-7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女性退出育龄期,导致育龄妇女进少出多、生育动力减弱等现象。20XX年底全市共有已婚育龄妇女50.2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由20XX年的20.98%降为16.45%。生育旺盛期已婚育龄妇女人数持续下降、高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上升,严重降低了生育能力。第三,初婚人数大幅减少。初婚人数关系人口出生数量。20XX年全市上报初婚人数同比减少5.6%,相比20XX年减少59%。初婚人数大幅度下降造成出生人数持续减少,进一步加深人口老龄化。另外,受经济社会发展、受教育程度提高等影响,女性初婚、初育年龄提升,成功生产几率一定程度上会下降。加之托幼抚育成本高、就业压力大、赡养老人负担重等影响,生育二孩意愿普遍较低,两孩政策刺激生育作用有限。第四,劳动力人口持续流出。部分年轻人流出到经济状况更好、创业就业机会多、公共服务条件好的城市务工经商,常住人口老龄化率持续升高。20XX年全市常住人口为293万人,户籍人口为307万人,人口净流出14万人,净流出率为4.6%。
3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出生人口持续减少、老龄化加快是各级政F面临的诸多人口问题中最重要的一项,成为影响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多个
领域带来严峻的冲击与挑战。第一,对乡村振兴带来极大冲击。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最大的影响就是劳动力短缺。在农村,大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居住,村庄仅仅留有妇幼老弱人员,无力从事农业耕作,耕地撂荒现象突出。过去农村集贸市场一派繁荣的景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渐萧条的“老年人聚会”。同时,大量劳动力流出,造成村两委班子成员老龄化严重、工作缺乏活力、创造力。在城镇和企业,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出到发达地区,本地企业招工难现象突出。第二,对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带来极大冲击。目前有的地方出现养老金短缺现象,除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前特有的人口结构失衡,“未富先老”的人口格局导致各类资金短缺。有的地方老年人生活窘迫,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收入主要来源于基本农田收入、基础养老金和子女有限的赡养费,维持基本生活困难。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压力日益增大,随着老龄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大,政F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加强医疗保障,必将加大各级政F的财政压力。第三,对家庭养老带来极大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老龄甚至高龄,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使得年轻人无力承担养老任务。当前的养老机构特别是医养结合型机构少,机构养老费用高,部分老人经济负担重,入住养老院困难较大。从调查情况看,有近1/3的老人成为“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就医养老方面失去监护,意外伤亡等现象时有发生,亟待各级研究解决。
4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建议
面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应立足实际,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要求,从社会、经济、政Z、文化等各个领域做出系统性安排。第一,积极完善生育配套服务政策。以生育证件办理改革为重点,缩短流程、简化手续,解决好群众“证件办理难”的问题。以孕期健康保健为重点,不断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和母婴医疗保障水平,解决好群众“生的出、生的好”问题。以母婴照料为重点,探索建立婴幼儿养育补助制度,狠抓普惠性托儿机构建设,解决好“幼有所育”的问题。第二,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农村人才建设,切实抓好“招才引智”,把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回来”。加快推进农村幸福院、老年人居住区、互助养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一步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第三,加强医养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积极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设医疗护理型床位或服务病区,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优化医养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引导鼓励各方力量特别是社会资本兴办养老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专业机构。坚持与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和培育医药健康产业,鼓励开发养生保健技术和产品,大力发展医疗器械新品种,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健康需求。第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