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巴音布鲁克
来源:《魅力中国》2024年第25期
摘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及创新思维能力。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成效,就必须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完善观念;创新思维;主体性
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这里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向同仁虚心探讨。
一、 完善观念,从新开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往往很不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使学生一味照搬而不积极思考,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在师生和谐的课堂交流互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重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形式多样的互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氛围,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间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