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之前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个时候我混迹于人群之中,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做着这个时代青少年该做的事情,一切都井井有条,只不过,我不知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只因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只是随众而已,虽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我的人生目标一直以来都比较混乱。
但是后来,对世界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忽而发现,自己真的不过是这浩渺宇宙中的苍茫一粟,而我自身的存在可能根本不能由我自己来把握。认识到个体的渺小之后,忽然有了争夺自己命运主导权的想法。所以走到这个阶段,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只不过是万千道路中的一条。不过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稳妥且便捷的道路。
而事到如今,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时隔一年之久,我终于涅槃重生得到了自己心仪院校抛来的橄榄枝。自此之后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方向,终于不再浑浑噩噩,不再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而这一年的时间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懒惰、闲散的人来讲实在是太漫长、太难熬了。这期间我甚至想过不如放弃吧,得过且过又怎样呢,还不是一样活着。可是最终,我内心对于自身价值探索的念头还是占了上峰。我庆幸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觉悟,真是不枉我活了二十多个春秋。
在此写下我这一年来的心酸泪水供大家闲来翻阅,当然最重要的是,干货满满,包括备考经验,复习方法,复习资料,面试经验等等。所以篇幅会比较长,还望大家耐心读完,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希望会对各位有所帮助,也不枉我码了这么多字吧。
兰州大学草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7)土壤学 (818)植物生理学 参考书目为:
《植物学》,2007,叶创兴,朱念德,廖文波,刘蔚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农业生态学》,2007,骆世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土壤学》,2000,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先说英语吧。
词汇量曾经是我的一块心病,跟我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词汇量往往比我高出一大截。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就不爱背单词。在考研阶段,词汇量的重要性胜过四六级,尤其是一些熟词僻义,往往一个单词决定你一道阅读能否做对。所以,一旦你准备学习考研英语,词汇一定是陪伴你从头至尾的一项工作。
考研到底背多少个单词足够?按照大纲的要求,大概是5500多个。实际上,核心单词及其熟词僻义才是考研的重点。单词如何背?在英语复习的前期一定不要着急开始做真题,因为在单词和句子的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做真题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刚开始复习英语的第一个月,背单词的策略是大量接触。前半月每天两个list,大概150个单词左右,平均速度大概1分钟看1个,2个半小时可以完成一天的内容。前一个月可以把单词过两遍。
历年的英语真题,单词释义题都是高频考点,这一点在完型中体现的非常突出,不仅是是完型,其实阅读中每年也都有关于单词辨析的题目,掌握了高频单词,对于做题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英语真题我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
进入第二个月开始刷真题,单词接触的量可以减少,但是对于生疏词应该进行重点的记忆,一天过1个list(75个单词)。一定记住的有两点:①背单词不需要死记单词的拼写!②多余的方法无用,音标法加上常用的词根词缀就能搞定考研英语的词汇!
9月开学后,专业课的学习进入白热化的阶段。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变成了真题阅读。这个时候单词的学习时长应该逐渐减少(根据自身情况)。我在9月大概是每天1个半小时左右,内容是标记的生疏单词,每天看两个list的生疏单词。这样9月可以再过两遍单词。
10月和11月是生理和心理都最累的阶段。这个阶段英语学习的重点仍旧是真题阅读。恢复到一天看一个list的状态,我相信到这一阶段看单词的感觉已经大不一样,你会发现你竟然有猜词的能力了。
12月的单词学习转移到拼写上,主要是作文句式以及作文模版所需要使用的单词。这部分单词需要准确无误的拼写,需要花一些时间来记忆。
以上的日常单词学习是需要单独给出时间来的,实际上,在做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单词用法的学习,这个需要在理解句子的前提上进行记忆,涉及到做真题阅读的问题。
在第一个月,句子的学习应该同步开始,考研阅读存在着大量的长难句,因而打好句子的基础也十分重要。做真题阅读的方法是先做一遍,然后进行单词和句子的解读,标注不会的单词,弄懂没有看明白的句子。之后对选项进行解析,主要是比对各选项和文章中目标句之间的差异,理解出题人设陷阱的点,这些参考书上都会有所涉及。在做过三套真题后,一定要进行一次总结,反思不足,再继续做下去。关于具体的阅读方法,大致是读选项——找定位——比对选项和
定位句——排除干扰项——联系主旨选出正确项。具体的方法可以单独成为一篇经验贴,我在后续会补上,不过现在说这些可能也有点早。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分析真题的基础之上的。
作文、翻译、完型
作文的学习我个人以为无需太早下手,在11月左右开始为时不晚。考研作文不必四六级作文难,思路也相对比较死板。因此作文并不是太能拉分。
翻译和完型是我认为无需特别准备的部分,这两个部分设计到你的英语实际水平的高低,花时间在这两个题型上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在你已经具有一定的单词水平和句子水平后,翻译和完型也差不到哪去。
在复习时间比较有限的前提下(注意我的前提),最后考虑这三个题型,它们的重要度排名是作文>翻译>完型,根据我的经验,这三个题型影响大局的能力很小。在你的阅读能拿高分的情况下,你的考研英语分数就低不下来了。
(818)植物生理学专业课复习
我是从三月份,也就是大三下学期开始,开始看视频网课,主要是根据视频内容理解教材,教材一定是要看的,考题都是出自教材的,你只背老师给的框架不看教材,甚至不理解框架的来龙去脉,到时候背诵也很困难。基础班视频就是看一遍,把框架记在本子上,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教材内容,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弄明白,比如我自己就把植物那块单独整理了一下,会考植物学的解剖知识,以及植物生理学的知识,都是比较简单的知识点,但一定要把书看细,往往你认为不会考的知识点就真的是考点,比如比较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书本的细胞那块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遗传分子那块也会考到,毕竟现在研究的都是基因分子相关的内容。普生一定要注意社会热点,今年就考了单独二胎政策,让你用生物学知
识去解释这个。还有就是诺贝尔奖等等,13年考过。由于大三下学期有课,也有很多乱七八糟写的事情,所以每天都是抽空学习,时间也不多,花了一个学期看基础班。
强化班是从暑假开始的,也就是七月份。我感觉强化班跟基础班内容差不多,就是把教材又过一遍,这一遍比基础班深入的地方就是分了专题,把知识进行了整合。我就是又把强化班看了一遍,耽误了很多背诵时间,这是我后悔的一件事,大家只要在基础班把内容理解到位,强化班可以加速看,理解退居第二位(前提是你已经理解了教材内容,没有疑惑的地方了),最主要的就是把整合的框架记下来,开始背诵,背诵尽量早!!!!!!!基础班看完,强化班开始的时候同步背诵(最开始是背诵框架,不背每个框架的具体内容,等框架背好了,再根据机构发的背诵的书把具体内容填进去)。后期就是自己做知识点整合,我的经验就是这真的最重要,它是框架的具体版,就是专业课考试范围的骨架:比如细胞分裂分化(细胞周期调控,衰老,凋亡,全能性等),酶活性,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免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进化,种群,动物行为等。有些章节可能就一两个考点。比如第一章,就是生命的特征和生物分界。有些章基本是不考的,比如呼吸,感觉,运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等。所以背框架两遍以后,对一本教材的来龙去脉已经掌握了,就依据知识点背细节。背着背着很多知识就理解的更深刻了。
到了暑假就要全身心备战了,千万不要浪费这里的时间。专业课到这一阶段已经要有初步的框架和自己的笔记,然后要结合你自己买到的真题和重点,进行第二遍。这里既要记忆,同时也要结合真题看重点在哪里,重点、考过的要重点背,同时也要根据真题有自己的判断来记忆其他的。对于没考过的小点也不能掉
以轻心。
十月份要开始做题了(背诵不可中断,继续充实自己的背诵框架,在背诵之余加上做题),通过做题查漏补缺,哪里不会着重背哪里。我自己总结了一些我个人可能比较薄弱的地方,比如:光合作用的一些题目,Rubisco的大小亚基数目,层积处理、巴斯德效应、与广口瓶有关的实验、果实成熟的一些特征变化(大题)、推测植物矮小的原因。通过做题,你会发现你之前准备的那些简直太弱了,你可以慢慢用这些答案的答题方式去一点一点晚完善自己。到了后期,之前的知识点框架已经深深印在你脑子里了,这时就可以把框架丢掉了,开始背你自己整理的知识点。
十月份开始做题,就不要中断,不断通过做题完善自己的框架。其实做题才是真正提升自己的方法,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做题,目的就是参考后面的答案完善自己的不足。有了一个整体架构,一份笔记,和整个知识体系,怎样把这些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背书就是必由之路了。
不仅是专业课,公共课也有共同的规律,我在看英语真题的时候也走过弯路,《木糖英语英语手译》厚厚的一本,做题时找不准方法就会显得没有效率,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掌握规律,把一些选项中的“坑”总结出来,并且总结各种题型,政治也是如此,《政治新时器》中的真题和练习题,都有不少的大题,大题刷起来只靠数量取胜是完全不行的,还是要沉住气耐心的把大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总结出来,不在乎数量,而是做完一道题,掌握一道题中涉及到的规律并加以总计,然后再去做题,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度。说了这么多,有些跑题,我们继续聊专业课。
有人说,光会背书当然不行,但是连书都不愿意背,你凭什么上研究生?
这句话很对,但是重点在于,很多人根本就不懂怎样去高效地背书!我们的教材扬扬洒洒百万字,我们做笔记再怎么精炼也必须下笔万言。我认为,逐字逐句背下这么多内容,先不说有没有必要,你根本就背不了!那么,我就把我的方法介绍给各位,就是定义+层次方法。每个概念,教材中都会先下定义,再分层次阐述,于是形成满满几大段内容。这些内容,不是所有句子都要背,只要背定义与层次。上了考场先写定义,然后把各个层次有条理地铺开,每个层次下面的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现编,自己要学会扩展。
到了最后半个月,题也全都做完了,可以回顾一下,这时的重点又回归背诵了,把之前的所有进行一个整合,这时框架已经太小儿科了,你可以参考框架的知识点,把每一个知识点的答案完美的背出来就可以了。
在后期可以做一做研教新版的模拟题,这是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很好的途径,你通过考试,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进而查漏补缺,在上考场前的每一次锻炼都是宝贵的经验,做不好没关系,只要你能根据自己的表现做出积极调整,上考场的时候会有惊喜哦!可是出题角度的不同就决定了题目的多样化,也决定了答案的灵活性。一味地押某一个重点忽视命题切入点会得不偿失。这本书从各重点知识可能的出题角度出发总结必备语句,我太喜欢了。看完这几年的真题总体感觉出题人开始重视专业英语和实验了,以前复习的时候感觉实验可以不用看,但现在发现实验部分越来越重要了,当然不知道这种出题风格会不会继续延续下去了,目测应该会,毕竟出题人刚更换。
最后就是大时间段安排好后,每天一定要做计划,比如早上六点半学习,一天学多长时间,上午七点到九点干什么,是背专业课还是背单词...这些一定要细化。先确定好小目标再逐步实现大目标。
考研什么的,坚持就好,最好是能找同考研的人一起复习,一起监督。化学这一块,如果觉得自己基础差,大可以现在开始看教科书,不用看很快,但是一定要看懂,最好不要似懂非懂,似懂非懂后面看辅导书的时候也是似懂非懂的,再然后考试也是似懂非懂的。。。然后分数。。。。。。总之,加油吧,考研人!!!
其实备考的过程都大同小异,考研也不轻松,及时交流很有必要,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下载,它包含学习方法、学习心态和考试信息各个方面,我这里还有一些考研资料,历年真题、专业课视频等,都可以分享给小伙伴们,有什么事可以在下面评论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