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作者:杨芳 杨娇 戴恩勇
来源:《当代教育论坛》 2018年第4期
[摘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进行企业管理方法与技能训练,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监控必要性的基础上,以创新质量管理的视角,提出建立以问题为导向基于PDCA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模型,实现监控评价的理念、标准与实践等方面的创新,促进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杨芳,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工程(长沙410005);杨娇,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基础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高校实践教学、应用数学(长沙410002);戴恩勇,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实践教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长沙410005)
引言
新经济形态下企业组织机构与管理思想发生变化,人和信息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资源,扁平化的组织机构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愈加重视,需求日益增加。[1]而目前人才匹配的困境在于: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工商管理类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找到急需的人才,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面对实际问题往往无所适从,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体系与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2]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有多方面,学校实践教学监控不力、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
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必要性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能力不能达到社会需求
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一般到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个体企业从事管理相关工作,用人单位所需的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然而毕业生表现往往实践能力并不尽人意,有的甚至对面一些日常管理工作都觉得无从下手,对实际问题的出现缺乏洞察力,无法结合所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更难说提出解决方案。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这种社会不适应性的出现与高校目前的教学体系密切相关,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社会所需的工商管理类人才有必要强化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监控,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得不到有效重视
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基础与基本条件不一,学校生源、师资力量、实践教学设备场地、学校重视程度均成为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普遍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规划、投入及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学校对实践教学缺乏系统规划,投入上多以购买各专业管理软件为主,有的学校以不同专业教师提出购买为主。学校对实验教学资源管理缺乏监控机制,购买相应软件后不重视对应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往往出现近百万的软件资源躺在实验室多年,造成巨大浪费。学校对实践教学过程控制不到位,相对理论课程而言实践教学学时较少,理论课程中针对性的实践环节不够;毕业论文选题理论性强,有的与实际脱节;毕业专业实习往往因经费不足组织困难而采取形式单一的方式,甚至流于形式。因此,学校有必要依据自身办学现状,依据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特点,建立针对性强的有效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引导、控制,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国家对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的明确要求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规定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应不少于总学时的15%。[3]强调了全面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国家对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非常重视,对实践教学质量要求提出了明确要求。
显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的办学条件及教学特点要求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化、全面监控,同时突出全过程与全员参与,以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4]因此,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确有必要。
二、基于PDCA机制的实践教学
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工科类专业,其实践教学活动综合性强,缺乏直接明确的衡量指标,实践教学活动涉及内容宽泛,落实困难。实践教学管理也不能等同于工科实践教学的管理方式,实施过程存在各种问题,影响最终教学效果。因此,只有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监控系统,按照既定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动态监督与调控,才能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管理人才。[5]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以PDCA机制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模型。如图1所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模型基于策划(P)、实施(D)、检查(C)与处置(A)等环节,包括管理决策系统、调控系统、评价系统、反馈系统以及激励与约束系统。
(二)管理决策系统
学校、院级、教研室及实验室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主体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需求制定符合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目标、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策划构建持续、相对全面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与锻炼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各种岗位技能,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对实际问题的洞察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决策系统由校院两级管理机构监控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二)调控系统
实践教学管理与教学过程形成的监控信息主要来源于校院两级督导组常规与专项检查信息、学生评教的信息,监控实施主要在于收集实践教学过程信息并进行动态调控。调控系统主要监控实验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方式;实习教学中实习基地、实习岗位、实习效果;实训教学中模拟系统训练、毕业论文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实践训练效果等。
(三)评价系统
各专业教研室依据学校与院级相关制度,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共同制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院级教学领导小组、教学督导等组成教学评价与检查系统,定期或常规性评估实践教学工作。评价需针对不用层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系统规划、投入与建设问题、建设项目效益、实践教学过程、实验室管理等等。
(四)反馈系统
学校与各学院通过教学情况通报、教学工作会议、实践教学专项检查、学生反馈的信息等渠道,对实践教学过程存在问题进行反馈与通报,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五)激励与约束系统
学校教学主导部门、院级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对参与实践教学的管理人员、教师(实验人员)、学生依据相关管理规章通过各种奖励、处罚措施,激励或约束教学行为。相关管理规章有年度考核、实践教学竞赛、优秀实验工作者评选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学生手册等,以保障实践教学秩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