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
第一课:身边的材料
1、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 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 3、 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4、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 5、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
6、 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 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第二课:塑料
1、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 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
3、 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 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 4、 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5、 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
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睛
第三课:倾听声音
1、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答:(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为什么有高有低?(3)怎样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 4、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物体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共同之处是,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
5、 物体停止发生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答:物体停止发生时的共同现象是震动停止。这进一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四课:物体传声
1、 声音能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2、 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
3、 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送过来的。
4、 用铅笔敲击进水管的一头,在另一头听到的金属管震动的声音是通过金属管传送过来的。 5、 上课了,同学们能在四面八方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6、 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话?
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所以要借助无线电通话。
7、 当你走到小河边或池塘时,水面的小鱼便会立即游开,这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传给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便游开了。
8、 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答:因为地球上有各种物体,如空气(气体)、水(液体)、木头(固体)等,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
第五课:自制小乐器
1、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调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3、 用小棒敲击装有不同量水的杯子时,会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 4、 声音的产生于哪些因素有关?
答: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还与材料有关。 5、 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过面?为什么? 答:不一样,牛皮纸更适合做鼓面,牛皮纸有韧性。
第六课:声音与生活
1、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2、 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有些声音令我们烦躁。
3、 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 4、 声音有什么用处?
答:能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5、 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答:噪声使人烦躁不安,人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巨大的噪声可以损伤人的听力,致人耳聋。 6、 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危害的?
答:如人们设立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在耳机里装上厚厚的垫子,在马路两旁大量植树造林,利用树木来降低噪声的强度,给汽车、摩托车装上消声器等办法来减少噪声的危害。 7、 耳机里为什么有厚厚的垫子?
答:厚厚的垫子可以降低声音对耳朵的危害,又可以防止外界噪音的干扰。 8、 为什么说树木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答: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明:10 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 30%,20 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第七课:光的传播
1、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2、 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为自然光源;电灯、手电筒、电视机等为人造光源。 3、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4、 太阳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5、 门窗或密林的缝隙透出来的阳光是直的。
6、 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通过这个直筒看灯光,然后,把这个直筒弄弯,再看灯光,两次都能看见灯光吗?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第一次能看见灯光,第二次不能看见灯光,这个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八课:透明与不透明
1、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形成影子。
2、 用光的透过成都来划分物体,可以分为:不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透明物体三种。 3、 台灯的灯罩通常是用不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 4、 用手电筒照射一个圆形纸片时,会发现一个圆形的影子。
5、 用手电筒照射用泥制成的小兔时,会出现小兔的影子,前后移动一下小兔会发现影子会变大变小,上下移动一下小兔会发现影子变长变短。 6、 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答:影子是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背面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及物体与光屏的距离有关。 7、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会怎么样?
答:遇到透明的物体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能让部分光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几乎不让光通过。
8、 毛玻璃片也能让光线通过,我们可以说毛玻璃是透明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毛玻璃虽能让光线通过,但只是一部分光线通过,只能说毛玻璃是半透明的物体。
第九课:镜子
1、 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的表面反射会去,这就是光的反射 。镜子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
2、 不要用镜子把光反射到同学的眼睛上去。 3、 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4、 用两面平面镜可以制作一家潜望镜。 5、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光遇到镜子时会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反射现象。 6、 利用镜子反光的性质能做哪些事?
答:医生可以用目镜来给病人检测,制成潜望镜进行水下观察,科学家利用镜子反射光需要时间计算距离等。
7、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答: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制造物体的材料也有关系。
第十课:七色光
1、 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赤、橙、黄、绿、蓝、靛、紫。
2、 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有白光出现。红与绿出现黄光,红与蓝出现红光,蓝与绿出现深蓝色光。
3、 瀑布前和喷水池上空有很多弥漫的小水滴,被阳光一照就会形成彩虹。
4、 彩虹是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
5、 拿一个三棱镜,让阳光照在镜面上,慢慢转动它,会看到什么现象?
答:会看到七色光带,这是由于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太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 6、 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答:在雨后天晴的天空和瀑布的上空可以看到彩虹。
7、 三色光的混合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把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需要的材料:3 支手电筒、橡皮筋、红、绿、蓝玻璃纸,白纸。把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灰)白色光,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
8、 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入水,背着阳光喷射,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答:会看到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被阳光一照能出现彩虹,停止喷水,不能看到同样的现象。
第十一课:电在我家中
1、 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家里的电器使用的电是由供电站供给的。 2、 生活中的电器,需要接通电源才能工作。 3、 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
答:电是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厚才会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
4、 关于电,我们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答:(1)家里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2)是谁发明了发电机? (3)为什么发电机能发电? (4)点有什么用处?
第十二课:让灯亮起来
1、 我们生活中游弋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还可以使今晚变得绚丽多彩。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