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导学案”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中期报告
----以县中学为例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2012年新发行的人教
版英语教材中更是增加了英语阅读的量和难度。这就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另外近年我区中考英语试卷中阅读量占很大比重。阅读理解题分值占中考卷总分的三分之一。可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能否得高分是十分重要的。当然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也绝不仅限于考试得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绝大多数知识信息的获取也是靠阅读来获取的。
在我校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1.只要学生会翻译课文,就认为是学生理解了文章,而将阅读课上成了翻译课。2.过于注重文章中的词、词组及句子结构的用法,而将阅读课上成了“一言堂”的语法课。3.只要学生会复述课文,就说明学生理解了文章,而将阅读课上成了背诵课。4.学生整节课只是被动的记笔记、背课文,5.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普遍低下。6.学生缺乏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和习惯。7.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尝试通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导学案”作为突破口,实践研究运用导学案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探究能否在我校适用,能否切实改变我校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 一、 课题研究进展报告 1.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
“导学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立项后,笔者组织成立课题组,共有8名成员组成。随后开展了开题报告会,学习了区、县的有关文件要求并共同讨论了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步骤及阶段性任务,给课题组成员布置了相关阶段性任务。
2.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为开展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我们搜集并学习了一些关于导学案的资料。比如田宏忠 逄凌晖编写的《 教师如何写导学案》、 溪叔勋编写的《学案式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上的应用研究》、曾小燕撰写的《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漆佩.王双撰写的《导学案在英语阅读课堂的实践研究》等资料。在资料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导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学案的理论基础,即“导学”理念是基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及维果茨基的“支架理论(scaffolding)”和“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nl Devel-opment )”。以及导学案的核心理念,即“导学案”(Guided learning plan)是一种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学习方案。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笔者也请教宁夏大学王燕老师进行一些相关的指导。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案编写原则、涉及内容、运用过程等,掌握了一定的课堂运用学案教学的方式等,为课题的科学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3.开展问卷调查、测试、听课观察,进一步了解阅读教学现状
为了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发现我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特编制了教师和学生关于英语阅读教学和学习的问卷,共下发20份教师问卷、300份学生问卷问卷,并对学生进行了阅读能力测试,组织听公开课等,经过一系列的措施了解到我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1.将阅读课上成了翻译课;2.将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3.将阅读课上成了背诵课;4.“一言堂”式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5.忽视阅读技巧的指导。学生方面的问题:1.不预习或不会预习;2.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无事可干;3.阅读习惯不良;4.阅读成绩普遍较低;5.阅读技巧缺乏。 4.积极组织开展公开课,随时进行研讨
要求课题组成员在上阅读课时必须在自己所带班级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并安排承担一定次数的公开课。每次公开课之后组织课题组成员或全体英语教师参加讨论,及时总结归纳存在的问题以及运用学案过程中发现的利弊等,以进一步完善导学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更大限度的发挥学案的作用。 三.研究的初步收获
(1)阅读课堂模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课题组成员的课堂上首先出现了明显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的转变。由老师的“一言堂”模式转变到了学生广泛参与的现状;由老师的逐字逐句串讲转变到了对阅读技巧的重视;由老师特别忙、学生特别闲的现象转变到了学生特别忙、老师轻松的现象;由课堂环节无序到课堂环节井然有序等。一段时间以来绝大多数老师的英语阅读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在问卷调查中有的教师认为“教师要讲的少,学生做的多,真正的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英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语阅读课上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为主”他们认识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全体学生,培养和训练学生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学案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导学案的设计从单词到句子到段落最后到篇章,整个过程由简到难,而且每段用不同的阅读技能去处理,逐步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因此,学生在阅读课上能够占据主体地位。运用效果就连非课题组成员老师们也很认同,或多或少的改变了教师的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向着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指导者的方向转变。 (2)学生阅读兴趣的增加
以往的阅读课教学上,学生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翻译课文,再加上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之间知识层次不同,阅读课的学习变得索然无味。有些学生一看到阅读特别是长篇幅的阅读之后,便不知从何下手或不愿意耐心的去阅读。自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学案以来,由于学案能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轻松愉悦的氛围、真实生动的情景、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一切,使学生感到阅读不再乏味枯燥,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充满探索、激情和挑战,学生在合作竞争、互动交流中学习兴趣盎然。在与学生的访谈中有一个学生这样说“我感到阅读课也可以变得如此具体、可操作,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在完成一道道老师出的题时无意中已经了解了课文”。还有一个学生说道“我从来没有这样上过阅读课,感到很爽,像这样天天上课,我的英语也一定能学好”。程度弱的学生在完成学案的过程中也有他们会填写的东西,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能通过大体的阅读会做的题,至少也能以写的方式参与课堂了,让他们有了自信心,激发了阅读兴趣。 (3)有效关注到了全体学生
不管是新授课、听说课还是写作课,绝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对话、小组讨论、报告、写作等可以参与课堂,而对于阅读课来说,学生只是阅读,学生很难有效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教师也不便掌握学生是否参与其中。即使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只是个别的同学能听明白能参与到互动中,大多数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然而,在阅读中运用导学案后,学生的参与度大大增加了。在有49名学生的一个班的其中的一节阅读课上,经观察有38名学生举手或被老师点名回答了问题,其中回答问题次数最多有8次的学生。该代课教师说:“有一名上课一直睡觉的学生都完成了一些任务设计”。有梯度性的任务直接呈现在纸张上,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通过阅读纸张上的任务就能明白要做什么,如何做都一目了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