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调查红薯、花生、水稻分别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里? 3.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 植物与土壤
认知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 2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 ,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4 保护土壤
认知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拓展性目标:
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
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
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拓展活动:
1、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土壤小报》。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本单元安排了《春天里的动植物》、《种子发芽了》、《春季星空》三课内容。在知识安排上,这三课内容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引导形式进一步了解季节的变换对动物、植物生长的影响,认识星空变化的规律。是约定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延续,后面的《夏天来了》单元构成了系列性的、持续一年时间的观察活动,体现学生亲历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在编排特点上,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入手,逐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生命世界。在科学探究上,伴随学生探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带领学生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的观察到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探究过程,起到了总结、归纳和不断丰富、发展自己探究方法的作用。
1、春天里的动植物
认知目标:
1.能依据观察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
物,学会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观察;亲历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注意保护植物,懂得珍爱生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观察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学会记观察记录。 拓展性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 活动准备:
教科书将活动准备融入一幅学生野外观察的场景图中,借助“到野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什么呢?”引领学生进行课前思考、讨论,做好观察前的准备。目的一是引起学生野外观察的兴趣,产生外出观察的欲望;二是引发学生的思考,确定探究的主要方向。 活动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
1、提问:东去春来,校园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过交流,学生说说“动植物在从到冬天到春天发生的变化。” 3、根据学生日常的观察及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和猜想。
4、设计观察方案
方案要设计具体,如使用的工具要写上、怎样进行测量、观察,并设计上要观察注意的事项。
第二课时
活动二:出去观察。 提出观察要求:
观察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兴趣,自由组成观察小组,教师也可和学生共同组成观察小组。每个观察小组要事先做好分工,并依据不同分工,携带好相应的观察用具,以便野外观察时使用。同时要教育学生在野外观察时注意保护好植物,懂得要珍爱生命。
1、观察前,教师要慎重选择好观察地点,保证不同观察目的的学生找到合适的观察目标。2、观察过程中,当学生的观察兴趣发生变化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3、教师要适时的给予有困难的小组以帮助,。
4、教师要督促每个小组做好分工,记好观察记录。
5、观察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会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能自觉保护植物。
第三课时
活动三:
交流一下,看看我们有什么收获。
交流形式:观察日记、生长、对比图。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观察结果。 1、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推选一名学生在班上进行汇报。
最后,结合搜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介绍与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直接的实际观察与间接的借鉴他人的经验都是获得知识的有效的途径。
自由活动:
1、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赞美春天的方式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2、评价:学生根据自己课堂内外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自我评价中设计的四项评价内容,可以结合课堂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拓展活动: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植物进行长期观察,还可以选择校园里的一株植物进行观察,重点记录下它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情况,养成对自然事物进行中、长期观察的习惯。
2、种子发芽了
认知目标:
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拓展性目标:
记录种子发芽及生长过程,仔细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用水浸泡一天以后的植物种子、放大镜、刀片、镊子、瓷盘、纱布等。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自己确定要准备的材料。相关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