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临床合理用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嘌呤化合物 如咖啡因、茶碱类药物等,喹诺酮类药物与此类药物联合应用时,可降低其消除率,易增加咖啡因和茶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抗酸剂 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奥美拉唑等抗酸剂,对喹诺酮类也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环丙沙星,合用既影响其吸收又使其在肾小管中的溶解度下降,易析出结晶损伤肾脏。

其它药物 与口服抗凝血药物如华法令同时使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依诺沙星与布洛芬合用有引起惊厥的危险。司巴沙星与胺碘酮、阿司咪唑、卡普地尔、奎尼丁、舒托必利、特非那定等联用有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

小儿用药5大误区

目前,误用药物的例子举不胜举,尤其是小孩,误用药物轻则可以产生不良反应,重则可以发生药物中毒,甚至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为使家长们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特意列举了在给孩子用药时比较常见的5个误区: 长期服用某些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强的松等激素可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引起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还可能使孩子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再吸收。此外,还容易造成孩子免疫功能下降,诱发多种感染性疾病等。

过量服用维生素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毛发枯干、皮疹、瘙痒、厌食、骨痛、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维生素D过量可引起低热、呕吐、腹泻、厌食、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蛋白尿、肾脏损害等症;维生素C服用过量可引起腹痛、腹泻等症。

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大观霉素、新霉素等使用过量,会导致孩子的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可以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长期服用磺胺等消炎药,会因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而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出现鼻出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灰色综合征。

11

过量服用扑热息痛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退热药,扑热息痛在孩子发热时常用,但倘若每日用量超过3克时,便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可以引起致死性肝损伤。

过量使用复方甘草片因该药含有阿片粉的成分,故1岁以内的婴儿每次仅能服用1/4片,倘若用量过大,便可导致阿片中毒,出现急性呼吸衰竭。 药物过量会有不良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使用这些药物了。注意避免这些误区的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这才是安全

抗感染药概述

【概念】

抗感染药物系指具有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口服、肌注、静注等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以及其他化学合成药(异烟肼、甲硝唑、呋喃妥因、吡哌酸等)。

抗生素系指在高稀释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次级代谢物)。此后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仿制品”,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抗生素母核加人不同侧链(半合成抗生素)等,也均称为抗生素。 【抗微生物活性】

在各种病原微生物中,以细菌最为常见和最重要。临床上一般将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两类,按应用普通治疗剂量后在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所具有的杀菌或抑菌性能而区分。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等可称为杀菌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可称为抑菌剂。但必须指出,“杀菌”和“抑菌”仅是相对的,对极敏感细菌,应用较大量抑菌剂,则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也足以杀菌;而低浓度的杀菌剂对较不敏感的细菌也只能起抑制作用。足量药物及其组织穿透力为维持杀菌效能的关键。

为测定任一微生物对某一抗感染药的敏感性,通常应用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有时也采用最低杀菌浓度

12

(minima]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均以mg/L表示。测定方法有稀释法(包括试管法、微量法、平板法等)、扩散法(纸片法、E测定法)等。纸片法比较简单,应用也最为广泛,但影响结果的因素较多,故应力求做到材料和方法标准化。 【耐药性】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可分为天然及获得耐药性两种,前者系遗传特征,一般不会改变,后者系由病原微生物体内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改变而产生。DNA的变化:①通过染色体DNA的突变;②通过质粒(plasmid)重新组合或获得耐药质粒而产生。耐药质粒广泛存在于革兰阳性和阴性菌中,经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在自然界中最为多见,也最重要。

耐药性的发生机制有:①钝化酶或灭活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形成。临床上抗感染药治疗失败也与此有关;②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改变,使抗生素无法进人细胞内,从而难以作用于靶位;③靶位组成部位的改变,使抗生素不能与靶位结合而发生抗菌效能。此外还可由于代谢拮抗剂的增加或细菌酶系的变化等而产生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与发展是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特别是无指征滥用的后果,因此临床上应特别注意合理用药。 【药理】

根据血药浓度和时间的关系可制定药时曲线,曲线下总面积可反映抗感染药物的吸收状况及体内利用率。抗感染药物主要经肾排出,也可经肝代谢、肠道排泄、肺呼出等而被清除。药物的半衰期(T1/2)可自药时曲线计算而得。据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疗效与其血药浓度超过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持续时间长短有关,持续时间越长则疗效越好;而氨基糖苷类与氟喹诺酮类的临床疗效则与血药高峰浓度或药时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有关,比值大者疗效好。肝、肾功能不全,特别是肾功能不全时很多药物的半衰期明显延长,必须及时调整剂量、延长给药间期和(或)监测血药浓度,保证安全用药。

13

口服和肌注给药后,抗感染药的血药峰浓度一般于1~4小时内即可到达,静注或静滴给药后即刻到达,重症患者宜采用此给药途径。药物吸收后迅速分布至各组织,胸、腹腔,关节腔和各种体液中,其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50%-100%,以至数倍以上,故除包裹性积液或脓液稠厚外,无局部用药的必要。 抗感染药口服后吸收很不一致,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利福平、多西环素、磺胺药、异烟肼等的吸收比较完全,约可达90%或以上。四环素和土霉素因易与钙、镁、铝、铋、铁等金属离子螯合而影响其吸收(一般在70%以下),其活性也可为碱性物质所抑制,故不宜与抗酸药合用。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口服后的吸收很少,仅为0.5%-3%。 抗感染药进人血液后部分与血浆蛋白相结合,结合率自0-95%以上不等。结合的药物无活性,也不易透过各种屏障,但结合一般疏松而可逆,当血药浓度下降时即渐释出游离药物。

分泌至胆汁中的药浓度因不同药物而异,以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利福平等的浓度较高。除氯霉素、磺胺药、异烟肼、甲硝唑、氟康唑、阿昔洛韦等外,抗感染药物很少透过正常血脑屏障进人脑脊液中,但脑膜有炎症时则采用一些第三代头孢菌素、乙胺丁醇、氨苄西林、青霉素G等,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有效水平。排人痰及支气管分泌液中的药物浓度大多低于同时期血药浓度,以红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甲氧苄啶等的浓度较高。 大多数抗感染药的主要排泄途径是肾脏,因此尿药浓度大多较高。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嗯唑、喹诺酮类等应用后有一定量进人前列腺中;林可霉素类、磷霉素、复方磺胺甲嗯唑在骨组织中有较高的浓度或可达治疗水平。 【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

1.应熟悉选用药物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药动学、适应证和不良反应。 2.要及早确立病原学的诊断。确立正确的病原为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的先决条件。有些病原采用常规方法不易分离者亦应尽量选用其他辅助诊断技术,包括各种免疫学试验。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后应尽可能作细菌的药物敏感度(药敏)测定,必要时并进行联合药敏试验,供选用药物参考,这在处理严重全身性感染时尤为重要。

14

3.应按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新生儿体内酶系发育不全、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能力较弱、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大多减少、肾功能也减退,应用常规剂量后血药浓度和半衰期常有增高和延长,故用量以偏小为宜,有条件时宜定期监测血药峰、谷浓度。

4.预防或局部应用抗感染药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应当用于少数有明确指征者;如用于预防昏迷、休克等患者并发感染,或清洁手术预防术后感染则往往徒劳无益。

应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感染药,因易引起过敏反应,也易导致耐药菌产生。故除主要供局部应用的药物如新霉素、杆菌肽、莫匹罗星、磺胺米隆等外,其他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感染的药物,特别是青霉素类的局部应用要尽量避免。

5.联合应用抗感染药需有明确的指征。临床多数感染用一种抗感染药即可控制,联合用药徒然增加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

6.应选用适宜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静脉给药不宜用于轻、中度感染。宜按药动学参数制订给药方案。剂量过大或过小均不相宜,过小起不了治疗作用,反可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的突出例子是青霉素类,不仅浪费严重,且易诱发中枢神经系毒性反应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等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通常应持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不在此例。如用药后效果不著,急性感染在48~72小时内应考虑改药或调整剂量。

抗 生 素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它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其它 青 霉 素 类 阿洛西林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阿帕西林(钠) 阿扑西林 氨苄西林(钠) 氨苄西林-舒巴坦 巴氨西林 苯氧青霉素 苯唑西林 长效西林 呋苄西林钠 呋布西林 氟氯西林 福米西林 海他西林钾 环己西林 磺苄西林(钠) 甲氧西林 卡茚西林 氯唑西林(钠) 仑氨西林 美洛西林 美西林 奈呋西林 哌拉西林 哌拉西林钠 匹氨西林 匹美西林 普鲁卡因青霉素 青霉素Ⅴ钾 青15

临床合理用药

嘌呤化合物如咖啡因、茶碱类药物等,喹诺酮类药物与此类药物联合应用时,可降低其消除率,易增加咖啡因和茶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抗酸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奥美拉唑等抗酸剂,对喹诺酮类也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环丙沙星,合用既影响其吸收又使其在肾小管中的溶解度下降,易析出结晶损伤肾脏。其它药物与口服抗凝血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kegr3wv6f7k6x46aj2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