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 2020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

复习过关考试化学试题

1. 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B.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 《本草纲目》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 朴硝( Na2S O4)

D. 汉朝的 《淮南万毕术》 《神农本草经》 记载“白青 ( 碱式碳酸铜 ) 得铁化为铜”, “石胆能

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答案】 A 【解析】 【分析】

A.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前者需要加热,后者常温下反应;

B.石灰 KNO)和

石加热后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C. 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现象不同; D. 得铁化为铜, 均发生置换反应。

【详解】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前者需要加热,后者常温下反应, 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

A项错误;

B 项正确;

KN

B. 石灰石加热后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 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利用焰色反应可区分硝石( (O)

和朴硝(N@SQ), C项正确;

D?得铁化为铜,发生的是置换反应,均为湿法炼铜,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项正确,答案选 A。 )

A. 16.25 g FeCI 3水解形成的Fe(QH)3胶体粒子数为 0.1 N A B. 5.6gFe与稀HbSQ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A

C.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Q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NA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 0.1moI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 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 B.Fe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Fe2+; C. 标准状况下, 2.24LN2和Q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氧气转移 0.2mol 电子。

【详解】A. 16.25gFeCI 3的物质的量为 16.25g - 162.5g/mol=0.1mol,水解形成 Fe(OH)3胶 体时,多个Fe(OH)3聚合为一个胶体粒子,所以形成的胶体粒子物质的量小于 O.lmol,数目 小于0.1NA, A项错误;

B. Fe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 Fe2+, 5.6gFe的物质的量为5.6g十56g/m ol=0.1mol ,完全反应转 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2mol,数目为0.2NA, B项错误;

C.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Q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2.24L - 22.4L/mol=0.1mol,分子数目为

0.1 NA, C 项错误;

O.lmol ;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

D. 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为—1价,与水反应生成1mol氧气时转移2mol电子,贝性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 D项正确,答案选 Db

【点睛】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题目难度中等, 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 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选项 胶体粒子是由多个 Fe(OH)3聚合而成。 3.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uSO4溶液和氢硫酸反应: Cif + S^=CuQ

B. NaAlO 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 2AIO2 +CO+3H2O=2AI(OH)3 J +CO2

+

A为易错点,注意Fe(OH)3

)

C. 向 FeBQ溶液中通入等量 Cl 2: 2Fe2 + 2Br + 2Cl 2=2Fe3 + BQ+ 4Cl

+

+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H+ + OH+SO42+ Ba2= BaSO4J + H2O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 氢硫酸为弱酸;B.在NaAIQ溶液中通入过量 CO时,生成 HC0 ; C. Fe 2的还原性大于 Br,通入

+

氯气时先与 Fe2+反应,后与Br反应;D.不符合离子的配比。

【详解】A.氢硫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错误;

Cu2 +HS=CuS +2H+, A项

+

B. 向NaAIQ溶液中通入过量 CO,生成HC0,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AIO2+CO+2H2O=AI(OH)3 J +

HCQ , B 项错误;

C. Fe2的还原性大于Br,向FeBr?溶液中通入等量 CI2, Fe2优先反应,然后部分 Br被氯

+

+

气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

2Fe2 + 2Br「+ 2Cl2=2Fe^ + BQ+ 4CI「,C项正确;

+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 +

+

2OH「+ SQ2「+ Ba2= BaSQj + 2H 2。, D项错误,答案选 G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把握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题 的关键,试题难度不大。本题的易错点是C项,解题时要注意Fe2+和BL的还原性强弱顺序。 4.SQ2气体与足量Fe2(SQ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 ?C^Q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 SQ+ 2Fe3 + 2H2O===SQ- + 2Fe 2 + 4H+ ;

+

+

② C「2O2- + 6Fe2+ 14H ===2Cr3 + 6Fe3 + 71^0。

+

+

+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0 2发生氧化反应

B. 若有13.44 L SO 2(标准状况)参加反应,则最终消耗 0.4mol K 262O7 C. 氧化性:SQ2- < Fe 3 < Cr 2G2-

+

D. 每0.2 mol K 2620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

1.2NA

在S(3+2Fe3++2H2Q=S(42-+2Fe2++4H+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在 Cr2Q2-+6Fe2++14H=2Cr3++6Fe3++7HQ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再结 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分析判断。

【详解】A.在S^+2Fe3++2F2Q=S(42-+2Fe2++4H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 SQ为还原剂发 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

B. 若有 13.44 L SQ 2(标准状况)参加反应,n(SQ)=13. 44L-22.4L/moI=0.6moI,由得失电 0.6mol x (6 - 4)

子守恒可知,最终消耗 KaCrzQ的物质的量为 =0.2moI , B项错误;

2,(6-3.)

C. 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

SQ2- < Fe 3 < Cr 2Q2-, C项正确;

+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试题(含解析)(1)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0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A.《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B.《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C.《本草纲目》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利用焰色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kdjv20gm66j6mw9sjhs44p5c1cp9m00dv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