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常见天气体系统 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
要求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锋面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分析锋面可以从两侧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要明确锋面移来前、锋面控制时、锋面移走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锋面系统分析天气状况,并做出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锋和各个锋面系统的概念和形成
2、学会分析各锋面系统过境前后以及两种气压类型控制下的气流运动状况和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本和课件,通过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掌握锋面系统的概念
2、利用简易天气图,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识别天气系统的特点,能够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不牢固,所以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等学习活动,建立了空间概念,提高了绘图能力。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过程中对天气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锋面移动时的天气变化分析。
1 / 4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常见天气体系统 教学设计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学习为主,辅以合作学习。
七、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与天气。(展示天气符号),这些符号所表示的天气我们都认识,那么提到天气,我们首先会想到每天的天气预报。接下来我们观看一段10.25的天气预报。(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在我们刚才观看的视频中所出现的天气变化我们非常熟悉。那什么是天气? 生:是大气中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师:当然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这些天气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都与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有什么联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探究课堂。 活动2 气团
教师引出概念,让学生自主分析和判断。(气团的概念;气团的分类;气团和天气) 给出图片,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气团和冷暖气团。
承转:当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天气又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 ? (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 活动3 锋面系统
师: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微课视频。(播放视频)
展示图片强调和加强概念的理解。(检查反馈学生观看视频的效果) 让学生阅读知道锋面系统的分类。 活动4【探究一】冷锋
让学生阅读课本,再给出冷锋的动画。学生分组讨论冷锋的形成过程;冷锋的符号及移动;降雨的位置和特点;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每组选举一名发言代表) 冷锋的形成过程(描述) 冷锋的符号及移动方向 降雨的位置和特点 2 / 4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常见天气体系统 教学设计
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教师让学生根据动画来描述冷锋的形成过程;明确冷锋的符号及移动方向;判断锋面处的天气特点;讲出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教师作补充和纠错) 师:冷锋在现实中有哪些天气实例,尤其我国? 讨论: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课件展示结论) 活动5【探究二】暖锋 让学生阅读课本,再给出暖锋的动画。学生分组讨论暖锋的形成过程;暖锋的符号及移动;降雨的位置和特点;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每组选举一名发言代表) 暖锋的形成过程(描述) 暖锋的符号及移动方向 降雨的位置和特点 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教师让学生根据动画来描述暖锋的形成过程;明确暖锋的符号及移动方向;判断锋面处的天气特点;讲出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教师作补充和纠错) 师:暖锋在现实中有哪些天气实例,尤其我国? 讨论:暖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课件展示结论) 活动6【探究三】准静止锋 师:当冷气团和暖气团势力相当时,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及形成怎样的天气系统? 生:锋面来回摆动,形成准静止锋。 让学生阅读课本,再给出准静止锋的动画。 教师问:准静止锋会产生怎样的天气特点呢? 生:持续性降水(教师作补充说明) 师:准静止锋在现实中有哪些天气实例,尤其我国? 讨论:准静止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课件展示结论) 活动7给出下面表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播放多媒体并给予评价 类型 示意图 符号及雨区过境前天气特征 过境时天气特征 过境后天气特征 天气实例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