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物理
第I卷(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得3分,选对不全得1.5分,有错选不得分。)
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学说和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给出了几个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物理实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实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B.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理论,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实验 C. 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D. 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式结构的模型,故A错误;
B.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是一种量子化的物质,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B正确; C.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用实验证实其存在,故C正确; D.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故D错误。 故选BC。
2. 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和机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C. 电磁波能够发生偏振现象,说明是纵波
D. 以下三种电磁波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序为:无线电波、紫外线、γ射线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机械波不能,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多普勒效应是一切波均具有性质,故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产生多普勒效应,故B正确;
- 1 -
C.电磁波能够发生偏振现象,说明是横波,故C错误;
D.无线电波波长最长,γ射线波长最小,其次为紫外线,故D正确。 故选BD。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B. 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 C. 肥皂泡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现象
D. 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A错误;
B.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因为空气薄层两表面的反射光,频率相同,能够发生稳定干涉,形成干涉条纹,B错误;
C.肥皂泡内外表面反射光频率相同,能够发生稳定干涉,产生彩色的干涉条纹,C正确; D.增透膜的内外表面反射光频率相同,产生干涉,叠加后增强光的强度,利用的是光的干涉现象,D错误。 故选C。
4. 如图所示,a、b、c、d四个图是单色光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干涉或衍射图样。分析各图样的特点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a 是光的衍射图样 C. c 是光的干涉图样 【答案】D 【解析】
B. b 是光的干涉图样 D. d 是光的衍射图样
【详解】A.a是光的双缝干涉图样,条纹间距相等,A错误;
B.b是光的单缝衍射图样,中央亮条纹最宽,向外条纹变窄,间距变小,B错误; C.c是圆孔衍射图样,C错误;
- 2 -
D.d是泊松亮斑(光照射在小圆盘上却出现中央亮斑),是光衍射图样,D正确。 故选D。
5. 一束只含红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分成两束光,并沿OM和ON方向射出,如图所示,已知OM和ON两束光中只有一束是单色光,则【 】
A. OM为复色光,ON为紫光 B. OM为复色光,ON为红光 C. OM为紫光,ON为复色光 D. OM为红光,ON为复色光 【答案】D 【解析】
ON为反射光,应为复色光;而折射后只有一束光线,故有一束光发生了全反射;而红光与紫
光相比较,紫光的折射率较大,临界角较小,故紫光发生了全反射;可知OM应为红光.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 B. 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C. 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恒定的电场 D. 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而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A错误; B.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磁场,B错误; C.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电场,C错误; D.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而形成,D正确。 故选D。
7. 在LC回路产生电磁振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容器放电完毕时刻,回路中磁场能最小.
的- 3 -
B. 回路中电流值最大时刻,回路中磁场能最大 C. 电容器极板上电荷最多时,电场能最大 D. 回路中电流值最小时刻,电场能最小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电容器放电完毕时,q=0,i最大,磁场能最大,所以A错误B正确; CD.电流最小i=0时,q最多,极板间电场最强,电场能最大,所以C正确D错误; 故选BC。
8. 下列关于无线电广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射无线电广播信号必须采用调频方式 B. 发射无线电广播信号必须进行调谐 C. 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必须进行调制
D. 接收到无线电广播信号后必须进行解调才能由扬声器播放 【答案】D 【解析】
AB.AB错误;【详解】发射无线电广播信号必须经过调制,可以采用调频,也可以采用调幅, C.接收无线电广播必须经过调谐(即选台),C错误;
D.无线电波中有高频信号,所以需要经过解调将低频信号捡出,才能由扬声器播放,D正确。 故选D。
9. 下列关于 α 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α 粒子是氦原子
AA?44B. 原子核放出 α 粒子即 α 衰变,α 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式为ZX?Z?2Y?2He
C. 原子核放出 α 粒子即 α 衰变,这一过程往往还伴随放出 γ 射线
D. 比较 α、β、γ 三种射线,由 α 粒子组成的 α 射线,电离能力最弱、穿透能力最强 【答案】BC 【解析】
【详解】A.α 粒子是氦原子核,A错误;
AA?44B.原子核放出 α 粒子即 α 衰变,α 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式为ZX?Z?2Y?2He,B正确;
C.原子核放出 α 粒子即 α 衰变,这一过程往往还伴随放出 γ 射线(以能量的形式放出),C
- 4 -
正确;
D.比较 α、β、γ 三种射线,由 α 粒子组成的 α 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D错误。 故选BC。
10. 有一种放射性元素 X,它的氧化物 X2O 的半衰期为 4 天,X2O 与 F2 能发生如下反应:2X2O+2F2=4XF+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F 中 X 的半衰期为 4 天 B. 单质 X 的半衰期为 8 天
C. 升高温度有可能使放射性元素 X 的半衰期缩短 D. 若有 2 个 X2O 分子,经过 4 天就只剩 1 个了 【答案】A 【解析】
【详解】ABC.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因此放射性元素X无论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其半衰期不发生变化,故A正确,BC错误;
D.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仅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于几个原子核不适用,故D错误。 故选A。
11. 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氢原子的电子由内层轨道跃迁到外层轨道时( ) A. 氢原子释放能量,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 B. 氢原子吸收能量,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增加 C. 氢原子释放能量,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减小 D. 氢原子吸收能量,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氢原子的电子由内层轨道跃迁到外层轨道时,即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氢原子吸收能量,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q1q2v2k2?m rr轨道半径r增大,电子动能减小,ABC错误,D正确。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