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儿歌教学“五步法”
英语中有大量经典的儿歌,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好材料,其中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英语儿歌作品更是低年级英语学习的首选,它不仅丰富了低年级英语学习的内容,其韵律优美的语言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但是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词汇量小,理解能力较弱。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五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儿歌教学实效。 Step 1:图示――直观呈现儿歌内容
图示就是用图片、简笔画直观表示儿歌内容,它是直观教学的手段之一。在呈现阶段,将儿歌内容图示化,就是将儿歌中的角色、描述的故事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词汇、儿歌的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效果明显。如,儿歌\:
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One fell off and bumped his head; Mama called the doctor,
The doctor said, \mor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这是一首趣味性和韵律感很强的儿歌,但其中生词较多,采用图示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前准备五张小猴、一张猴妈妈和一张猪医生的图片,教学时,先出示五个小猴,让学生认识主人公\\
they?What ale they doing?”,通过简笔画的配合,学生明白了:“They are jumping on the bed”,再按照如下的图示,进一步演示呈现儿歌内容。这个过程深深吸引着学生,尤其当教师演示小猴摔跤的情节时,会引起学生会心一笑,一下就明白了“fell off”和“bumped”的意思。这样,整个儿歌的导人呈现,老师不需要通过中文,孩子就理解了儿歌的意思。 Step 2:说唱――拍节奏诵读儿歌
英语儿歌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正确地朗读可以强化语音语调语速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但是如果仅让学生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念,必定很乏味,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采用节奏化诵读,在有节奏地拍手说唱中,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投入地学习儿歌。此外,不断感受儿歌的节奏,有助于学生正确断句,正确诵读,趣味性的伴奏方式也能激起学生尝试的愿望。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拍手、跺脚、打响指伴奏,也可以借用音乐老师的沙球、响板等乐器伴奏,还可以直接用电子节奏音效来伴奏。有些儿歌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处理,此时可以让学生拍出自己的节奏来诵读,或快或慢,或急或缓,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Step 3:演示――记忆儿歌
演示就是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儿歌,是对儿歌的再创作。在操练环节,为儿歌配上动作,让学生边说边做,脑、口、手并用,
全身心投入,可以提高学生操练的兴趣,加深其对儿歌的理解记忆,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儿歌 “Baby Ben”: Baby Ben is eating, Ice cream on the ears, Ice cream on the nose, Ice cream on the eyes, Ice cream on the toes, Ice cream on the fingers, Ice cream on the hair, Ice cream everywhere。
这首儿歌描述了Baby Ben吃冰淇淋的情景。共有8句,其中提到很多身体部位。单纯诵读会磨灭学生的兴趣,顺序也不容易记住。因此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用夸张的表现方式演绎Ben吃冰淇淋时狼狈又可爱的场景。这种儿歌学习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乐此不疲地说着、做着,非常投入。因为有了动作的提示,身体部位的词也不用费力去记了,指到哪儿,说哪儿,熟悉了身体部位的表达,唱儿歌也就水到渠成了。
另一种演示的手段是“手指游戏”。“手指游戏”就是赋予手指不同的角色,让它们做演员,通过假想演绎儿歌。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假想”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