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2020年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

附加答案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

【注】①遽(jù):急忙、立刻。②契(qì):用刀子雕刻。③契者:雕刻的地方,④惑:迷惑、糊涂。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______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既已纳其自托④ , 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③耳:罢了。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俱乘船避难________ ②幸尚宽________ ③后贼追至________ ④携拯如初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善:擅长 B.谓:认为 C.乃:于是 D.绝:告别

(2)选出对《伯牙绝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想到了流水。 B.钟子期听到琴声,联想到的景象跟伯牙想的一致。 C.无论伯牙弹琴时想什么,钟子期都清楚他的心声。 D.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是想要怀念钟子期。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入木三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日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jī)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 , 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①旷:王旷,王羲之的父亲。②《笔说》:论书法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美好的才华。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七岁善书________

②恐不能秘之________ ③语太常王策曰________

(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的“之”指代的对象。 ①窃而读之________ ②今日用之________ ③工人削之________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一处) 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5)“入木三分”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说出它现在的含义。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走马也,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ì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从文中第一段看,千里马如果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4)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________的社会现实。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 , 施⑧尾于堂。 shì窥头于牖⑦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②钩:衣带上的钩。③写:摹画。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⑤闻:听说。⑥下之:到叶公住所处。⑦牖(yǒu):窗户。⑧施(yì):延伸。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ì好________(hǎo hào) 似________(sì)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 【附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 ,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 ②方:________

③欲:________ ④还: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 ②食之,甚美: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闻,乃益盐。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 , 而疑邻人之父。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2020年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附加答案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k27t7hmpf3j4le87moy0088t3x4ji00jg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