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07-02-28 21:50 文章来源: 岳阳市统计局 文章类型: 转载 内容分类: 调研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以及政府公共服务等诸多行业和领域,其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多方面的社会发展目标直接相关,与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国民经
济中的比重,是促进岳阳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协调推进。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发展的成果不能仅仅看增长速度,还要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否随之全面提高。第三产业是直接提供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农业和工业生产的物质产品,要通过物流、商业等服务业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将向旅游休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方面拓展;人民群众需要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
秩序和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需要政府提供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持续增长,岳阳的经济已经逐步由供给驱动型转向供给和需求共同驱动型转变。在许多行业,需求驱动已成为继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产业作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载体,其加快发展和提高效率,对满足、扩大和创造需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第三产业竞争力是全面提升全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制造业领域我们许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农业生产领域许多农产品也颇具竞争力,但由于“产前”、“产后”第三产业领域的低效率,
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明显减弱。特别是分销、物流、融资、信息等服务和其他生产性服务明显滞后,对制造业和农业产品的竞争力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发展第三产业对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加速,吸纳就业的能力开始下降,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结果看,岳阳市就显示出这种趋势。2004年与1990年相比,岳阳市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17.43万人增加到81.52万人,新吸纳就业人数64.09万人,占非农产业全部新增就业人数的
75.6%。
二、当前岳阳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1、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迅速
岳阳一直是农业大市,第三产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初期,第三产业规模很小,198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2.16亿元。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199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58亿元。90年代以后,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到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6.39亿元。“十五”期间,在继续加大工业发展力度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到
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13.76亿元,为1980年的98.8倍。
2.16
5.09
14.58
46.92
106.39
119.84
136.94
164.60
189.36
213.76
0
50
100
150
200
250
1980
年
1985
年
1990
年
1995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1980年-2005年岳阳市第三产业增加值
2、第三产业年均增速普遍高于GDP年均增幅
1980年-1990年,第三产业在经济体制转轨中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年均增幅达到17.6%,高于同期GDP增幅6.5个百分点,但发展速度差异很大,1987年发展达到峰值,增幅达到34.8%,而198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较上年仅增长3.4个百分点。90年代第三产业正处于迅速扩张的时期,体现在总量和数量上,9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逐步走进稳定发展期,从追求数量转变到追求效益和质量上,1991年-2000年岳阳第三产业年均增幅为15.5%,高于同期GDP增幅4个百分点。进入2000年岳阳第三产业增幅一直稳定在10.5%左右,发展速度与GDP基本持
平。
1980年-2005年岳阳市GDP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