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是法国人的另一位哲学大师德里达(有人把他和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与奥地利哲学巨匠维特根斯坦并称为20世纪西方三大哲学家)是如此表达对马克思的敬意:“我将挑一个好的时机向马克思致敬”。

或许这些评价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马克思。

六、品语言,悟情感

(一)凭着对战友的深刻了解,恩格斯高屋建瓴的回顾了战友奉献的一生,创造的一生。(图片展示:伟大的导师,简朴的葬礼)马克思与恩格斯相识于巴黎,40年间,他们志同道合,精诚合作,一起面对艰辛的生活,一起经历政治风雨。当亲如兄弟的战友突然去世,恩格斯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哀痛、悲痛。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段文字,揣摩这份情感。------整段文字没有任何一个字提及哀、痛、悲,但却将这份情感弥漫于字里行间。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品一品,品味你从哪些词语能够读出这份哀痛。(学生自读,品味。单独提问。)

A、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永志不忘,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情。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师:为何把时间交代的如此具体?永生难忘,刻骨铭心。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足见悲痛之情。)

B、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自然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C、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亲人去世,谁忍心说去世呢?可见悲痛之深。讳饰的修辞(因为有所顾忌不便直说,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讳饰”)。也切合马克思的身份,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若学生说不出:为何不说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呢?是不忍说。这是悼词中常见的修辞,讳饰。有所顾忌不便直说,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讳饰”。不忍心直说是源自尊崇,由尊崇自然哀伤。况且马克思的身份是思想家。)

D、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

E、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也是讳饰的手法。)

师:诵读是我们学习语文很重要的手段,你能试着读出这份悲痛吗?我们该怎样表现这份悲痛呢?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还要注意重音的处理。哪位同学试一试?读完找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二)文中饱含深情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找出你感触最深的一句,读一读,品一品,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起来赏析,教师让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教师点评或学生互评。)

(1)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和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活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明确:对比。敌人的诽谤、诅咒、驱逐和下文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爱戴和悼念,和下文马克思的毫不在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和无畏。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2)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明确:比喻。对比。充分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由此可以领略伟人在政治迫害的疾风骤雨中巍然屹立的伟岸与无畏。

“这一切”指什么?——敌人的诽谤、诅咒、驱逐。

“蛛丝”——比喻,这些迫害在马克思眼中微不足道,足见其对敌人的蔑视。 当初,这里曾被翻译成“抹”,但“拂”的动作更轻微、更漫不经心,传神地表现了马克思对敌人的极大的蔑视和无畏。正如鲁迅所说:最大的蔑视是无言,而且连眼珠都不转一转。

(3)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明确:对比。有许多敌人和无一个私敌形成鲜明对比。私敌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没有私敌,说明没有私念。体现出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可能”“ 未必”,语气委婉,表意坚定。(无私无畏)

(4)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和所有的悼词一样,在结尾部分,恩格斯将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但是,又和所有的悼词不一样,他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个字:将。“将永垂不朽”中的“将”字,多余吗?)

明确:不。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

(5)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改后文段,并要求学生对照课文,仔细思考,逐一说明删去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用来替代的词语为什么不能替代? 明确:第二自然段用两个“对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领起下文的内容。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内容宽泛,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的评价。

(6)“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明确: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民先解决吃饭问题,才能谈到其它。“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仅是指物质决定精神,而且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这个顺序在过去却是“做得相反”的。这个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7)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还”起了什么作用?发现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明确:“还”在这儿表明围绕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这个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让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家(他们看不清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他们诅咒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一鲜明的对比,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8)为什么还要概述其他领域的发现? 明确:“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肤浅”的,都有“独到的发现”,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呼应。

(9)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小结: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正所谓语言质朴,语淡情浓。

七、小试牛刀:

说到语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惊叹于他的凝练传神。他是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刘金国。回忆起“7·16”大连新港火灾事故,许多人心有余悸。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第一时间率领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救灾。面对长达数千米的火线、数十个储量巨大的油罐随时爆炸的危险,刘金国在前沿连续指挥了七个小时,直至将大火扑灭。铁血将帅的另一张面孔,是两袖清风的党的忠诚卫士。是一位伟大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他的颁奖辞。请同学们仿照画线句子的格式,为马克思也写几句颁奖辞。传达我们对这位伟人的敬意。(给学生3-5分钟写,小组交流。推荐一位同学的作品展示。)

刘金国: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 颁奖词: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师:从同学们的感悟中,我看到了一代伟人向我们走来。

老师也尝试着用诗歌化的语言改写了课文的8、9段,表达自己对于马克思的怀念。我们一起读一读。

诗歌改写1:《怀伟人》:既生神目贯长夜,敢擎孤胆映哲思。鬼有魍魉障人智,心无惭怍醒世知。坦荡不惧诬诅涌,只挥巨擘拂蛛丝。止思永眠寰宇悼,事业英明如歌诗!

诗歌改写2:《致伟人》沉寂的伦敦河畔/他静静地躺着/西风飒飒,西风飒飒/吹扫着思想界的荒原//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面对贫富差距/是他,吼出了工人之号/是他,吼出了好汉之音//就这样,他为世人嫉恨,污蔑/专制政府,共和衙门,保守党派,极端民主派/诽谤,陷害,恐吓,诅咒/像炮弹般/何惧!/他只信手/抹去了如蛛丝般的攻击//就这样,他为世人爱戴,崇敬/从欧洲到美洲/从西伯利亚草原到乞力马扎罗山巅/他的生命之火,燃尽了浩浩荡荡工农天//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高瞻才有新的阶级的远瞩/他的顽强才有穷苦世界的辉煌/骄日灼灼,河水汤汤/他的英明和事业永垂不朽/他是永远的楷模标榜!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现在可以回答开篇的问题了,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做自己终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一个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如此胸襟,当今世界,能有几人?

现在,请同学们全体起立,高声诵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用我们的诵读传达对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的尊崇。

八、作业:

掩卷深思。马克思何以成为一代伟人?贫穷疾病困扰,他不曾停步;驱逐,污蔑,诅咒,他不曾彷徨。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穿越风雨,走向伟大?

不必翻阅浩如烟海的马列文献,一篇小小的短文就包含了所有的秘密: (《国际歌》配乐,幻灯显示)(生齐读)(或找一个同学读。)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同学们,写下这段话的时候,马克思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规划。

此后的一生中,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马克思都坚定不移地实践了他的诺言:为全人类而工作。

那么,恰同学少年的你,面对自己的人生,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呢?请同学们以“恰同学少年”为题,写一篇1分钟的演讲辞。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是法国人的另一位哲学大师德里达(有人把他和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与奥地利哲学巨匠维特根斯坦并称为20世纪西方三大哲学家)是如此表达对马克思的敬意:“我将挑一个好的时机向马克思致敬”。或许这些评价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马克思。六、品语言,悟情感(一)凭着对战友的深刻了解,恩格斯高屋建瓴的回顾了战友奉献的一生,创造的一生。(图片展示:伟大的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jukt9j85e0wacw0f2p46m3qp9xkpa00yk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