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探究点一 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史料一 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①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

史料二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②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史料三

③二牛抬杠(北方地区) ④唐曲辕犁(又称江东犁) 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何影响? (2)史料二、三分别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经济产生的影响。

[信息解读] ①的意思是伐掉树木就可以种庄稼,烧掉野草就能播种,用火烧荒种地,用水来除草,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②体现了牛耕技术的出现。 ③④体现了耕犁技术的进步。

6

[尝试解答] (1)经济形态:反映了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影响: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耕作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

(2)变化:出现了铁犁牛耕:原来用作祭祀的牛,开始用于田间耕作;汉代改进并进一步推广耕犁技术,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使得耕犁技术得以完善。

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加速了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精耕细作在古代中国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和单位面积产量及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

【典例】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7

A.男耕女织 C.分工协作

B.精耕细作 D.重农抑商

[审题指导] ①定时空:战国、汉代、唐代、元代的农业。 ②抓关键:“战国都江堰”“汉代牛耕图”“唐代曲辕犁”“元代王祯《农书》”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③调储备:“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析选项: 选项 A项 排查分析 男耕女织属于农业经营模式,不符合材料信息“唐代曲辕犁”“元代王祯《农书》” 都江堰属于灌溉工程,牛耕和曲辕犁属于耕地工具,《农B项 书》属于农业技术总结,四者均属于农业精耕细作的特正确 点 C项 [答案] B

8

正误 错误 分工协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错误 D项 重农抑商属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错误

此类试题应注意的陷阱是“答非所问”:“答非所问”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的问题。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如此题中的C、D两项即是“答非所问”。

[问题延伸] 根据上题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精耕细作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①我国古代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是根本因素。

②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丰富的农业实践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③社会经济条件(指经济水平、经济制度等)是重要原因。 ④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精耕细作的形成和发展。 探究点二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特点

史料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史料二 ①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四八

9

史料三 (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②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思考:(1)《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2)根据史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史料一、二哪个更能反映真实的小农经济?

(3)根据史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信息解读] 史料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

史料二:司马光的记载,真实地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和生存的艰难。①说明士农工商“四民”中农民的处境最艰难。

史料三:自然地理环境,包括黄土、气候、黄河等,对古代中国有重要影响。②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因素。

[尝试解答] (1)社会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关系:小农经济在文学艺术领域会有所反映。

(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反映真实:司马光的记载更能反映小农经济的真实情况,司马光是一个严谨的史学家,而文艺作品则有高于现实的虚构成分。

(3)关系: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治理黄河、应对自然灾害,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

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特点

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10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案】

探究点一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史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①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盐铁论》史料二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②畎亩之勤。——《国语·晋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jsqh1r5tf3j4le87moy0088t3x4qm00jf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