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习题)
一、选择题:
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3、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英镑 4、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5、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平衡了南北经济
6、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它们是当时的( ) A.重要粮仓 B.著名瓷都 C.著名大商港 D.丝织业中心 7、下面关于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叙述正确的是( ) A.“苏湖熟,天下足” B.北宋的海外贸易发达
C.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景德镇的丝织品精美绝伦
8、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1
A.丝绸之路开通 B.生产工具改进 C.市民阶层壮大 D.南方经济发展 9、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她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平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10、下列水稻品种中,宋朝时从外国引进的是( ) A.占城稻 B.杂交水稻 C.籼型稻 D.早稻
二、材料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南宋《陆游集》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
2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北人南迁代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B、C、D是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答案是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考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南方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选项A、B、C、D都是南方制瓷业的重要产地,抓住重要词“瓷都”,可知应是景德镇,故答案是C。 【点评】此题有一定难度,这四个制瓷业产地,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3、答案:A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故答案是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宋朝的商业发展情况。 4、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抓住关键词“最终完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转移,故答案是B。 【点评】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点。 5、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故答案是C。 【点评】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