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士兵突击说课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士兵突击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有人说老师像蜡烛,可是老师照亮别人也未必就一定要燃烧自己。

有人说老师像园丁,但我一直在想,老师的手里,真的就掌握着好与坏的定义、美与丑的标准么?

有人说老师像灵魂工程师,而我却想在语文课上力图消除那种工程师和建筑物之间冷冰冰的关系。

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光辉的称呼扔掉,做回一个老师,做回普通的自己,和学生们平起平坐,一起看细水长流,一起看云卷云舒。

所以我的教学理念是“在自由学习和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努力做好教学相长。”我坚信这个古老而又朴素的“教学相长”理念,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7号参赛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士兵突击》。

二、之后是教材分析。

我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本课选自基础模块下册的小说单元,这个单元选取了《林黛玉进贾府》、《边城》和《士兵突击》三篇小说,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领略中国古代、现代和当代小说的风光。《士兵突击》作为人气爆棚的当代军旅小说的代表,带给我们极大的震撼和感动。而《士兵突击》一课避免不了的一个事情,就是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甚至引起了更广泛、更强烈、也更持久的反响。

三、之后是学情分析。

《士兵突击》是一部纯男人戏,没有任何女性角色。而我所任教的班级是财会专业,绝大多数都是女生。这种强烈的反差,想想都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我为本课定制的基本的教学思路是——“以情感人”——这种比较贴合女生感性思维的模式。

四、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

同样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综合。但这个教学目标仅仅起到一个方向作用,因为虽然课文本身比较简单,但延伸的广度和深度却非常开阔与深远,同时,我也并不打算用这个框架去束缚学生们的学习。

五、教学重难点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将教学重点放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即:“对比鉴赏法的培养。”

同时,中专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地重要阶段。在此,能够看到《士兵突击》这样正能量凸显的作品,我们总得为学生们留下点什么。所以,我把难点确定为:“对小说的精神内涵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毕竟,提升一个人的思想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非常必要。

六、教法学法:

学贵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却恰恰相反,信书本,信老师,信“标准答案”,连错误的都相信了,惟独不信自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我们的学生却少有这种气量。教育应该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所以我设计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有引导无答案,只授渔不授鱼。本课具体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对比鉴赏法和产婆术

与教法相对应的学法是:建构上的讨论,讨论下的建构。

其实这种叙事性很强的课文,不少老师会选择用分角色朗读或是分角色扮演的方式,但我考虑再三,最终还是不想让课文本身所散发出来的悲壮气氛因为不到位的表演而遭到破坏,所以放弃了分角色的教学方法。

七、之后我们来看一下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两课时。这篇课文本身比较简单,一课时基本可以解决,但考虑到《士兵突击》整部作品的巨大影响力,我决定再加一课时,带领学生们一起体验更加波澜壮阔的悲欢离合。

首先是课前预习: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大概了解全剧的情节,从而对课文中的人物有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我把30集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剪成了三集,每集一个半小时。我将这三集内容上传到班级QQ群里,让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先看一遍,并思考我在微课中提出的问题。

预习工作最大的问题是执行的力度,所以我要求同学们完成任务之后在群里说一声。没有硬性规定,因为我知道“越约束越抵触”。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周末的群里,同学们的讨论热情空前高涨,完全不需要我动员什么。甚至当我说出我的一些观点后,同学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居然激烈地和我辩论起来。

没想到无意间,我做了一次翻转课堂的实验。

之后是正课时间。 1、导入:

导入部分我先播放了《士兵突击》的宣传片。我打算从开篇就营造出一个浓郁的悲壮气氛,将学生迅速带入到情境中来。悲壮的气氛与快乐学习并不冲突,就好比我们去看一场电影,就算在过程中我们跟着一起哭的稀里哗啦,但走出电影院时,依然会感到内心满足。喜怒哀惧,本就缺一不可。

2、人物分析:

人物分析环节并没有什么难度,因为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形成自己的看法,但不少同学是想当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所以这一环节中,我把重心放在对课文细节的处理上,也就是通过哪些细节可以得出人物的哪种性格特征。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少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引来了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这就需要同学们从文中找到切实的依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同时,去反驳对方的观点。这个工作是比较细致的,需要同学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所以我将这个问题放在预习环节的微课中让同学们提前开始准备。整个这一环节能够加深学生们阅读课文的细致程度,进而提高逻辑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对比鉴赏:

不得不承认,《士兵突击》的同名电视剧要更受学生们欢迎,毕竟影像作品的表现更直观,手法更多样,人物也更鲜明。不少同学说,在看课本的时候根本体会不到看电视剧时的感动和震撼。但是,我们这是语文课啊,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们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和使用能力啊,为此,我另辟蹊径,通过对比鉴赏法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回到课本上。

电视剧和小说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地方很多, 比如:

当成才为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伍六一时,小说里是这样描写许三多的:“许三多却看也不看跑去的成才,他将背包背在了身子前边,抢上来抓住伍六一,他不想丢下他,他要背着他走。”而电视剧中:当成才跑开时,许三多注视了他很久,眼神很复杂。

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在这个细节中,电视剧刻画地更好,因为这种眼神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失望、悲伤、愤怒和震惊,而小说中的许三多冷静地不近人情。我说了一下我的看法,认为电视剧中的许三多很有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小说中的许三多,更能体现出他性格上的变化发展,因而空间更广阔,内涵更丰富。

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分析。

大家分析的兴致勃勃、热火朝天,又和我争得面红耳赤。但是讨论完后,大家都感到很愉快。我相信大家都对这篇课文有了更加清晰细致的印象,教学重点基本解决。

我们看小说时,往往喜欢把自己幻想成书中的人物,跟着一起哭、一起笑,这样当然有他的好处,但毕竟不是科学的阅读方法。在这里,我通过这种对比鉴赏法,让同学们跳出作品看作品。通过对比,可以清晰看到两个版本中,塑造人物时各自不同的手法和目的,借此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阅读水平。这,就是这个环节的目的所在。

第二课时

如果说第一课时是收,是钻研细节,回归课本;那么第二课时就是放,是立足课本,放飞思想。

4、人物群像

《士兵突击》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塑造了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所以,我打算以这篇课文为跳板,让同学们将视野放大到整个故事中,更深刻地体会《士兵突击》带来的情感冲击。

在述说每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按照经典情节+人物性格+心灵感悟的方式来。我的想法,是想在整个环节都穿插着思考与认知的交织,逻辑和感动的互补,力量和热血的凝固。

这部分内容我完全放给同学们自己去理解、去阐述、去争辩、去形成自己最终的看法。我只要求他们按照学习过的阅读方法去分析,做到言之有据。

之后,我会选择从某些角度去对他们的观点予以反驳。我的反驳并不是想要去告诉他们什么,而是通过产婆术让学生们对自己的理解有一个修补和完善的过程。

5、认知升华

在认知升华这一部分中,我主要运用反问的方式,来提醒同学们注意到一些他们容易忽略的细节,试图让同学们形成一种逆向思维的习惯,这样,能够或多或少地让同学们看到繁华落尽、铅华洗尽后的生活的本质。《士兵突击》,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它们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都是想表达每个人内心的自卑、每个人生来的孤独、每个人生命中的珍惜和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

教学难点基本解决。 6、课堂小结

我设计的课堂小结是用剧中人物的原话来做总结,这样处理,既能够通过回顾情节来加深印象,又能够将情感体验发挥到极致,使得整堂课的气氛显得和谐而完整。

7、布置作业

1、观看电视剧《花千骨》第一集和同名小说的第一章,自己找出不同点并加以分析,形成书面总结。

2、阅读《士兵突击》小说全集并写出读书笔记。

第一个作业本来的设计是想让同学们分析本单元的自读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片段,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今年的热门电视剧《花千骨》,我相信,用《花千骨》来作为作业内容,会让财会班女生们的这次作业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第二个作业对学生们而言很难完成,对老师而言很难检查,但这个难度系数很高的作业,无论完成还是完不成,或许都恰恰说明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的可贵。即便完不成,那这种失败的体验,又何尝不是一种珍贵的体验呢。

八、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不一样,所以讨论过程非常激烈,我相信这堂课带给同学们的绝对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增加,更多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一种方法,然而比较遗憾的是,因为同学们的性格差异,有少数同学沦为看客,被课堂忽略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提高。但我还是想用教学相长原则,慢慢地让越来越多的同学们主动加入到自由学习和快乐学习的方式中,同时,我也会努力在教学方式上寻求更新的突破。

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士兵突击说课稿

士兵突击说课稿一、教学理念。有人说老师像蜡烛,可是老师照亮别人也未必就一定要燃烧自己。有人说老师像园丁,但我一直在想,老师的手里,真的就掌握着好与坏的定义、美与丑的标准么?有人说老师像灵魂工程师,而我却想在语文课上力图消除那种工程师和建筑物之间冷冰冰的关系。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光辉的称呼扔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jouk7uygu5nrap1rg1l036aw5tvxo00xo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