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依法保护人身权说课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依法保护人身权》说课稿

基础文科组 孙文博

教材版本:高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 题:依法保护人身权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分析:

“依法保护人身权”是高教版中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第11课第二节。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指民事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中人身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享受财产权及参与其他民事活动的前提。所以,了解我国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理解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的重要性,是引导学生依法参与民事活动的一个重点。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人身权的含义、内容以及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 (2)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保护人身权的有关法律规定以及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增强依法保护人身权的意识,崇尚公平正义。 能力目标:

学会自我保护,提高维权意识,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

从理论上讲,了解我国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目的就是为了引导中职学生理解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的重要性,并落实到日常民事活动中。这是本节的落脚点。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国家与构建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首要的是必须切实尊重和保障人身权。人身权是关于人自身的权利,是人与生俱来所固有的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如果人连自身的权利都得不到有效而充分的保障,其他一切权利不仅无从谈起,而且毫无意义,建设法治国家也好,构建和谐社会也好,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在现实中,人们对于人身权的理解比较狭窄,多是从生命权和身体权来理解,并且以为轻微的侵害不用承担责任,这就造成人们对人身权了解不全面、理解不深刻,侵害人身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这些概念及其内容理论性强,中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在民事活动中侵害这些人身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是存在着理解的误区。所以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惯于被动接受,且对枯燥的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而本课时内容涉及不少民法概念,这些概念及其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另一方面,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法律意识模糊,但对具体直观的事件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本节课以案例作为主线,以案说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方法: 1、教学理念: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窗口,成长为目标;以认知明理为起点,指导行动为归宿,将教学的内容趣味化﹑科学化,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理念。 2、教法:

(1)情境导学法。在教学中利用生动的感性材料、图片、故事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

(2)引导探究法 。 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本课的内容虽然重要,但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高。法律知识的理论与实践必须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案例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感受到法律规范就在我们生活周围。

(4)演绎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学法:

政治课教学要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的思想。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正确行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讨论、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学

习方法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实施策略:用课件展示一组侵害人身权的图片,以案例导入引发思考。

1.工人排队接受搜身 2.“恶作剧” 3.偷看他人信件 4.网上说别人坏话 5.拍广告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形象直观的手段使学生获取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识新知:(10分钟)

1、根据课件展示的图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答案。 问题(1):什么是人身权?人身权的内容有哪些? 问题(2):民法有哪些保护人身权的规定?

2、学生交流呈现自学结果,明确人身权的含义、内容及民法保护人身权的规定。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明确人身权的含义和内容及法律保护人身权的规定,并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自学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引思探究:(20分钟)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进行点拨讲授。 1、探究问题1:侵害人身权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本节难点) 实施策略:对这一难点的突破,采取教师点拨讲授,并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讨论分析的方法。

(1)案例讨论:

案例1:小林散布小张考试作弊的谣言并偷看其日记进行传播,还在小张来与他理论时打伤小张一案。

分析讨论:小林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如果是,侵犯了小张的哪些权利?

小林的行为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你是小张,你会要求小林

承担哪些责任?

案例2:女生张某和李某被超市扣押2小时并强行搜身案。 讨论分析:超市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哪些权利?

你觉得超市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2)了解法律规定。 (3)引导得出结论:

公民的身体健康、生命、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都要受我国民法的保护,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探究问题2:我们为什么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本节重点)

实施策略:对这一重点的体现,采取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132页的三个案例和“互动在线”进行讨论、争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的重要性和途径。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中阿文将小辉推下楼梯,雅伟捏造事实诽谤小越,刘娃的养父阻止刘娃改名三个案例讨论:

1、刘娃养父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刘娃,你该怎么办?

2、阿文、雅伟分别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引导归纳:

1、维护人身权的重要性:人身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没有人身权,人们就不能进行各种活动。

2、维护人身权的途径

首先,要增强维护人身权利的意识,认真学习和理解我国民法有关保护人身权的法律规定。

其次,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要提高维权意识,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人身权,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

最后,要尊重和爱护他人的人身权利。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思考、组织讨论和点拨讲授,实现对疑难问题的全面

理解和重点知识的系统掌握。】 (四)学以致用:(3分钟)

根据上述知识分析,课件图片中的案例侵害了哪些人身权?图片中的侵害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1)图片1“工人排队接受搜身”侵害了工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 侵害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的行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的责任。

(2)图片2“恶作剧”侵害了生命健康权。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要受到法律制裁。

(3)图片3“偷看他人信件”侵害了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我国刑法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重则要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的责任。

(4)图片4“网上说别人坏话”侵害了名誉权。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5)图片5“拍广告?”侵害了肖像权。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肖像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以实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体验导行(5分钟)

1. 知识巩固:做学生用书中99页单项选择2、3,多项选择2、3。 2.体验明理:学生用书 [生活感悟]2“朱月坡的烦恼”。(明白法就在身边,与同学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3.参与践行:查一下我国民法通则保护人身权的有关规定,对照一下自己在生活学习社会中,哪一些做到了?哪一些还需要提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学生用书”的习题,既理解巩固法律知识,又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真正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

(六)拓展迁移:(3分钟)

2005年今日说法播出一起“小偷告失主”案:在发现小偷撬自己的自行车时,杨青芸高喊着追了出去,随后她立即雇了一辆摩的去追赶逃跑的小偷。没想到,惊慌失措的小偷方银菊竟然将自行车骑入机动车道,与一辆正在行使的大货车相撞,导致其深受重伤,几近残疾。后来,方银菊将失主和货车司机告上法庭要求他们承担自己的医疗费。法院最终判决如下:货车车主对方银菊的医疗费承担35%的责任,方银菊自己承担65%的责任,失主扬青芸不承担责任。 分析:(1)方银菊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 (2)法院为什么判货车车主承担35%的责任? (3)方银菊自己为什么也要承担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明白,公民平等享有人身权,每个公民的人身权都受到法律保护;同时,公民的财产权也不容侵犯,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从而为下一节的内容做铺垫。】

(七)回顾小结:(2分钟) 学生小结本节学习的收获。

提示: “认知”与“行为”两个方面。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所学知识,树立“依法律己,依法维权”的意识。】 (八)课后作业:

依法保护人身权说课稿

《依法保护人身权》说课稿基础文科组孙文博教材版本:高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题:依法保护人身权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分析:“依法保护人身权”是高教版中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第11课第二节。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指民事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中人身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享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jmat0p6o69d31q9oe9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