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挖掘闽南小吃,让闽南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
作者:陈清清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3期
著名教育家马斯基说过:教育必须反映本民族、本地方的特色、精神、传统和特点。民间小吃是本地民风民俗的一个反映,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我园位于沿海文明古镇——安海镇,这儿的教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我园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确立了《晋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研究。我们尝试通过挖掘和弘扬闽南小吃文化,努力让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让幼儿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把自己对闽南小吃的情感和体验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一、抓住地方特色,挖掘闽南小吃文化
我们位处沿海地区——闽南。闽南不仅改革开放的脚步走在前端,连小吃都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如海蛎煎、土笋冻、润饼菜、咸粿子、上元圆、花生仁汤、蒜蓉枝……这些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食文化”的特色。为了激发幼儿对闽南美食文化的兴趣和欲望,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小吃文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能力,在这一系列的课题活动中,我们以闽南小吃——“上元圆、花生仁汤”作为研究的目标,将小吃和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通过参观访谈、亲临品尝、表达表现、动手实践、家园互动等多种手段,不仅让幼儿亲自感受生活实践的乐趣,再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获得相关的经验,也让他们初步了解家乡传统小吃文化。 二、丰富闽南小吃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认真收集可利用的小吃资源丰富小吃内容
闽南小吃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教程,我们只能上网查找,探寻本地小吃及其文化内涵、历史渊源,通过开发和利用本土小吃文化,结合本地不同季节的小吃,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活动方案。
(二)探索小吃有利于幼儿形象的感知和理解
在探索小吃时,我们要充分选用幼儿的感官,使幼儿通过视听、触、嗅,获得鲜明、生动的表象和直接的经验。 闽南小吃文化的原材料比较容易收集,也方便幼儿观察。但很多闽南小吃的制作比较复杂,幼儿必须通过观察和实践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小吃的内涵,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制作各种形象逼真的小吃,吸引幼儿对小吃的爱好和兴趣,进而引起幼儿探索小吃的欲望与热情,进而更有兴趣地想学。 (三)小吃文化对幼儿艺术和文学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