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电缆桥架电缆敷设施工方案 - 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误后,用电焊焊接牢固,垂直误差不大于 5mm。

4.2.4.4 安装托臂时,先用线绳拉水平,然后先固定两端的托臂,紧固螺丝上好平垫、弹垫且固定牢固可靠。托臂水平误差不大于 5mm,托臂垂直误差最大为 1mm。

4.2.5 电缆桥架安装

4.2.5.1 安装前检查桥架是否符合设计,无显著变形,若不符合设计或外观变形,影响工艺质量的应退厂不允许使用。

4.2.5.2 桥架采用连板螺栓连接,锯口采用手锯。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托架的外侧。支架应与托架的横撑平行,各立柱上下端伸出的长度应一致。

4.2.5.3 在电缆入盘口处,用电缆托盘或花角铁与托架相连,以便于电缆进盘时的排列,保留 300mm 以上的宽度通道。

4.2.5.4 桥架直线段超过 30 米和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时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采用伸缩连接板,由电缆桥架生产厂配套。

4.2.5.5 电缆桥架组装时的水平、平行和垂直度误差应小于 5/1000,施工过程中随时用水平尺和线坠进行校验。转弯处电缆托架在安装时应在弯头两侧 1m 处各安装一个托臂,为防止转弯处托架弯头倾斜,可在另一侧加一个托臂加以固定。电缆托架施工完毕后,每段桥架均应有两点及以上与屋内接地干线相连。

4.2.6 竖井安装

4.2.6.1 电缆竖井安装前应先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有无显著扭曲变形,镀锌层应完好无脱落,焊接电缆竖井支架横撑时,先焊接最顶端的横撑,然后用线坠确定底部横撑的位置后焊接,然后用线绳绷紧,再依次焊接中间的横撑。

4.2.6.2 安装时用倒链将最上部一节吊起,逐节连接其它竖井,调整好垂直度后将其固定牢固。安装后竖井应有两点明显接地。

4.2.6.3 依据图纸要求,桥架内通长敷设(-40×6)接地扁钢做为接电线,桥架各层间每隔

20 米用专用接地线铜扁线跨接,桥架每隔 30 米不少于两点接地。

(二).电缆敷设接线作业程序、方法

4. 1 施工工序

4. 1.1 根据施工环境确定电缆轴架机摆放位置,电缆路径上进行人员安排,然后进行电缆搬运、敷设、固定等工作。

4.

5. 1.2 施工工艺流程

编写电缆清册

检查施工条件 电缆敷设

绝缘电阻测试

检查验收

电缆搬运

电缆检查

电缆托架盖板

电缆固定 确定电缆路径 电缆挂牌

4. 2作业方法和内容 4.2.1 电缆的检查及搬运

4.2.1.1 为防止质量低劣电缆给施工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电缆到现场后,要对电缆进行鉴定,不能以出厂合格证做为凭证。具体“检查措施”由供应部门负责,施工、质量部门协助共同制定,凡检查不合格电缆,要坚决退货,检查合格后做出合格电缆的标识,未经检查的电缆,拒绝使用。

4.2.1.2 搬运前应进行检查,检查规格是否和标志一致,包装和电缆有无损坏,封端是否完好,各部分挡板如有松动、脱落、不牢固者,应予以加固,挡板上的铁钉如有可能损害电缆时,应将它拔掉,电缆盘上的电缆如有松动,应缠绕紧固,如缠绕紊乱时,必须倒轴,如电缆封端破坏,绝缘受潮或有疑问时,应用兆欧表鉴定绝缘情况:电力电缆 1kV 及以上用 2500 伏兆欧表,每千米大于或等于 1000 兆欧;1kV 以下用 1000 伏兆欧表,每千米大于或等于 20 兆欧;控制电缆用 500 伏兆欧表,每千米大于或等于 40 兆欧。

4.2.1.3 电缆盘只能在平坦的地面上作短距离滚动,滚动时应注意方向,按电缆缠紧方向滚动,防止电缆松散,当通过松软的地面,乱石或铁路时,应垫以木板,无保护板的电缆盘在滚动时,应注意外围免受损伤。

4.2.2 电缆敷设

4.2.2.1 对主管电缆施工的负责人要做到:当技术人员编写电缆施工技术措施后,在施工前及时组织进行技术交底;每个参加电缆施工的工作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到挂牌施工,

认真记录,人人都要负起自己的责任;质检员应及时检查,同时有权对违反规程的施工做出停工处理;敷设电缆时,凡经过竖井,转弯进出盘台等处,都应设熟悉情况的专人负责;每敷设一根电缆都要进行绑扎,边敷设边整理,发现前一电缆不合格,不许进行下一根电缆的敷设,严防因多根电缆同时敷设而引起排列混乱,在电缆敷设前,应按系统接线图、原理图、盘内配线图、端子箱接线图等核对电缆清册中的电缆编号、规格、芯数,然后检查一下电缆支架,电缆保护管等有无漏装及错装现象,并应检查路线是否正确,有无堵塞或不能通行的地方,沿途脚手架是否牢固,照明是否良好,在不便于施工的地方增设脚手架,在光线不足的地方应增加照明,根据电缆通道的长度,计算电缆所需的长度,据此搬运电缆和配料。

4.2.2.2 统一工艺标准,提高工艺水平:电缆敷设应尽量做到横看成线,纵看成片,引出方向一致,弯度一致,余度一致松紧适当,相互间距一致,挂牌位置一致,并避免交叉压叠,达到整齐美观;电缆敷设必须由专人指挥,在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时说明敷设电缆根数、始末端、工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等,人员分配为:直线段每隔 4~6m 设 1 人,转弯处两侧各设 1 人,穿过平台、楼板、墙时上下或前后各设 1 人,电缆穿管时两端各设 1 人,当管子过长或电缆过大时,增设 1~2 人,电缆盘处设 3~4 人,指挥以吹哨为行动指令,转弯多或路径长的线路应分段指挥,以引出端为主传达动作命令,全线听从指挥,应同时用力或停止,遇转弯或穿管时,应先将电缆甩出一个大弯,再往前拉;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电缆盘的上方引出,引出端头如有松弛,应用绑线绑紧,电缆盘的转动速度与牵引速度应很好的配合,每次牵引的电缆长度不宜过长,以免在地上拖拉,敷设过程中,如发现电缆局部有压扁或折曲伤痕严重的,应停下来检查鉴定,予以处理严重者应割去,新敷设的控制电缆是不允许有接头;电缆敷设时,常经过很多弯曲处,电缆本身细而长,敷设时稍有不慎就会弯曲过度,使电缆中的绝缘层受到损伤,电缆受伤后,在表面上不一定能够看出,但对它的使用寿命,则有很大的影响;电缆应有足够的备用长度,以补偿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变形,电缆跨越建筑物伸缩处应留有余度,以适应变化;每根电缆敷设好以后,必须待两端留有足够长度,各转弯处以作初步固定,直线段初步整理过并已符合设计要求时,才允许锯切,控制电缆切断后,宜用黑胶布封头;每根电缆敷设完后,应及时挂上标志,在敷设下一根电缆;因工程进度需要或供应的关系,一个断面内排列的电缆不能一次敷设完毕时,把不能及时敷设的电缆位置留出来;电缆敷设告一段落后,应进行全线的整理;电缆敷设完毕后,应根据现场情况做好敷设记录,当电缆有代用时,应记录清楚;控制盘、台下的电缆,在制作终端头前一定要先将电缆完全整理好后加以固定,待制作终端头时,再将电缆卡子松开,以便进行施工。 4.2.2.3 电缆敷设过程中要注意:电缆敷设应躲开人孔、设备起吊孔、防爆孔和窥视孔等,敷设在主设备和油管路附近的电缆不应影响设备和管路的拆装;电缆敷设区域的温度不应高

于电缆的允许长期工作温度,普通电缆不得敷设在温度高于 65℃的区域,如必须敷设,应采取隔热措施或采用耐热电缆;敷设在易燃和易积灰尘地方时,采用封闭防火电缆槽或电缆保护管;电缆与热控导管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电缆与导管作上下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应大于 200mm,且电缆一般敷设在上方,以免导管泄漏时损坏电缆绝缘层;严禁电缆在油管路的正下方平行敷设和在油管口的下方通过;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应分层敷设,并按上述顺序从上至下排列;电缆按设计分层进行敷设。

4.2.2.4 电缆穿管敷设:电缆保护管应敷设在检修维护方便、无剧烈振动和不易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而且应远离火源和热源(环境温度不得高于 65℃),电缆保护管应牢固的固定在支架上,电缆管敷设应整齐美观,避免交叉,并应尽量作直线敷设,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匀称,为了便于检修,两管间的中心距离为管子外径的两倍;电缆保护管在穿线前,应先清扫管路,方法是用压力约为 0.25mPa 的压缩空气,吹入已敷设好的管中,以除去残留的灰土和水份,如无压缩空气,则可在钢丝上绑以擦布,来回拉数次,将管内杂物和水份擦净,电缆穿入管中,用钢丝引入,钢丝在导管敷设前预穿,并在钢管上加堵,当管路较短、弯头较少时,可把钢丝由管子的一端送向另一端,再从另一端将电缆绑扎在钢丝上,牵引电缆入管,如果管路较长,从一端穿通钢丝有问题时,可由管子两端同时穿入钢丝,钢丝端部弯成小钩,当两段钢丝在管中相遇时,用手转动引线使其钩在一起,然后将一根钢丝拉出,另一根钢丝绑扎在电缆顶部,把电缆拉入管中,电缆穿管时,应一端有人拉,一端有人送,两者动作要协调,穿入同一根管内的数根电缆,应平行并拢一次进入,不得互相缠绕;热工测量回路的电缆不应和动力回路、信号回路等的电缆穿入同一根保护管内;电缆穿完后,应将电缆保护管整理一次,紧固松动的卡子和连管节,以增加美观。

4.2.2.5 电缆在线槽内敷设:测点比较集中的地方采用电缆保护管和汇线槽混合使用方式;线槽的尺寸是由测点数量、电缆粗细及维修方便等条件来选择,线槽的长度由测点和端子箱的位置确定,从测点来的电缆保护管可汇集到一个线槽内,所需线槽的长度超过制造长度时,用连板连接两线槽,使之严密,线槽用螺栓固定在吊架、支架或平台上,电缆敷设完后,在线槽上加盖,用圆头螺丝固定。

4.2.2.6 电缆敷设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分阶段进行自检。一般分为盘间电缆、从配电盘到设备就地电缆等。 由技术员和施工人员负责自检并填写电缆敷设施工记录电缆敷设部分,报电气施工处质检员进行检验。

4.2.3 电缆的固定

4.2.3.1 托架上电缆的固定:水平及竖井托件的弯头两侧电缆应各设一个固定点,固定点距弯头中心为 300mm,水平直段 300mm 设一个固定点,竖井则为 2m,绑线一律使用统一绑线,

严禁使用铁丝或其它易燃物。

4.2.3.2 进盘电缆的固定:控制盘为下进线盘应在盘台下部加装电缆固定支架,支架距盘

300-400mm,同一处支架距离应一致;各层电缆应从本层托架侧面引出,并与托架纵向轴线垂直;进同一盘台同一侧的电缆须绑扎一致,排列整齐;电缆进盘后的固定,若最低端子排距盘底较近,可在电缆固定架上就排成单列或双列,但同一盘台处应一致;固定电缆用绑线与托架上使用的绑线相同,电缆整理完毕,临时绑线一律拆除。

4.2.3.3 电缆固定工作完成后由技术员和施工人员负责自检并填写电缆敷设施工记录固定部分,报质检员进行验收。

4. 2.4 检查验收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通知项目部质检部门及监理进行验收。 经项目部质检部门及监理验收合格后,对电缆托架加盖板。

4.2.5 电缆终端头制作

4.2.5.1 剥切外皮:先确定剥切长度,用电缆刀切一环行深痕;沿电缆纵向用电缆刀切割剥去外皮。

4.2.5.2 分芯和缆头制作:护套皮剥除后,把外皮撤下,露出线芯;散开线芯图纸或电缆上的标签,打印电缆牌;在成型的电缆头上,绑扎电缆牌;缆头在盘台内的高度应一致,成排盘台内都应一致。

4.2.5.3电缆头制作完成后由技术员和施工人员负责自检并填写缆头制作和接线施记录。

4.2.6 排线和接线

4.2.6.1 排线:做好缆头后,应把每根控制电缆的芯线单独绑扎成束,备用芯应按最长芯线的长度排在芯线数内,芯线束一般排成圆形,因为这样排比较简单、美观;各芯线束排列时,应相互平行,横向芯线束或芯线应与纵向芯线束垂直,芯线束与芯线束间的距离应匀

称,并尽量靠近;排好线束后,即可分线、接线,套好标号牌;多股铜铰线时,线芯端头可镀锡,使成整体,像单股线一样,亦可使用冷压接线片,电缆线芯与接线片的联接,用专用手动压线钳压接。接线前必须进行校线,当安排在盘、台侧进行接线时,可在盘、台接好线后,再与就地端子箱或设备侧校线,这是因为盘、台侧电缆较多,这样分线较方便,施工简单,工艺美观,但在校线时还应将端子排上引线的线头卸下来,以免串线,造成错误。

4.2.6.2 接线。校线使用万用表加对讲机法:使用万用表时,通常是把电缆的一端线芯分别短接,在电缆的另一侧用万用表测电缆的电阻值的方法校线;使用万用表加对讲机法,最为可靠,适宜于长距离校线,双方发生的情况能及时通话,能避免差错,加快速度;校核对线芯后,应在芯线上作好标志,将事先准备好的标号牌套上;校完线后,就可根据相应端子排的位置,将芯线从线束中一一抽出来,抽芯线时,相互间应保持平行,并留有一定长度,线芯可暗抽或明抽,根据具体条件而定,其要求为整齐、美观、匀称、悦目;抽出来的芯线可根据端子排的位置,将多余部分割掉,用剥线钳或电工刀剥去绝缘,以便引线,剥线时不应损伤铜芯,芯线上的氧化物和绝缘屑应用刀背去掉。

4.2.6.3接线工作完成后由技术员和施工人员负责自检并填写缆头制作和接线施工记录接线部分,报施工处质检员进行检验。

五. 质量管理、强制性条文及洁净化管理

5.1 质量目标

工程验收合格率达 100%

作业结束后,施工班组要首先进行自检,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整改,

然后向工地提出验收申请,当通过工地的验收后,再向项目部质量管理部提出验收申请,进

行最终检查验收。

5.2 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预防

5.2.1 作业过程中控制点的设置

电缆桥架电缆敷设施工方案 - 3

误后,用电焊焊接牢固,垂直误差不大于5mm。4.2.4.4安装托臂时,先用线绳拉水平,然后先固定两端的托臂,紧固螺丝上好平垫、弹垫且固定牢固可靠。托臂水平误差不大于5mm,托臂垂直误差最大为1mm。4.2.5电缆桥架安装4.2.5.1安装前检查桥架是否符合设计,无显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jkg97ifdu7wp9920czo7b3ef97wu60104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