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四省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S32 Fe56
第I卷
一、选择题:
1. 2024年12月末,我国部分地区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中,酒精、“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过氧乙酸(CH3COOOH)均可用于疫情期间的消毒杀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消毒剂均利用了物质的强氧化性 B. 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水解也可得到乙醇 C. 常用次氯酸钠和浓盐酸混合制备HClO
D. 过氧乙酸分子中的过氧键不稳定,贮藏时应置于阴凉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酒精没有强氧化性,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可消毒,A错误; B. 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酵得到乙醇和二氧化碳,不是水解,B错误;
C. 常用次氯酸钠具强氧化性,和浓盐酸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氯气、氯化钠和水,C错误; D. 过氧乙酸分子中的过氧键不稳定,贮藏时应置于阴凉处,防止分解,D正确; 答案选D。
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
A. 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所含的NaOH分子数为2NA B. 28 g N2与C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14NA C. 1.0 L 1.0 mol·L-1 AlCl3溶液中所含Al3+的数目为NA D. 34 g H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NaOH溶液中不存在NaOH分子,A错误; B.N2与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28gN2与CO的总物质的量为
28g=1mol,1个N2与CO分子均
28g/mol含14个电子,则28gN2与CO含有的电子总物质的量=1mol×14=14mol,即电子总数14NA,B正确; C.Al3+水解,故1.0 L 1.0 mol·L-1 (1mol)AlCl3溶液中所含Al3+的数目小于NA,C错误; D.34 g H2O2的物质的量=
34g=1mol,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物质的量=1mol×1=1mol,即34 g H2O2中含有
34g/mol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NA,D错误。 答案选B。
3.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 【答案】A 【解析】
B. B C. C D. D
【详解】A. KClO3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KCl能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分离KCl
和MnO2操作是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MnO2,滤液蒸发结晶并干燥得到KCl,故A正确; B. 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干扰H2O2与Fe3+氧化性的比较,故B错误; C. 制备NaHCO3固体: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然后再通入足量CO2,过滤并洗涤,故C错误; D. 铅为重金属,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发生蛋白质的变性,故D错误;
- 1 -
-
答案为A。
4. 贝诺酯、乙酰水杨酸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二者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贝诺酯的分子式为C17H16NO5
B. 1 mol贝诺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消耗5 mol NaOH C. 1 mol乙酰水杨酸最多可与5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 与贝诺酯相比,乙酰水杨酸的酸性更强,更适合患有胃溃疡的病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贝诺酯的分子式为C17H15NO5,选项A错误;
B.贝诺酯分子中存在两个酯基和一个肽键,可发生水解反应,消耗3 mol NaOH,水解后形成2 mol酚羟基,消耗2 mol NaOH,共消耗5 mol NaOH,选项B正确;
C.羧基与酯基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乙酰水杨酸最多可与3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选项C错误;
D.乙酰水杨酸酸性强,不适合患有胃溃疡的病人,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立方烷(
)与棱晶烷(
B.
C. C5H11OH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能被氧化生成醛和酮的种数相同 D. 【答案】A 【解析】
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详解】A.立方烷和棱晶烷的二氯代物均为3种,选项A正确;
B.两种物质均为高聚物,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B错误;
C.C5H11OH的同分异构体中,能被氧化生成醛的有4种,生成酮的有3种,选项C错误;
- 1 -
的)的二氯代物种数相同(不考虑立体异构) 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D.碳碳单键可旋转,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平面,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6.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Y、Z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与X以原子个数比为2:1形成的化合物常用作火箭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Y>X>W B. 热稳定性:W2Y>XW3
C. Z的最高价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D. ZY2的化学键类型与MgCl2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由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可得a+(a+1) +(a+2)=15,解得a=4,则Z为Si元素、X为N元素、Y为O元素,由W与X以原子个数比为2:1形成的化合物常用作火箭燃料可知,W为H元素。
【详解】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氮离子的离子半径大于氧离子,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氮元素,则水的稳定性强于氨气,故B正确;
C.硅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故C错误;
D.二氧化硅为共价化合物,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可恢复红色
B. 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C. 葡萄酒中添加微量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D. 将少量硼酸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无气泡产生,说明酸性:H2CO3>H3BO3 【答案】C
- 1 -
【解析】
A.【详解】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加热后不能恢复红色,选项A错误;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需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而不能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否则将形成氢氧化铁沉淀,选项B错误;
C.葡萄酒中常添加微量二氧化硫,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防止葡萄酒中某些营养成分被氧化,选项C正确;
D.无论硼酸的酸性是否大于碳酸,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硼酸溶液,都不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不能得出酸性大小结论,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8. 锂铜离子电池充、放电的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放电时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A. 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至少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2Cu+2OH- C. K与N相接时,Li+由A极区迁移到B极区
D. K与M相接时,当外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时,A极区电极上质量增加8 g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原电池和电解池中,是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等,所以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至少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故A正确;
B.放电时,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亚铜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
-
=2Cu+2OH-,故B正确;
C. 由题给示意图可知,K与N相接时,该装置为原电池,A为原电池的正极,阳离子锂离子向正极移动,则Li+由B极区迁移到A极区,故C错误;
D. K与M相接时,该装置为电解池,A极为电解池的阳极,阳极上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亚铜,转移1 mol电子时,电极增加质量为1 mol×
1×16g/mol=8g,故D正确;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