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
———————————————————————————————— 作者: ———————————————————————————————— 日期:
2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
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2. 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3.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4.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 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 药品的取用。
3.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难点
1. 药品的取用。
2.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突破
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可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讨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药品的性质、仪器的作用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最后教师进行正确的演示,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3 / 10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
集气瓶(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仪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 器 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 试管
(1) 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 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
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
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试管夹
(1) 用途:夹持试管
(2) 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 玻璃棒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 酒精灯
4 / 10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演示第17页实验1~4]
5. 胶头滴管、滴瓶
(1) 用途: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2) 注意事项: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
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
冲冼。
6. 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
(1) 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2) 注意事项: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5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