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忧患意识中的社会生态问题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忧患意识中的社会生态问题研究

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用一种忧患意识理性思考社会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忧患意识;社会生态;科学发展观

作者简介:彭秀仕,任教于云南省腾冲县第一中学。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一些国家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资源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石油危机、全球粮食危机、全球生态危机等现象。其背后,无一不与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有着联系,所以我们应该增强忧患意识,用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用忧患的意识清醒看待市场经济困境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比,发端于资本主义时期的市场经济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它建立在个人的欲求,意志、计划之上,因而在本性上指向个人自由的实现。在各种已知的经济体系中,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保证最多的人类个体的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同时承受最小限度的束缚。

然而市场经济在其诞生之日起就走入了一个困境,对增长的无限制追求。它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都依赖于人的欲求,而一种以满足乃至创造人的欲求为动力的经济体系必然追求无限制的增长,因为人的欲求在本质上是欲壑难填的。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的一个区别是:自然经济着眼于满足的人的需求,市场经济则满足人的欲求。计划经济也满足人的欲求,但它满足的是受计划规定的欲求。市场经济趋向于对人的欲求给以最小限度的限制。这固然成全了人的个体化愿望,也为危机和危险埋下了伏笔。欲求的对象完全地变成了一种物化形态。 对市场经济的选择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一方面在推动文明的演进,给人类带来幸福;另一方面也蕴含着自我否定、自我毁灭的因素。这种因素在市场经济发端以后的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局部地存在着,部分地抵销着人类进步的成就。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形成,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增强,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已经越来越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意味着我们正处于困境中。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模式,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以化解的矛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今天,解答这个问题的重任已经落到的执政者肩上。

二、用忧患意识清醒看待技术主义和“发展陷阱”

二十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科技展现出空前魅力的时代。这个世纪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类可以夸耀这一百年来我们的技术进步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几百万年总和的多少倍,但是,我们计算过没有,这一百年我们用新技术对自然的破坏又是以往的多少倍呢?我们用新技术新发明杀死同类的速度与残酷又是以往的多少倍呢?因为技术而消失的物种又是以往的多少倍昵?技术淘汰带来的工业与消费垃圾又是以往的多少倍呢?从1975年到1999年,地球平均温度从摄氏十三点九四度上长至摄氏十四点三五度,从1866年开始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二十三年都出现在1975年之后到现在,人类每分钟失去二十一公顷(五十二英亩)热带森林,流失五十吨肥沃表土,大气中增加一万二千吨二氧化碳(主要来自每分钟燃烧的三万五千七百二十五桶工业和商业用汽油);每小时有六百八十五公顷(一千六百九十六英亩)具生产力的旱地沙化;每天有二十五万吨硫酸以酸雨形态降落在北半球。2007年八国集团峰会把气候变化列为会议的突出重点,八巨头就环保问题向中国施压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连续发生的几宗重大环保事故:太湖暴发蓝藻使无锡百万市民喝不上干净的水;厦门干人抗议政府拟让外商建化工厂;深圳湾出现大面积的有毒红潮波等。在技术主义主导下,全国有70%的江河水等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2001年以来,中国新生儿缺陷发生率上升了40%,其中煤矿大省山西的新生儿缺陷率居全国之首。2007年的《中国绿色GDP报告》出台受阻,

针对两位数增长的各地GDP,绿色核算小组发言人透露,有些省份以高能耗污染为发展模式的,其环境污染治理成年最高达10%,扣除这些的成本的话,GDP实际是零增长或负增长。2008年初,覆盖中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暴风雪和凌冻灾害,其根本原园,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资料显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包括很多珍稀类)消费地在亚洲,尤以香港、广东、台湾为盛。在中国菜的餐单上,你尽可以找到穿山甲、猴脑、熊胆、寿龟、鹤鹳、灰雁、鹿血、河豚、蛇蟒、大蜥蜴、扬子鳄“四条腿的除了桌椅凳什么都敢吃。”在西方人眼里,这简直疯了,简直是一种恐怖。中国人欲望结构和消费形态表现在饮食上,从团体名义的工作会餐、会议招待,到民间身份的婚丧嫁娶、节庆暇聚、联络感情,哪个少得了觥筹交错、杯光筷影?情谊、关系、面子、项目、公章……尽可以吃出来,喝出来。中国人的豪迈、能量、胆魄和激情,似乎唯在撞杯的一刹那方石破天惊地乍泄,似乎也只有在酒精中才可升腾到沸点。西方自然也有腐败,也有不正当交易,但大都是远离饭局的,即使生活中的朋聚小饮,也多采用“AA制”。

前几年,据媒体披露:有北京和广东的商人比阔,曾一掷几十万订一桌酒席,直至店家实在举不动更高价牌为止……这种石崇斗富的奇观实在令人咋舌。

同样是资料披露,社保、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政府的投入比例小,使中国发展问题令人忧虑,对公共卫生政府的投入在发达国家占70%,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一般也在55%以上,我国政府投入的比例在2004年仅占17%。与此相对应,我国行政开支占财政总开支比例比国外大得多,而且年年猛升。1978年我国行政开支占财政总支出4%多,2003年增至19%,2005年为24%。2003年日本为2.38%,美国算较高的,为9.9%。钱用到哪里去了?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出国考察开销太大。有的说这三项共9000亿,有的说6000亿。近日极端报道,2004,2005,2006年仅买公车分别开销为500亿、600亿、700亿(预计)。《瞭望新闻周刊》透露,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三峡工程总共用2039亿。2000亿,足以使全国2亿中低收入的农民经济生活上一个大台阶。现在全国农村人均年收藏不足千元的约有7500万人。

因此,发展到底是“指路明灯”还是“现代化陷阱”,这是一个需要我们用忧患意识来认真反思的现代性难题。

三、用忧患意识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忧患意识凸现着社会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远远大于个人的福祉,因而对执政者来说,执政者的执政意识不仅有技术的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的意识,更要有高尚人格层面的意识。

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说: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是一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因此,执政者的执政意识,应该是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执政者的精神支柱,自觉地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以及自己内在的种种关系。

首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要关注人的共性、人的普遍性、共同人性与人的个性,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任。运用新的思维方式,重新看待各民族国家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现实关系,正确认识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21世纪的人类社会才会更健康、更稳定、更快速的发展。

其次,要贯彻全面发展观念。从现代发展目标的角度考察发展问题,常常可以看到,在局部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中,局部目的实现常常以全面目标的缺失为代价。因此在局部目标和全面目标的关系方面,我们应该通过建立具有全面性特征的发展观来探索代价问题的解决。

第三,要贯彻协调发展观念。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和子系统的突进,都将使旧有的系统失衡,它必须使各系统有序地协调发展,社会才能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协调发展的内涵就是“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发展公平”的有机协调;“发展数量、发展效益、发展速度”的有机协调;“点状发展、轴状发展、面状发展”的有机协调;“人与自然、

人与人、人自身”的有机协调;“个人利益、团体利益、整体利益”的有机协调。

第四,要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环境关系再认识,是当代人对自己与后代人关系再认识的结果,是人类面对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生态失衡等难题所制定的战略对策。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与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机会为代价;本区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区域或全球的发展为代价。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强调人类尊重自然界,顺应自然界规律的客观要求。人类不可以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应在其承载能力之内。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地球上长久生存繁衍下去。在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观确立了一种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方式。当代人在发展自己,满足自我需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去关心后代,关心久远的未来,只有这样,地球才会成为人类永远的家园。

第五、执政者要有高尚的执政情操。对于执政者而言,用科学发展观摆脱市场经济困境和“发展的陷阱”,在人格层面上,需要执政者进行全面的人格塑造,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有深切的了解,并把这种价值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行动,使个人获得集体的社会意识,集体的精神力量,行动的勇气和能量,通过这种价值融合,群体成为个人的延伸,个人成为群体的代表。

参考文献:

[1]张兴成.现代性、技术统治与生态统治[J].书屋,2003(10). [2]肖峰.2007年的正题与反题[J].新周刊,2007(265). [3]王开岭.“恐龙胃”与“物理人生”[J].书屋,2002(9). [4]五晓华.自由经济悖论与人类的困境[J].书屋,2002(3).

[5]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论增强忧患意识[M].新华文摘,2007(12).

作者单位:云南省腾冲县第一中学 679100

Research on Social Ecology in the Sense of Urgency PENG Xiushi

Abstract: Facing serious environment problems, we should use a kind of urgent consciousness to rationally think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Correctly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society, human and nature can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al society.

Key words: sense of urgency; social ecolog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忧患意识中的社会生态问题研究

忧患意识中的社会生态问题研究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用一种忧患意识理性思考社会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忧患意识;社会生态;科学发展观作者简介:彭秀仕,任教于云南省腾冲县第一中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创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j40r1ulm40daes3y3831emx02sb8q00vq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