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材料作文“可惜与不可惜”导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材料作文“可惜与不可惜”导写

作者:李园园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第7期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到印度深山拍外景,杀青那天,剧组破例大肆庆祝,蔡澜忽然极想吃鱼,哪知道厨师一生住山上,不知鱼为何物。蔡澜摇摇头说,如此美味,不懂真可惜。厨师耸耸肩:“蔡先生,不知道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可惜?”蔡澜点头称是。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是蔡澜、深山厨师,事件为吃鱼,最后的结果为蔡澜认为不懂美味可惜,而厨师却认为不知道的东西有何值得可惜,由此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几个核心词:知与不知,惜与不惜。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可以从这几个角度立意。

1.从蔡澜的角度。我们可以抓住“不知(不懂)美味——真可惜”,可以立意为既不知可惜,就那就去“知”;追求未知;保持对外界的好奇心。人需要走出去,才能知道世界有多大,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变得更博大。

2.从厨师的角度。我们可以抓住“不知——有什么可惜”。因为材料中没有明确材料编写者的情感倾向,我们既可以肯定厨师,也可以否定厨师。从肯定厨师的角度来看,可以提取立意,承认既定的事实,心态平和,不要因为别人的观点而左右了自己的心境;学会放下,学会面对,直面事实;不追悔过去,放眼现在;人生因淡定而从容圆满;保持淡定的心态。从否定厨师的角度来看,可以提取立意,人在不知可惜中失去动力,逐渐退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拒绝尝试,拒绝接受新事物等。

3.整合延伸。在材料的两个对象的基础上,把两个角度结合起来,延伸挖掘,我们可以提取立意,如让心灵变得简单,简单会让我们生活变得轻松。而“不可惜”的心态这恰是对我们当今某些人“穷奢极欲”生活的“拨乱反正”;变“可惜”为“惜可”,人生不应缺少而可惜,更重要的是要珍惜可以拥有的;世界万物何其多,既如此,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总想面面俱到总想拥有一切,然缺是世界的常态,人生应知缺容缺。知缺,就是承认世界的不完美,何必花无缺,不要追求完美。

素材及化用

强力素材1: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最愁人。长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且留春。——晏殊《酒泉子》化用例段:晏殊仕途一生都伴随着党争,宋真宗时寇准和丁渭,仁宗时吕夷简和范仲淹。晏殊正身处其间,一生如履薄冰,但还是三次遭贬,于是在晏殊的作品中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便成了主旋律。然而这一思想又与淡泊功利、乐天知命常常绞在一起。“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最愁人。长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且留春。”暮春花谢,感人生之易逝,名利之虚逐。晏公以奉儒守官者视之,乐天知命,而以道心法眼观之则安之若命,在这不圆满的人生中追求圆满,这缺憾让其人生呈现出别样的圆满。

强力素材2:哈姆雷特说:“即使身处果壳之中,我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

化用例段:王樊志说人“身如圈里羊”,其实,无论是“果壳”还是“圈”都是人无法避免的。一个人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总有很多事无法知道,很多地方无法到达,如此,人就像被困在一个果壳中,只能看到很小的一部分有限的世界。强力素材3:她似乎无处不在,每天从清晨到深夜,伴随着细棉布裙柔和的窸窣声一直四处忙碌。全亏了她,那泥土夯平的地面、未经粉刷的泥墙和自制的粗木家具才永远一尘不染,旧箱子里存放的衣服才永远散发着罗勒的淡淡香气。——《百年孤独》

化用例段:《百年孤独》中的老祖母乌尔苏拉,可谓是全族人的精神支柱。她的力量就在于日常生活,就来源于日常琐事。当香蕉公司来到马孔多,全镇的人争相围观时,只有她不为所动,仍然平静地做着手中的事情。这就是对自己生活的珍视。正是由于这种珍视,其他的被外界灯红酒绿、戎马军旅的生活吸引的孩子才一次次回到她身边,享受那一种“生活在此处”的安宁与祥和。

例文

圆与缺

□刘晓漩

每个人都是一条鱼,我们在生命之海里游戏,到达彼岸的时候,这一生就算是结束了。我们常抱怨人生苦短,憾事太多,其实缺又何尝不是圆的一部分呢?

蔡澜拍摄外景的深山里住着一位厨师,他一生都住在山上。在我们看来,他有许多不知道的事,因为住在山上,他无法领略大海的壮阔深邃,他无法体验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他无法品尝各地的鲜美小吃,……他也知道他的人生有缺憾。也许你会说这位厨师没有追求,人生有缺憾竟不尽力去填平,竟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圆满!

但是面对蔡澜的惋惜,厨师竟然用“不知道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可惜”来回答,这回答是多么掷地有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们都明白人生总会有缺憾,缺是人生常态,有缺才会更显得珍贵,缺也是圆满的一部分。

也许那个厨师也曾暗自伤心为什么自己不能领略各种风光,不能体验各种生活,不能了解所有知识,但是这又何妨?在这个他从未走出的深山里,他安然地度过了他的一生,闲暇时他可以听鸟鸣声声,他可以坐看天边云卷云舒,平淡生活中包藏无数的美好。这样的一生,对于厨师来说不也是美满的吗?

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以诗闻名,以词传世,其珠圆玉润、雍容华贵的艺术造诣,让他的人生变得圆满。然而,这圆满中却又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冲突。晏殊仕途一生都伴随着党争,宋真宗时寇准和丁渭,仁宗时吕夷简和范仲淹,晏殊正身处其间,一生如履薄冰,但还是三次遭贬,于是在晏殊的作品中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便成了主旋律。然而这一思想又与淡泊功利、乐天知命常常绞在一起。“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最愁人。长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且留春。”暮春花谢,感人生之易逝,名利之虚逐。晏公以奉儒守官者视之,乐天知命,而以道心法眼观之则安之若命,在这不圆满的人生中追求圆满,这缺憾让其人生呈现出别样的圆满。

生活中有缺憾才是真正的圆满,缺憾成就了别样的圆满。

(编辑:李跃)

评点

以“圆与缺”为切入点,巧妙而又别致。无论是“知”也好,“不知”也好,“可惜”也罢,“不可惜”也罢,都在这“圆与缺”中。文章还深入地把“缺”看作是生活的常态,并提出生活也正因为“缺”的存在才显现出别样的“圆”。文章最后以晏殊为例,阐述晏殊人生的“圆与缺”,令文章耐人寻味。

材料作文“可惜与不可惜”导写

材料作文“可惜与不可惜”导写作者:李园园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7年第7期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次,“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到印度深山拍外景,杀青那天,剧组破例大肆庆祝,蔡澜忽然极想吃鱼,哪知道厨师一生住山上,不知鱼为何物。蔡澜摇摇头说,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j36748ikl5nd0e7n2yj9vfqx3d4wu015y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