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与IT技术支撑
互联网金融概念最早是在2012年由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教授首次提出,他将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随后在2013年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热度开始急速攀升,6月17日,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产品,该产品上线6天,用户数就突破100万,上线18天,累计用户数达到251.56万,累计转入资金达到66.01亿元,截至2013年9月,“余额宝”资金规模已突破500亿元,客户数可能超过1200万户,创造了令金融界震惊的奇迹,随后不仅出现了“活期宝”、“现金宝”等众多“宝”类产品,而且也拉开了互联网金融的大幕,产业界、投资界、学术界乃至监管部门开始纷纷加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P2P、众筹、网络小额信贷等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层出不穷,一时间,互联网金融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和抢夺的重点。
IT技术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支撑
互联网金融能够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多样化的IT技术手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推动力。金融是一个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技术、制度构成金融业的三大基石,纵观历史,从19世纪30年代电报的兴起,到后来电话、计算机,乃至今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每一次通讯信息技术的变革都对金融业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近些年,随着物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产生、传播、加工利用的方式,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幅下降,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本大幅减少,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对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搜索引擎技术通过信息搜索、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该技术满足了用户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快速、低成本获取所需信息的需求,尤其是随着个性化搜索、情景搜索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功能价值将更加凸显。
云计算技术如同物理世界中的水电煤一般实现了用户需求与物理、虚拟资源的动态配置,在计算机物理硬件短期内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借助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海量数据的计算和储存能力。
大数据是当前市场炙手可热的话题,联合国、美国政府、法国政府等组织都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美国奥巴马政府甚至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大数据具有规模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类型多(Variety)和价值大(Value)的“4V”特征,其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技术产物,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理念,即基于数据资产的商业经营模式。
移动互联网在原有桌面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于用户的禁锢,不仅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而且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支付结算等,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
的可获得性,释放了部分被束缚的需求。
通过以上的解释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正在倒逼传统金融业改变服务模式,而互联网企业在这场变革中不仅获得了真金白银,同时也对传统金融业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互联网企业能够这样迅猛发展离不开IT技术的支撑,就像马云说的一样“阿里巴巴集团未来发展有三个阶段——做平台、做金融、做数据。”而这三个阶段都需要新型IT技术的支撑,做平台是建立在阿里云平台技术之上;做金融是建立在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技术之上;做数据则是建立在大数据技术之上。阿里巴巴金融仅仅需要300多人的团队服务超过13万的客户,其日常的资质审核、贷后管理、现金流分析以及风险控制全部使用线上IT系统,其团队中超过半数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负责IT系统维护,相比于传统小微贷款的人海战术,更显现出IT技术支撑的重要性。从IT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云计算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产生和发展,随之产生的海量数据形成了大数据,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反过来促进了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是相辅相承、互为依托的关系,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云计算两种接入终端类型的衍生体系,以上的这些IT技术正不断的冲击和改变所有的行业,而最突出的就是稳健、保守的金融业,而传统金融业想全面拥抱互联网金融也必然依托IT技术的有效支撑。
新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