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欧姆定律
方式一 【情景导入】
先用多媒体分别展示一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获得的表格数据,请学生分别说出对应的实验结论,然后提问:谁能把这两个结论再进一步集中概括一下呢?
教师:要注意这个综合性的结论中隐含了两个“一定”,一旦拆开来说,千万不能忘记明确指出前提条件!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得太好了!这应该叫做“XX定律”啊!(“XX”指回答问题的学生名字,适度调侃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不过早在一百八十多年前,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史称“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方式二 【问题导入】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设问:如何用数学表达式来建立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呢? 导入语:最早发现并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这个关系的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所以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1.明确欧姆定律表述时的逻辑关系
在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时,容易受数学知识影响,而忽略了物理学中的因果关系,从而犯逻辑性错误。常见错误有: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阻与电流成反比等。对于这种逻辑错误,老师要及时纠正。在电压、电流、电阻三者之间,电压、电阻是因,电流是果,三者关系的正确表述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反向叙述错误。
2.注意理解欧姆定律的“同一性”
欧姆定律叙述的是同一时间、同一导体的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注意公式中物理量单位的统一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各物理量所使用的单位是否为国际单位:电流——A,电压——V,电阻——Ω。如果不是,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才能进行相关计算,否则会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1
[考点小说] 准确理解欧姆定律及其推导公式的内涵,是灵活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单一用电器电路和串、并联电路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要深刻理解欧姆定律的“同一性”;搞清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牢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无关。此部分知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简单计算题形式出现。
欧姆定律
例1 [呼和浩特中考] 由欧姆定律公式可知( ) A.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因为没有电流通过,所以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C.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D.导体电阻的大小,可以用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来表示 [答案] D
UU
例2 [绥化中考] 由欧姆定律I=变形可得R=。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RI
A.导体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
D.导体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无关 [答案] D
例3 [重庆中考B卷中考] 如图17-2-1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R=10 Ω,当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2 V。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2
图17-2-1
A.通过电阻R的电流是0.6 A B.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2 V C.通过灯泡L的电流为0.2 A D.灯泡L两端的电压为2 V [答案] D
图17-2-2例4 [汕尾中考] 如图17-2-2所示的是分别测量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L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后得到的U—I关系图线。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Ω;小灯泡L的阻值会随其两端电压的升高而逐渐变________,当其两端电压为2 V时,阻
值为________Ω。
[答案] 5 大 4 材料一——欧姆遇到的难题
欧姆定律在我们今天看来很简单,然而它的发现过程却远非一般人想象得那么简单。欧姆为此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劳动。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电流、电压等概念都还不太清楚,特别是电阻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更没有什么专业的测量仪器,甚至连电压相对稳定的电源都没有,所以根本谈不上对它们进行精确测量。况且欧姆本人在他的研究过程中,几乎没有机会跟他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进行接触,所以他的研究也基本是独立进行的。因此,欧姆进行科学研究的难度可想而知!在他的实验过程中,测量仪器和电压相对稳定的电源,几乎都是他自己思考、研究、发明制造的。他的发现奠定了物理电学规律的基础,他为人们进一步揭开电现象的神秘面纱立下了汗马功劳!
材料二——逆境中的欧姆 在欧姆的探究实验中,为了准确地量度电流,他巧妙地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并创造性地在放磁针的托盘上划上刻度,以便记录实验的数据。这样,1825年从实验数据中,欧姆得出了一个公式,不过是错的!用这个公式计算的结果与欧姆本人后来的实验不一致。欧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打算收回已发出的论文,可惜已经晚了,论文已发散出去了。急于求成的轻率做法,使欧姆吃了苦头,科学家对他也表示反感,认为他是假充内行。
欧姆决心要挽回影响和损失,更重要的是他还要继续通过实验寻找规律。这时欧姆多么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啊!当时有位科学家叫波根多夫,他从欧姆这位中学教师身上看到了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才华,写信鼓励欧姆将实验研究继续下去,并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欧姆鼓起勇气重新认真地做实验。经过多次实验之后,他终于在1827年提出U
了一个关系式,后来演化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公式:I=。但是,科学界仍不承认欧姆的
R
3
科学发现,许多人对他还抱有成见,甚至认为定律太简单,不足为信。这一切使欧姆也感到万分痛苦和失望。
真理之光终究会放射出来。凑巧的是,1831年一位叫波利特的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论述了与欧姆同样的结论,这才引起科学界对欧姆的重新注意。
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欧姆科普利金质奖章,并且宣称欧姆定律是“在精密实验领域中最突出的发现”。欧姆得到了他应有的荣誉。
【材料1】.——欧姆遇到的难题
欧姆定律在我们今天看来很简单,然而它的发现过程却远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欧姆为此付出了十分艰巨的劳动。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电流强度、电压等概念都还不大清楚,特别是电阻的概念都没有,更没有什么专业的测量仪器,甚至连电压相对稳定的电源都没有,所以根本谈不上对它们进行精确测量,况且欧姆本人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也几乎没有机会跟他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进行接触,所以他的研究也基本是独立进行的。因此,欧姆进行科学研究的难度可想而知!实验中,测量仪器和电压相对稳定的电源,几乎都是他自己思考、研究、发明制造的!他的发现奠定了物理电学规律的基础,为人们进一步揭开电现象的神秘面纱立下了汗马功劳!
拓展材料2.—— 逆境中的欧姆
在欧姆的探究实验中,为了准确地量度电流,他巧妙地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并创造性地在放磁针的度盘上划上刻度,以便记录实验的数据。这样,1825年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一个公式,可惜是错的!用这个公式计算的结果与欧姆本人后来的实验也不一致。欧姆很后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打算收回已发出的论文,可是已经晚了,论文已发散出去了。急于求成的轻率做法,使他吃了苦头,科学家对他也表示反感,认为他是假充内行。
欧姆决心要挽回影响和损失,更重要的是还要继续通过实验找规律。这时欧姆多么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啊!当时有位科学家叫波根多夫,从欧姆这位中学教师身上看到了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才华,写信鼓励欧姆将实验研究继续下去,并建议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欧姆鼓起勇气重新认真地做实验。多次实验之后,终于在1827年提出了一个关系式,后来演化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公式:I=u/R,,但是,科学界仍不承认欧姆的科学发现,许多人对他还抱有成见,甚至认为定律太简单,不足为信。这一切使欧姆也感到万分痛苦和失望。 但是,真理之光终究会放射出来的。说来也凑巧,1831年有位叫波利特的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得到的是与欧姆同样的结果。这才引起科学界对欧姆的重新注意。
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科普利金质奖章,并且宣称欧姆定律是“在精密实验领域中最突出的发现”。他得到了应有的荣誉。
1.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对电流表和电压的表示数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4
2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40 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两条输电线,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 Ω.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在甲地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若电压表的示数为3.0 V,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 )
A.10 km B.15 km C.30 km D.40 km
3.为了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小强运用所学电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如图所示,其中定值电阻R1=5 Ω,电源电压恒为 4.5 V,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15 Ω 0.5 A”,电压表量程为0~ 3 V,电流表量程为0~0.6 A,
(1)R1在电路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当被测身高增加时,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是6.25 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 【趣味链接】
小明对风力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和同学一起设计了一个“风力测试仪”,其原理图如图所示,他用的电源电压为12 V,R0为20 Ω,OB长为10 cm.AB长为20 cm,其为阻值为60 Ω的均匀电阻丝.OP为质量、电阻均不计的金属细杆,下端连接一个重为3 N的圆球P,金属细杆OP始终与电阻丝AB接触良好且无摩擦.闭合开关S,无风时,OP下垂并与电阻丝的B端接触;有风时,
圆球P受风力作用,使金属细杆OP绕悬挂点O偏转,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大小就可以得知风力的大小!好神奇! 【拓宽创新】
根据“风力测试仪”的原理,还需你解答下列问题: (1)无风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 (2)当金属细杆OP滑到AB中点时电路中的总电流是多少? 17.2 欧姆定律 1.B 解析:如图所示, R1和R2串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大,总电阻增大,因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所以由欧姆定律I= U / 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得出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U1/ U2= R1 / R2可知,电阻越大,分压越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得出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选B. 2. B 解析:由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可以得出导线上的电阻为R?U3V??6?.每千米的电阻I0.5A5
为0.2 ?,所以导线的总长度为l?6??30km.故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15 km. 0.2?/km3. (1)保护电路 (2)变大 (3)0.4 解析:(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底端时,滑动变阻器会短路,故R1可以防止整个电路发生短路而烧坏电流表,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2)当被测身高增加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增大,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R1两端的电压减小,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大;(3)电路中总电阻R=R2+R1=5 Ω+6.25 Ω=11.25 Ω,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I=UR=4.5V11.25?=0.4A. 【趣味链接】0.15A 0.24A 解析:(1)无风时,Ro与RAB串联,电流表示数
I?UUR?R?12V?0.15A; ??RAB20??30?(2)当金属细杆OP滑到AB中点时,电路中的电流
I??UR?R?12V?0.24A.
?AB20??3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