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证逻辑视域下的法律论证理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

头角。例如,普拉肯(H.Prakken,1997)的《建模法律论证的逻辑工具》是最早研究法律论证的形式化建模:一种解决冲突论证的评价模型。他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可以表达论证结构的结构化论辩框架(2012),并且将其应用于研究一个真实的案例(Popov诉Hayashi案)。戈登(T.Gordon,2012)与沃尔顿受到古希腊哲学家卡尔尼德斯(Carneades)的启发,发展了一种能够刻画不同类型的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的抽象论辩模型(卡尔尼德斯模型)。卡朋(B.Capon,2011)受到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的启发,发展了一种基于价值的论辩模型,他将听众加入论辩模型并且增加了听众对论证的赋值因素。近些年来,这些方法呈现出与其他进路交叉融合的趋势,例如,将论证理论和叙事理论结合,如贝克斯(F.Bex,2010)的专著《论证、故事和刑事证据》。再如,将论证理论和贝叶斯理论结合,如凯彭斯(J.Keppens,2011)分析了如何从贝叶斯模型中发掘法律论证。

无论是非形式逻辑学,还是可计算论辩理论,它们都有着论证逻辑的一面,两种理论代表了论证理论研究的两个不同层面。一方面,非形式逻辑是一种直观的程序性的检验方法,它受到日常论证实践的启发,为论证的分析、比较和评估提供了一般的程序理论,其特点是侧重表达论辩和语用特点,关注听众等修辞因素;另一方面,可计算论辩理论并非基于逻辑后承关系的,而是包含一种非单调的基于论辩的推论,它建构了一种精确的、可操作的评估理论,偏向于研究复杂论辩环境下论证间的攻击和辩护关系,评估人们对论证的可接受性程度。

本书认为,非形式逻辑和可计算论辩理论并不是互相排斥的理论,而是共同构成了一种综合性理性,或者可以将其统称为论证逻辑,因为它们既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还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抽象论辩活动来源于人们的自然论证活动,因而可计算论辩

??论证逻辑视域下的法律论证理论研究 

引言 5

理论是对自然论证活动的抽象化和概括化;二是论证逻辑的形式化研究的灵感部分来源于非形式化研究,而形式化研究给予了非形式化研究一种准确而精致的补充。

本书认为,论证逻辑在刻画法律的理性特质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正是法律的开放属性赋予了论证逻辑施展空间。首先,法律论证是可废止的,这往往体现在法学概念和法律规则的可废止性上。一个法学概念的定义无法预测和包含所有可能的外延对象,作为前提的法律规则也同样无法适用于所有的个例,它们的适用范围、合法性和有效性都可能引发争议。其次,论证逻辑允许推理和论证的前提受到质疑,可以存在冲突的法律规则、法律原则,甚至是先例。最后,论证逻辑提出了不同论证情境下的程序理论,预设了“论辩化”展开的阶段,明确了论辩性义务,探讨了解决意见争端的一般化或情境化的规则。因而,从论证逻辑的视角出发,可以有针对性地刻画法律论证的特质,为当前的法律论证理论研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的目的是建构一种整合非形式逻辑和可计算论辩理论的综合进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分析、比较和评估法律论证的综合性理论。

本书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从法哲学进路梳理法律论证理论,主要介绍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以及麦考密克的法律论证理论,而后简要归纳在法哲学语境下法哲学家和法律逻辑学家关注哪些适用的逻辑,说明法哲学视域下的逻辑并不能刻画法律论证的特质,从而引出法律论证的研究需要新的逻辑方法。

第二章阐述了法律论证适用的论证逻辑。这一章将展示两个维度的论证逻辑,一是作为非形式逻辑的论证逻辑,二是作为可计算论辩理论

?? 6

的论证逻辑。本书认为论证逻辑应当同时具备这两个维度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关于论证逻辑的概括性定义。

第三章从非形式逻辑的视角展示了法律论证理论的研究,包括沃尔顿的新论辩术及其在法律论证中的应用、爱默伦等的语用论辩术及其在法律论证中的应用、约翰逊和布莱尔的语用论证理论及其在法律论证中的应用。本章还梳理了这三种经典的非形式逻辑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

第四章从可计算论辩理论的视角展示法律论证理论的研究,从理论模型和应用系统两个层面做了介绍。在理论模型层面,介绍了Dung氏抽象论辩语义、普拉肯的可废止和结构论辩模型、贝克斯的论证和故事的混合模型。在应用系统层面,从基于对话或论辩的形式系统、基于先例的形式系统、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以及构造论辩系统四个方面介绍了目前可计算论辩应用系统的概貌。

第五章进一步探讨非形式逻辑与可计算论辩理论之间的关系,分别梳理了哪些非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可以被形式化,接着对第三章介绍的三种典型的非形式逻辑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形式化工作,目的是从可计算论辩理论的角度重塑非形式逻辑的特点。

第六章综合前面的章节,提出了一种整合非形式逻辑和可计算论辩理论的综合方法,这种新方法将借鉴这两种理论的优点。首先,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确定法律论证的前提、结论和推论关系,分析论证的结构以及论证间的支持和攻击关系。其次,借鉴可计算论辩理论,处理复杂论证中论证的击败和辩护关系,评估复杂论证网络中某个论证的可接受性或证成状态,进而为准确判定法律论证的主张或结论提供判断依据。

最后一章即第七章总结全书并展望论证逻辑视域下的法律论证理论如何应用于研究立法论证这一新的课题。

??论证逻辑视域下的法律论证理论研究 

目录 1

??目 录

第一章 法哲学、法律论证与逻辑/1

第一节 法律论证的法哲学进路/

12520

  一、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  二、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  三、麦考密克的法律论证理论/第二节 法律论证和逻辑/

28

283133

  一、法哲学进路中的逻辑/  二、法律论证的逻辑特征/第三节 何种法律论证的逻辑/

第二章 法律论证适用的论证逻辑/38

第一节 逻辑之于法律概观/

38

41

第二节 论证逻辑———一种天然的法律逻辑/第三节 论证逻辑之于法律/

46

第三章 基于非形式逻辑的法律论证理论/53

第一节 新论辩术与法律论证理论/  一、新论辩术/

54

54

 2

第四章 基于可计算论辩理论的法律论证理论/88

第一节 Dung氏抽象论辩模型/  一、论辩的扩充语义/  二、论辩的标记语义/

8992

959889

??论证逻辑视域下的法律论证理论研究 

  二、法律论证理论之新论辩术之维/第二节 语用论辩术与法律论证理论/  一、语用论辩术/

67

67

65

  二、法律论证理论之语用论辩术之维/  一、语用论证理论/

77

7277

第三节 约翰逊的论证理论与法律论证理论/

  二、法律论证理论之语用论证理论之维/第四节 非形式逻辑的比较/  一、多维路径的相似点/  二、多维路径的差异/

8484

81

85

  三、抽象论辩理论的证明论/  一、可废止论辩框架/  二、结构化论辩框架/  三、应用分析/

103

98

第二节 可废止和结构化论辩框架/

100

第三节 论证与故事的混合模型/  一、论辩的形式理论/  二、解释的形式理论/

108112

107

论证逻辑视域下的法律论证理论

 4头角。例如,普拉肯(H.Prakken,1997)的《建模法律论证的逻辑工具》是最早研究法律论证的形式化建模:一种解决冲突论证的评价模型。他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可以表达论证结构的结构化论辩框架(2012),并且将其应用于研究一个真实的案例(Popov诉Hayashi案)。戈登(T.Gordon,2012)与沃尔顿受到古希腊哲学家卡尔尼德斯(Carneades)的启发,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j14a81udd02tjb2ixwe3xy6q955i0014u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