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MOOCs教育课改思考论文
以国内高校图书馆历年举办的新生入馆教育为例,在分析了慕课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新生入馆教育的内容核心主题进行类慕课化的形式改造,以期探索利用慕课思维模式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建设方法。
MOOCS;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新生入馆教育;课程建设
20世纪70年代,由PaulZurkowsi于1974年首次提出“Infor ___tionLiteracy”开始,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经历了这样一个演进路径:从提出信息素养的基本素养到正式界定信息素养的概念,再到强调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继而将信息道德纳入信息素养的内涵,最后探讨将信息素养确立为一门科学,提出应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信息素养教育[1]。目前,国外欧美大学将信息能力与阅读、写作、计算(数学)并列为大学生必备的4项基本能力,而国内高校普遍就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达成共识,认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创新和信息道德的综合能力培养[2]。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根据相关研究者进行调查后发现[3-5],目前国内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状况却 ___,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实践能力、评价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法律意识等方面都比较弱,信息素养水平令人堪忧。造成这种结果的各种原因当中,现有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存在不
足应是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调查分析国内高校现有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模式及其相关研究[6]得知,利用网络进行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针对传统信息素养教学方式的不足,积极进行 ___创新的主要趋势。如采取利用图书馆 ___主页、搭建在线教育平台、构建微课平台等方式进行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作为近年来网络在线教育模式的一种新方式,慕课以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四大特质于xx年从美国开始席卷全世界,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___的大讨论。
MOOC(慕课)是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缩写,意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新近在全球范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模式。“M”代表大规模(Massive),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多则可达上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开放(Open),学习者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在线(Online),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课程(Course)。MOOC于xx年由美国著名大学发起,短短一年多时间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遍布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其影响范围较广、扩张速度较快,一些人将互联网技术引发的这场教育变革称为“MOOC风暴”。在MOOC中,课程 ___者通过课程中心平台发布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和讨论主题;学习者通过各种不同的社会性学习工具,包括课程讨论空间
(如Googlegroups)、虚拟教室(如Skype)、人际互动工具(如Twitter)、课程资源 ___工具(如Fa ___book)等参与学习,或通过课程中心平台记录 ___, ___学习体会等;课程 ___者对课程内容和学习者生成的内容进行和筛选,以RSS或者每日邮件等形式与学习者 ___。
MOOC课程都非常接近于传统的课堂,有开课和结课时间,每门课程5-8周,也有相应的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平时学生一周会需要花上3-10个小时不等的时间在一门课上。要想拿到高分,不仅需要你学习每一周的课程内容,还要上交作业,参加测验。
在MOOC里,为了保证学生线上学习的专注,每个视频都被切割到6-15分钟,甚至更短。同时,在老师讲课期间,通常会穿插一些提问,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在视频上作答了之后,才能继续观看。此外,一般MOOC的学习都有时间限制,课程截止日的存在,让MOOC学习更加有节奏性和阶段性。
对于网上学习来说,评价机制的建立是个重要基石。MOOC通过机器测评和学生互评两种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估。机器测评方式,应用于大多类似于数理工科类的的测验、作业、习题等方面的客观题,计算机软件可以对此类答题结果进行打分评估。学生互评方式,则用于人文类的主观题,例如在一个哲学课程中,想通过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