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期末总试题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哪一位是属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始祖人物:
A 契 B 黄帝 C 蚩尤 D 弃
1.下列哪一位是属于华夏族的始祖人物: ( ) A 契 B 黄帝 C 蚩尤 D 弃
2.写出成王死,康王立的前前后后的细节和庄严穆的气氛的书是: ( ) A.《无逸》 B 《君奭》 B 《牧誓》 D《顾命》 2.记载反映周朝成,康交替时期政治情况的文章是: ( ) A.《无逸》 B 《君奭》 C 《牧誓》 D《顾命》 3.下列史书中,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雏形性质的作品是: ( ) A.《春秋》 B 《左传》 C 《国语》 D《古书纪年》 3.下列史书中,记载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文章是: ( ) A.《春秋》 B 《左传》 B 《国语》 D《古书纪年》 4.总结秦亡教训,得出“人主不闻其过,则社稷危。”规律的书是: ( ) A.《至言》 B 《白虎通义》 C 《新语》 D《洪范五行传论》 4.反映谶讳学迷信盛行达到登峰造极状况的书是: ( ) A.《至言》 B 《白虎通义》 B 《新语》 D《洪范五行传论》 5.主张史书内容要:“叙沿革,明罪恶,旆怪异”的是: ( ) A.荀悦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 刘知几 5.主张对史书:以补其阙,以备异闻,以惩其妄,有所论辨的是: ( ) A.左丘明 B 司马迁 C荀悦 D 裴松之
二. 古文翻译题: ( 15分 )
夫《孝经》,《尚书》,《毛诗》,《周易》,“三传”,皆父子君臣之要道,十伦五教之宏纲,如日月之下临,天地之大德,百王是式,终古攸遵。然多记言,罕存法制,愚管窥测,莫达高深,辄肆荒虚,诚为臆度。每念懵学,莫探经政,略观历代众贤著论,多陈紊失之弊,或阙匡救之方。
------杜佑 《献通典表》
二. 古文翻译: ( 15分 )
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
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面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黄宗羲 《明儒学案》
三.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15分)
1.樊绰《蛮书》: 2.杜环《经行记》: 3.乾嘉考据学
三.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15分)
1.《酉阳杂俎》: 2.《三朝北盟会编》: 3.《文史通义》:
四.简答题: (20分)
1. 简要叙述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史,评述主要经典著作。 2. 写出二十五部皇朝史的名称和作者
五. 论述题 (任选一题,30分)
1.扼要论述秦汉时期的史学发展的特点和史学发展的成就。 2. 扼要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特点和史学发展的成就。 3. 扼要论述宋元时期中国史学的特点和史学发展主要成就。 4.扼要论述明清时期中国史学的特点和史学发展主要成就。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D C B C D
二. 翻译: ( 10分 )
三.名词解释: (任选四题,每题5分,共20分)
《七略》 :
《新五代史志》 :
综合梁,陈,齐,周,隋五朝的典章制度.与五代纪传相配合.也称《隋志》 是自《史记》八书, 《汉书》十志以来最重要的史志著作. 特 点:
A)综合前史内容,是正史志书的一次总结性成果. B)反映撰述者对天道,人事在认识上的逻辑发展. 前五志:讲天道.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 后五志:计人事.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 C)其《经籍志》是目录学专著,是一次大规模的 历史文献整理的总结. 四部分类法形成.史部
《新史学》: 马端临 : 乾嘉考据学:
四.简答题: (任选一题,20分)
1. 列举十部以上的有关少数民族史的史著:
常璩《华阳国志》崔鸿《十六国春秋》 魏收的《魏书》 挚虞《畿服志》 顾野王《舆地志》 周处《风土记》. 盛弘之《荆州记》 谯周《三巴记》 常宽《蜀记》 裴矩《西域图志》李德裕《异域归忠传》,高少逸《四夷朝贡录》 韦齐休《云南行记》 李德裕《西南备边录》窦滂《云南别录》《云南行记》 徐云虔《南诏录》卢携《云南事状》 达奚洪《云南风俗录》樊绰《蛮书》
2. 司马迁、班固史学之比较:
史记的编纂思想:
1) 通古今之变的体现:
A) 实行详今略古的原则.
B) 提出承敝通变观点.重视历史的发展变革.
C) 提出见盛观衰观点.强调要善于总结经验. 2) 究天人之际 的体现:
A.对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观点有自己的看法.
认为: “天人感应”确实存在. 但强调人事起根本作用. B. 批判封建迷信思想.揭历来鬼神之事诬妄. C. 特别重视人心向背在历史上的作用. D. 强调人谋和时势,际遇的重要作用. 对天人关系作了极有意义的探索:
怀疑天意灾祥之说, 强调人事根本作用,认识人心向背,个人努力的作用. 在那个时代无疑是可贵的.从而实现了成一家之言. 3)主张兼容百家学术的态度.
A.反对暴虐统治,横征暴敛,严刑峻法.揭恶果.深刻揭露法令苛刻,枉定人罪的奸险行为. 《酷吏列传》
B.关注平民阶层,歌颂舍己为人扶危济困品质. 《游侠列传》
A. 重视生产活动, 重视经济.《货殖列传》 B. 主张发展工商业,主张让人们获得财富. 编撰学贡献:
1. 创造了五体配合的恰当编撰形式. 即: 纪,世家,传,表,书.
纪: 用编年体形式 世家: 兼用编年和传记的形式.
传: 用编年体形式. 表: 用谱谍的形式. 书: 用综合论述的形式. 2. 首开通史体例之先, 又重视记载当代史.体现详今略古的原则. 3. 在史料的整理和选择上方法优良. “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 历史文学成就
1. 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天地.
2. 善于运用寓论断于叙事的手法.
3. 擅长写人物对话, 并注重刻画人物说话的口吻,表现其神情风貌,善写场面.
一.班固汉书史学思想:
1. 典型的儒家正统思想.用正统思想来衡量批评司马迁: 2. 敢于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3. 对历史问题提出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见解 A).对西汉藩国问题的分析总结. B)对汉武帝时人材之盛局面作正确评价 4.具有一定的人民性思想.
A.) 表彰文帝的敦朴为天下先.认为文帝的不事征伐由利民思想而定.
B.) 推崇武帝雄才大略,奖拔人才,又批评武帝好大喜功,连年用兵耗钱粮,人民不堪. C.) 表扬宣帝时吏治的循良.亲身力为,考察政绩,选拔人才. 5. 班固史学思想的局限性
A.奉行皇权神授观念.神化皇权西汉,达神化东汉皇权的目的.
B.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强调等级制度不过逾越. 《游侠传》, 《货殖传》 二.《汉书》的博洽
1 《汉书十志》包含了自然和社会的学问.包含了理论,技术,自古典章.为后来的法律史,
经济史,水利
工程史,历史地理学,学术史等分支学科提供了开创性的著作.
2.对于国内外少数民族的记载是其渊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 论述题 (30分)
1.扼要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思想特点与史学发展的成就。 答:
史学思想特点:
政治上,政权变动频繁,门阀地主取代世家地主,成为政治上占统地位的阶层. ①.推动了皇朝史撰述的发展. ②.推动姓氏之学发展,谱学撰述活跃
民族间长期斗争,发生民族大规模流动和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局面.导致北部少数民族皇朝林立,民族融合加深. “天下大同,天下一家”观念形成,国史修撰掀高潮,扩大了民族史撰述的内容. 史学发展的成就: 1.通史的撰述: 梁武帝时吴均编《通史》. 北魏时,崔鸿等人撰《科录》.以上两书都是通史,但失传.
2.历代笔记的撰述
张族《朝野佥载》,封演《封氏见闻录》 3.皇朝史撰述的兴盛: A 东汉史:
东汉数代史家努力而成的《东观汉记》 范晔著《后汉书》 司马彪著《续汉书》 袁宏著《后汉纪》 汪文台《七家后汉书》
B.三国史的撰述: 陈寿《三国志》 裴松之《三国志注》
C.晋史的撰述:当时有撰述者晋史23家,藏荣绪所撰《晋史》较为完整. D.十六国史的撰述:最著名的当推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后有清人汤求的《十六国春秋辑补》.
E. 南朝史的撰述:当时史家修史之风盛行,共有史书22种. 今存者有:沈约《宋书》,肖子显《齐书》,即《南齐书》. F. 北朝史的撰述: 有魏收著《魏书》. G 民族史著作:
常璩的《华阳国志》 挚虞的《畿服志》.顾野王的《舆地志》 周处的《风土记》.
盛弘之的《荆州记》 谯周的《三巴记》.常宽的《蜀记》 H 谱学状况:有两大支脉:
东晋贾弼之始创《姓系谱状》.后有 《百家姓》, 《氏族要状》, 《姓氏英贤》.
兴于南朝梁武帝时的王氏谱学,由王僧孺改定《百家谱》30 卷,撰《百家谱集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