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00034社会学概论真题
第Ⅰ部分选择题(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 )。
A.社会和自然 B.秩序和进步 C.结构和稳定 D.发展和变迁 【答案】B
【解析】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社会静力学主要是研究社会协调的问题,即研究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社会动力学则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即社会进步。“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社会学研究的两大主题。
2.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来自( )。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答案】C
【解析】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82年春就读于海德堡大学,专攻法律。 3.刘易斯·A.科塞的代表著作是( )。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答案】C
【解析】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A.科塞在《冲突的社会功能》一书中指出:社会冲突不只是具有破坏性的反功能,也具有正功能。A、B、D三项分别是塔尔科特·帕森斯、罗伯特·默顿、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
4.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 )。
A.社会批判理论 B.激进主义理论 C.社会有机体理论 D.后现代主义理论 【答案】A
【解析】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
5.《区隔》一书的作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
A.米歇尔·福柯 B.尤尔根·哈贝马斯 C.皮埃尔·布迪厄 D.艾尔弗雷德·舒茨 【答案】C
【解析】A、B、C、D四项均为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其中,皮埃尔·布迪厄是法国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区隔》《国家精英》《实践与反思》等。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是( )。
A.个案研究 B.文献法 C.实验法 D.统计调查 【答案】A
【解析】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7.定性分析资料整理的三个步骤是( )。 A.审查、分类和汇总 B.汇总、分类和审查 C.审查、汇总和分类 D.分类、审查和汇总 【答案】A
【解析】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资料来源和种类的不同,资料整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都要经过审查、分类和汇总三个步骤。
8.人口的双重属性是( )。
A.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 D.结构属性和过程属性 【答案】B
【解析】人口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9.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称为( )。 A.文化整合 B.文化交流 C.文化合作 D.文化结构 【答案】B
【解析】文化交流是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10.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被称为( )。 A.附属文化 B.边缘文化 C.副文化 D.亚文化 【答案】D
【解析】亚文化是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11.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
A.初级社会化 B.重新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答案】C
【解析】社会化的类型主要包括:
(1)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也称一级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
(3)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是一个人从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与适应的过程;
(4)社会化从教化方向上可以分为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12.米德将自我分为( )。
A.两个部分 B.三个部分 C.四个部分 D.五个部分 【答案】A
【解析】乔治·赫伯特·米德将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主我”和“客我”。“主我”是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自我的发展包含着“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系列连续交流。
13.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 A.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B.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C.目的性角色与过程性角色 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答案】D
【解析】社会角色的分类主要包括:
(1)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以将角色划分为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3)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14.在合作的类型中,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社会实践属于( )。 A.指导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自发性合作 【答案】A
【解析】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合作可分为自发性合作、制度化的传统合作、指导性合作和契约式合作四种类型。其中,指导性合作指的是双方在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的指导下一起完成某项工作。比如,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在他们老师的指导下,有序有效地进行的。
15.在社会互动的理论中,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互动理论是( )。
A.日常互动论 B.拟剧论 C.符号互动论 D.常人方法学 【答案】B
【解析】拟剧论指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互动理论。
16.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 A.联合家庭 B.主干家庭 C.重组家庭 D.核心家庭 【答案】A
【解析】核心家庭一般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重组家庭不仅意味着配偶双方或配偶一方曾有过婚史,而且配偶双方或一方有可能将与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带到新的家庭。故B、C、D三项均可排除。
17.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 )。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大群体和小群体 【答案】C
【解析】内群体和外群体是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内群体和外群体又称作“我群”和“他群”,这两个概念是由萨姆纳在《民俗论》(1907)一书中最先提出的。A、B、D三项的群体分类标准分别是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群体的规模。
18.在组织过程中,组织成员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决断,以期最优化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称为( )。
A.组织设计 B.组织沟通 C.组织控制 D.组织决策 【答案】D
【解析】组织决策是指组织成员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决断,以期最优化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19.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斯梅尔瑟提出的是( )。
A.搭便车理论 B.价值累加理论 C.资源动员理论 D.乌合之众理论 【答案】B
【解析】斯梅尔瑟提出价值累加理论,他认为不能单纯地从心理的角度来解释集体行为,而应该把集体行为的形成和社会结构联系起来。A、C、D三项分别是奥尔森、麦卡锡和扎尔德、勒庞的理论。
20.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被称为(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残余性失业 【答案】A
【解析】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失业可分为五种类型: (1)摩擦性失业,指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指由于产业结构或者生产技术的改变,使得原有的工作机会消失而造成的失业;
(3)周期性失业,指由于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失业; (4)季节性失业,指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的失业; (5)残余性失业,指因无就业能力的失业。
21.在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中,韦伯提出的是( )。
A.消费文化论 B.消费社会论 C.生活风格理论 D.炫耀性消费理论 【答案】C
【解析】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韦伯的生活风格理论、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和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论。A项为一般干扰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