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货币银行学 复习重点知识 十大理论 考试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货币银行学

“十个理论”

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P93 答:①赢利性原则

指商业银行在其业务经营活动中必须力求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要求。

追求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是改进服务、开拓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只有在保持理想的赢利水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才能够充实资本,增强经营实力,提高竞争力。

②流动性原则

指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方面要求的能力。

为了保持流动性,银行在安排资金运用时。一方面要力求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必须力求负债业务结构合理并保持自己有较多的融资渠道和较强的融资能力。 ③安全性原则

指银行在经营中要尽可能避免资产遭受风险损失。 银行经营与一般工商企业经营不同,其自有资本所占比重很小,主要依靠吸收客户存款或对外借款用于贷款和投资。因此,实现安全经营,不仅关系到存款人的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2、中央银行的职能P147 答:①发行的银行

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统一货币发行时央行形成的最基本的动因,因而这一职能是央行最本质的特征。 ②银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是指央行的义务对象不是一般的单位或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央行与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存贷汇”特征;央行为业务对象提供清算等服务的同时,也对它们进行宏观调控。 ③政府的银行

央行是政府的银行或国家的银行,是指央行代表国家制定并贯彻货币金融政策,代表政府从事金融活动,实行金融监管。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及评价(主要贡献)P171 答:(一)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

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二)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他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三种动机决定: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动机。 ①交易性动机

货币是必不可少的交易媒介,因此人们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②预防性动机

为防止意外,人们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 ③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获利的动机。为满足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保持的货币相当于储蓄的货币。 4、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它们之间的关系P206 答:(一)最终目标 ①单一目标:稳定币值

②双重目标: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

③多重目标: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二)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①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②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③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④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的冲突

5、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P215 答:中介目标是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控制变量,也是判断或者政策力度和效应的调控指示变量。中介目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其选择标准如下: ①可控性

是指央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够对中介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准确地掌握中介目标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②可测性

是指央行能迅速而准确地测算出中介目标的数据,便于进行定量分析。 ③相关性

是指央行选择的中介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 6、央行主要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P150 答:(一)资产业务

①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②对政府的贷款业务;③金银、外汇储备业务 ④证券买卖业务 (二)负债业务

①货币发行业务;②代理国库业务;③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 7、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P163

答:货币乘数是指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额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影响因素:

乘数由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流通中现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即通货比率)和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等许多因素决定,它们并非完全在央行的控制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是内生变量。

8、货币需求理论不同流派的异同P168-184 (内容较多,请自行理解并总结)

9、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P209 答:(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①法定存款准备率

指法律上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所吸收的各类存款必须保证存入央行的准备金的一定比例。

特点:强制性;告示效应强;效果显著 ②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央行办理票据转让,称之为再贴现,它是商业银行向央行融资的一种方式。再贴现融资方式的利率称为再贴现率。 局限:主动性不强;灵活性较小 ③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优势: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的精确性、灵活性和主动性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①证券交易的信用控制

指央行规定有价证券交易应缴存的保证金起点的管理措施。 ②消费信用控制

指央行对消费者用于消费的贷款所采用的管理措施。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指央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不动产贷款的额度和期限等采取的各种限制性措施。 10、货币政策传导渠道P213 答:(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间接作用传导机制理论) 即央行实施货币政策后,首先引起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数量发生变动,继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一步引起市场利率发生变化,然后导致投资发生增减变动,通过乘数效应,最终影响社会总支出与总收入。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直接作用传导机制理论) 即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直接影响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

“十个概念”

1、信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信用,即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者说是货币或商品的有条件让渡。

本质: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商业信用

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以商品赊销或预付货款等方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3、派生存款

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转化而来的存款。 4、原始存款

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5、有限法偿

即法律规定辅币在一次支付行为中支付的最高限额,超过限额,出卖者和债权人有权拒收。 6、收入指数化

指使各种名义收入(如 工资、利息等)部分或全部地与物价指数 相联系,自动随物价指数的升降而升降。 7、信用货币

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

8、货币市场

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交易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 9、贴现

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10、货币乘数

指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额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货币银行学 复习重点知识 十大理论 考试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十个理论”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P93答:①赢利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在其业务经营活动中必须力求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要求。追求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是改进服务、开拓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只有在保持理想的赢利水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才能够充实资本,增强经营实力,提高竞争力。②流动性原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iu0k6zfpe6ksx797jw59jajr88ky400wy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