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业务机构管理现状与下阶段优化思路改
经纪业务机构管理现状与优化思路
一、 经纪业务分支机构基本情况
经纪业务分支机构已基本实现全国发达地区覆盖。截止15年10月末,经纪业务证券分支机构包括1家子公司(中信山东)、10家分公司、9家单体营业部,证券营业网点共计257家。证券分支机构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江苏、浙江等28个省级行政区,仅贵州、青海、新疆、西藏等四个欠发达省尚未进入。一、二、三线发达城市内证券营业网点共计182家,发达城市覆盖率达到96%。
成立分公司,加强区域经营与市场开拓。自11年起,为加强区域监管机构、银行渠道的对接,提升区域高端客户的服务,增强对高层次人次的吸引及团队管理,经法管委成立了北京、上海、江苏、广州、湖北、深圳、东北等7家分公司。12年,江西、福建分公司纳入直属管理。15年,中信证券(浙江)改制为分公司。此外,天津、西安、太原、成都等6家单体营业部下设二级网点,逐步承担起区域经营的相关职能。
近年来,新网点建设提速,新网点占比达41%。13年,证券设点饱和区限制放开后,经纪业务加大了新网点建设力度。近三年全国经纪业务网点新建共计106家,平均每年35家,当前新营业部占比41%。新设网点主要配置区域仍为发达城市,发达城市占比77%。
二、 现有机构管理体系
1 / 11
经纪业务机构管理现状与下阶段优化思路改
目前,经法管委主要从组织绩效、预算、机构激励、分支机构负责人、新网点建设等五方面开展机构管理。 (一)组织绩效管理
为配合总分推动型的业务模式,分支机构平衡计分卡从财务、业务、客户、运营风控等四大维度进行设定。目前,经纪业务总体采用以产品、业务为中心,从总部到分支,逐层推动模式。现有部门、流程设置尚不支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倒拉式”业务模式。财务维度包括净收入与净利润;业务维度包括产品销售、融资类、企业金融、创新与协同等四大类业务;客户维度包括客户资产及高端客户新增等考核;运营风控类以减分项的方式,明确要求分支机构在完成经营目标的同时要守住合规底线。
通过量化建模、固化分解流程及加强沟通做好分支机构平衡计分卡目标的分解工作。根据业务特性,针对考核项逐项建立分解模型,通常一个业务指标的分解涉及4-5项参数的构建。例如,产品销售指标分解涉及当地银行存款规模、分支机构交易类资产量、有效客户数、营业部家数、当年实际产品销量等5个参数。从目标分解模型构建、参数选择到分解初步结果及特殊调整,每个步骤力争公开透明,让分支机构充分参与,避免“拍指标”及“黑箱操作”,提升分支机构对平衡计分卡的接受程度。
通过季度、半年度及年度经营分析报告对经纪业务经营情况定期跟踪与分析。同时,针对重点业务进行专题分析,发布专项分析报告或预警报告。14年,经发管委共出具经营分析报告9篇,预警报告
2 / 11
经纪业务机构管理现状与下阶段优化思路改
3篇,针对各分支机构绩效预警128次。15年1-10月,经发管委共出具经营分析报告7篇,专题报告3篇,预警报告1篇,针对各分支机构绩效预警106次。此外,经发管委还定期进行分支机构平衡计分卡得分试算,使分支机构及时了解业务进展及目标偏离情况,以便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与资源配置。
通过季度重点工作将经营分析相关内容落地。通过经法管委办公会讨论,将经营分析相关建议转化为下阶段重点工作安排。通过季度重点工作安排,将经法管委近期主要经营思路与工作重点下传至各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在经法管委重点工作的基础上拟定本单位的重点工作。
(二)预算管理
基于经营计划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各经营单位根据经发管委办公会议确定的整体经营思路、兼顾区域市场特点,在考虑区域中长期经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拟定各单位年度经营计划。由各分支机构负责人牵头,各单位骨干积极参与,将各单位的财务资源、人力、网点建设等投入与经营计划相匹配,保证预算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建立模型实现财务目标与业务进展联动。经发管委在充分评估各单位报送的区域经营计划基础上,根据相关原则(与各分支机构进行多次沟通与充分讨论),对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构建以年度经营目标区域分解结果为基础、兼顾市场各项变量的具有多重勾稽关系的财务预算模型,实现财务表现与业务进展的有效关联。
3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