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分为放射学(包括X线、CT、磁共振和介入放射学)、超声医学及核医学三部分。本学科研究内容包括:1.器官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其解剖基础,2.各个系统疾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3.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功能成影和分子影像学,4.介入放射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应用。5.医学影像的图像处理,6.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2、超声诊断学; 3、核医学; 4、介入放射学;

5、医学影像新技术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共5.0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学时 2.0学分

外语(英语) 72学时 3.0学分 2、必选课 至少2门 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神经解剖学 54学时 2.5学分 头颈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胸腹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脊柱、四肢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骨盆会阴解剖学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病理学 28学时 1.5学分 临床医学影像学 36学时 2.0学分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54学时 2.5学分 医学影像设备学 36学时 2.0学分

磁共振成象原理 36学时 2.0学分 SPSS for Windows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 54学时 六、临床工作要求

医学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结合课题进行本专业的临床工作,时间半年。根据博士导师具体情况,分别将神经影像学、头颈部影像学、心血管影像学、呼吸影像学、腹部影像学、骨与关节影像学、儿科疾病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及核医学列为本专业的重点三级学科。

目的: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熟悉少见病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具体要求:结合课题研究,通过临床相关科室的实践工作,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能够正确书写X线、CT、MRI、超声及核医学的诊断报告,熟练完成各系统的影像检查操作等。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2.5学分

3、选修课 不做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2、超声诊断学; 3、核医学;

4、介入放射学;

5、医学影像新技术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专业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6.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共3.0学分

外语(英语) 72学时 3.0学分 2、必选课 至少2门 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神经解剖学 54学时 2.5学分 头颈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胸腹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脊柱、四肢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骨盆会阴解剖学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病理学 28学时 1.5学分 临床医学影像学 36学时 2.0学分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54学时 2.5学分 医学影像设备学 36学时 2.0学分

磁共振成象原理 36学时 2.0学分 SPSS for Windows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 54学时

2.5学分

3、选修课 1.0学分 (从选课表中选择) 六、临床能力培训与考核

(一)临床能力训练 Ⅰ、基本要求:

(1) 掌握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地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 技术操作。

(2) 培养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各系统的常见病和一些疑难病症的影像诊断,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第二阶段)规范化培训结束后的临床工作水平。

(3) 熟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临床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 Ⅱ、具体要求和安排: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时间为一年半。完成一定量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放射检查和影像报告书写工作,掌握本专业常见病与一些疑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研究生可承担院内会诊和临床教学工作,要求担任总住院医师半年,并可以代理一段时间的主治医师工作。导师可根据各自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博士研究生进行重点培训和临床技能考核。 放射学(X线、CT、MR,12个月) 1、理论知识

(1)掌握X线、CT、MRI和介入放射学的原理及适应证。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影像表现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影像分析原则。(3)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

(4)熟悉本学科前沿领域内研究热点和新进展,新技术的应用和前景预测。 (5)熟悉较为疑难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综合影像分析原则。

(6)了解少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思路。 2、临床技能

(1)掌握CT 、MR和介人放射的检查方法和操作技术。

(2)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3)熟悉某些疑难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4)了解少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声医学(12个月) 1、理论知识

(1)掌握各种超声检查的原理及适应证。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超声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影像分析原则。 (3)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

(4)熟悉本学科前沿领域内研究热点和新进展,新技术的应用和前景预测。 (5)熟悉较为疑难病例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6)了解少见疾病的超声表现和诊断思路。 2、临床技能

(1)掌握各个部位的超声检查方法和操作技术。

(2)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书写超声诊断报告。

(3)熟悉某些疑难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4)了解少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核医学(12个月)

1、理论知识

(1)掌握核医学检查的原理及适应证。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核医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影像分析原则。 (3)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

(4)熟悉本学科前沿领域内研究热点和新进展,新技术的应用和前景预测。 (5)熟悉较为疑难病例的核医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6)了解少见疾病的核医学表现和诊断思路。 2、临床技能

(1)掌握各个部位的核医学检查方法和操作技术。

(2)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核医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书写核医学诊断报告。

(3)掌握放射性核素的淋洗、标记等技术,做好放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4) 掌握图像采集、处理、分析及核素治疗和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技术。 (5) 熟悉某些疑难疾病的核医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6)了解少见疾病的核医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住院总医师:

申请博士学位者需担任住院总医师至少半年,并完成住院总医师以下职责: 1.全面了解科室各岗位的日常工作情况和独立处理某些疑难病症及危重病人。 2.协助科主任管理科室日常医疗、教学工作,协调各专业组及科内行政组之间的关系。

3.协助科主任组织科内医疗和教学工作,组织病历随访、会诊和相关工作协调。

4.指导下级医师工作,书写并签核诊断报告,组织病例讨论。 相关科室:

导师可为研究生选择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科室轮转,时间由导师结合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和研究课题制定。

(二)临床能力考核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见总则。二、学科简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分为放射学(包括X线、CT、磁共振和介入放射学)、超声医学及核医学三部分。本学科研究内容包括:1.器官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其解剖基础,2.各个系统疾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3.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功能成影和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isai963qe9kfa2517te4mn0g1mmhw00jk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