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02 学校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初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汇报,其它人未经允许不得在任何途径私自发布有关事件的任何消息。 3.3 预防预警行动

3.3.1 学校每学期要开展1至2次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进行记录,明确责任部室,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

3.3.2 学校物业、财务人员要做好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故的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安全事故预防和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及其必要的经费

3.3.3 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必须在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向卫生防疫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校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交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缓报、瞒报、延误有效抢救时间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予以纪律处分或追究法律责任。

3.3.4 针对食品安全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利用黑板报、广播、墙报等各种形式做好食品卫生的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增强师生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学生科学饮食、卫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全校师生的卫生饮水习惯和个人卫生素养,以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并基本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本领,降低受灾的程度和范围。

3.3.4 组织机构内的各组员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根据学校饮用水

第 6 页 共 13 页

的卫生要求,依法对饮用水进行卫生监督。

4 日常预防管理

4.1 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学校采购人员要严格把关,定点采购,确保所采购的原料符合有关的规定,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关。

4.2 严把食堂仓库关。学校食堂仓库的钥匙由专人保管,责任落实到人,库房门口有明显标记,规定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堂库房。定期对库房里的原料进行检查,发现即将到期甚至变质的原料,务必及时处理,坚决杜绝变质过期原料流入餐桌。

4.3 严把餐具消毒关。学校食堂对餐具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确保餐具清洁卫生,防止出现因交叉感染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故。

4.4 对每餐的饭菜要做好留样,取每餐的饭菜密封好在冷藏留样箱内保存48小时。

4.5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奶类等动物性食品,要防止再生产加工过程中污染。

4.6 食堂人员要重视个人卫生,定期按规定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有不适宜从是食堂工作的病患者或带病者及时调换工作。

4.7 控制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温保藏。按照食品低温保藏的卫生要求贮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4.8 杀灭病原菌。杀灭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温灭菌,当肉类食品深部温度达80度时,经12分钟可彻底杀死沙门氏菌。

4.9 组织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预防食物中毒知识专项培训。建立健全内

第 7 页 共 13 页

部食品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

5、食物中毒的认知 5.1 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5.1.1 食物原料变质。特别是夏季气温高时,鱼、肉、贝类等食品容易变质。如果在加工过程中不把它烧熟、煮透,这样中心部位的细菌就不会被杀死,就极容易变质,从而引起食物中毒。

5.1.2 食物存放时间过长。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存放在冰箱中的食材同样可以繁殖细菌并污染食物。

5.1.3 生熟不分造成食物污染。生食品上常常带有大量细菌,如果盛装生熟食品的容器不分,熟食品就会被细菌污染,人们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会导致食物中毒。

5.1.4 生吃凉拌菜。夏季气温、湿度都比较高,案板、刀墩、容器上的细菌会大量繁殖,如果使用被污染的工具加工凉菜会使食物受到污染,进而导致食物中毒。

5.1.5 生吃水产品。水产品本身就带有大量的细菌,如果只用开水烫一下就吃,往往寄生在其内部的细菌还会存活,再加上运输、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5.1.6 卫生习惯。饭前要洗手,就餐环境要干净整洁,避免外来细菌侵害导致中毒。 5.2 食物中毒的识别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由细菌感染,或者被有毒物质(有机磷、砷剂、

第 8 页 共 13 页

升汞)污染的食物,以及食用了食物本身的自然毒素(如毒蕈、毒鱼)等引起的食源性疾患。

发生食物中毒后,病人会出现呕吐、腹泻、头痛、阵发性腹泻、发烧和疲劳等症状。病情严重,感染痢疾时,大便里会带有脓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误食病菌的种类和数量。这些症状可能在进食不洁的食品后半小时,或几天后发生。一般持续一到两天,但也可以延续到一个星期和10天左右。

5.3 对食物中毒者采取的紧急处理 5.3.1 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5.3.2 组织校医对轻度中毒人员进行基本救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饮用牛奶、豆浆)。

5.3.3 及时将中毒人员送医院进行治疗,包括急救(催吐、洗胃、洗肠)、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病人发生呕吐时,切忌止吐。

5.3.4 可以采取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 5.4 对中毒食物的处理

5.4.1 在查明情况之前对可疑食物应立即停止食用。

5.4.2 发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卫生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况。

5.4.3 在卫生部门已查明情况,确定了食物中毒,既可对于引起中毒

第 9 页 共 13 页

的食物及时进行处理。

5.4.4 对中毒食物可采取煮沸15分钟后掩埋或焚烧。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混合消毒。

5.4.5 食品用工具、容器可用专用餐厨消毒液或含量酒精进行消毒。 5.4.6 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可用20%石灰乳或84消毒液进行消毒。 5.5 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5.5.1 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及用具,并进行清洗消毒。

5.5.2 对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要彻底清洁、消毒接触过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用具以及贮存食品的冰箱、设备,加工人员的手也要进行消毒处理。

5.5.3 对化学性食物中毒,要用热碱水或专用餐厨消毒液彻底清洁接触中毒食品或可能接触过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对剩余的可疑食物彻底清理,杜绝中毒隐患。

6 应急响应

6.1 在食品加工、供应过程中或用餐时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可疑或有变质疑似时,经确认后,应立即撤收处理该批全部食品,避免流入餐桌。 6.2 当发现可疑病情后,即当食用某一食品后,2人以上出现同一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各小组成员要立即各负其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由校长作出决定,迅速启动应急救援处理程序。 6.3 应急处理程序:

6.3.1 学校行政领导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及时组织教师和相关部门人

第 10 页 共 13 页

02 学校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初稿) 

汇报,其它人未经允许不得在任何途径私自发布有关事件的任何消息。3.3预防预警行动3.3.1学校每学期要开展1至2次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进行记录,明确责任部室,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3.3.2学校物业、财务人员要做好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故的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安全事故预防和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及其必要的经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imrr2n4o86m3qp9xkwe9ersa9ps1u00x9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