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020_2021学年11全球气候变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下图是我国中世纪与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北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中世纪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 ) A.气候比现代寒冷

B.水稻普遍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 C.受人类污染严重 D.降水比现代丰富

2.从图中信息分析,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候变化在同一纬度上状况是相同的 B.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 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

D.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 mm等降水量线

1.B 2.C [第1题,读图可知,13世纪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北界均比现代的纬度高,故气候比现代温暖,水稻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第2题,从图中可知,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高。]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读图,回答3~4题。

2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 -

A.气候变暖 C.流水搬运

B.地壳抬升 D.风力侵蚀

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C.干旱程度加剧

B.绿洲面积增大 D.流域面积扩大

3.A 4.C [第3题,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流域朝向南面、东南面的冰川面积大大缩小,而朝向东面、偏北面的冰川面积增大。这是因为气候变暖使得该流域偏南面冰川融化,造成冰川面积缩小。冰川面积变化与地壳抬升无关,也不是受流水搬运、风力侵蚀等的影响。第4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冰川面积缩小会使河流的流量减少,使得地方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冰川面积减少,冰蚀作用减弱,绿洲的面积将缩小,流域面积也会缩小。]

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33年期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

5.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有( ) A.全球气候变暖 C.冰川融化减慢

B.全球气候变冷 D.冰川面积扩大

6.分析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5.A 6.D [第5题,根据“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判断,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地表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陵兰地区纬度高,冰川广布。联系“1980-2012年”可判断,全球气候变暖使格陵兰地区的冰川消融加快,地表冰雪减少,减少了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该地区地表反照率下降。第6题,西伯利亚地区为北半球高纬地区,全球变暖会使该地区气温上升,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全球变暖使北冰洋极冰融化量、陆上融雪量激增,导致海平

- 2 -

面上升,西伯利亚地区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解析] 第(1)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使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第(2)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波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流以防内涝。第(3)题,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

[答案] (1)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

(2)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波大堤;整理疏浚河流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

(3)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8~10题。

8.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 3 -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020_2021学年11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下图是我国中世纪与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北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我国中世纪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A.气候比现代寒冷B.水稻普遍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C.受人类污染严重D.降水比现代丰富2.从图中信息分析,以下的说法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im8t5s9lf8jj329nz0t2wkqq4mj6h00m1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