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六年级科学上册 21抵抗弯曲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抵抗弯曲

一、说教材内容

《抵抗弯曲》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指导学生探究宽度和厚度对纸抗弯曲性能

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增加。

第二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增加。

第三部分:讨论长方形截面的横梁是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这个活动是前两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安放的理由,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和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本单元条形、拱形、圆顶形、球形、框架形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和学法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拉伸、压缩、弯曲。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课的学习方法, 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贯穿在科学课中的对比实验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大多数同学已经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大有帮助。

弯曲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在三年级时,学生已做过纸条承受拉伸力和弯曲力的实验,他们还记得,纸条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却只能承受一点点弯曲力。同时,还积累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如:厚的物体承受的力大,钢比木头抗弯曲能力强等等,但是又存在许多疑问,如为什么用几十根柱子就能支撑起高楼大厦?本节课就将利用学生的这些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次探究活动由于材料容易获取,操作比较简单,实验现象直观,所以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在研究方法方面作适当的点拔,引导学生运用认知解释现象。通过实验操作和合作研究,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三、说目标确定 1.科学知识

1

(1) 知道“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 理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识别和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2) 发展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4.教学重点

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研究。 5.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中不变量和改变量的识别与控制。 6.教学准备

学生4人一组,共15组,每组准备:

(1) 长25厘米、厚0.5毫米、宽分别是3厘米、6厘米、12厘米的三个纸横梁。

(2) 长25厘、宽3厘米、厚分别是0.5毫米、1毫米、2毫米的三个纸横梁。(注:课前指导学生做1毫米、2毫米的纸横梁时,是把0.5毫米厚的卡纸分两张、四张分别粘在一起压平。粘纸条时,最好把纸头错开一点,可明显看出是由几张纸粘成的。)

(3)10毫米左右的垫圈50个及塑料尺一把。 教师准备:三个课件 四、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全过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了以下6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出示课件)“知道这是谁吗”,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接着我会讲,这就是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校长”的绵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他所在的学校在5.12大地震中23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原因之一就是他从1999年,陆续对学校不牢固的大楼动了大手术,其中将整栋实验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把直径从37厘米加粗到52厘米,每根柱子加粗了15厘米。这栋实验教学楼,建筑时才花了17万元,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其中的道理就与本课要学习的

2

内容有关。 (这一环节结合5.12大地震中教学楼不垮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2.认识柱子和横梁,讨论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 (1)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 让学生看书26页的四幅图,问:“下面的房屋和桥梁,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直立的材料称为柱子,横放的材料称为横梁。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怎样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学上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引入新课。(板书:抵抗弯曲) (2)在此基础上,老师问:“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会说:材料软硬、宽度、厚度、架空的长度、受力的位置等等。然后老师提出今天要研究的两个问题:宽度和厚度对材料抗弯曲性能的影响。 3. 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首先老师设疑:要研究宽度对材料抗弯曲性能的影响,根据我们准备的材料,大家想想,怎样来做实验呢?学生各持己见,有的会说:把不同宽度的纸横梁放在用书做成的“桥墩”上,然后在它们上面放垫圈,当它们弯曲程度相同时,承受垫圈多,抗弯曲的能力就大。这时老师就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说说在实验过程中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改变的量是哪个。这一环节要组织学生把实验方法讨论透,为研究厚度对抗弯曲性能的影响作好铺垫。在此基础上,老师把学生说对的板书出来:改变的量只有一个:宽度。不变的量有:厚度、长度、架空的长度、放垫圈的位置、放的力度、弯曲的程度、“桥墩”的高度等。 (2) 继续设疑:出示1倍宽、2倍宽和4倍宽的纸横梁,你认为分别能放几个垫圈? (3)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并按表1作记录,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表1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 纸梁的宽度 (以最窄的为标准) 预 抗弯曲能力大小(放垫圈数) 测 实 测 结论 (4)板书:宽度越宽,纸的抗弯曲能力越强。 (上好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白实验中的不变量。因此,在学生做实验之前,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实验中哪些量不改 1 倍 宽 (3厘米) 2 倍 宽 (6厘米) 4倍 宽 (12厘米) 3

变? 同时,实验中先预测再实测,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关注程度,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思考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4.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做完宽度对抗弯曲能力影响的实验,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的方法,了解了实验中的控制量和如何去控制,所以本实验我在提出几个思考题目后,就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思考题: 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能力一样吗?怎样用实验来证明? 这组实验时我们又该控制哪些量不改变? 改变的量是什么? (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前先预测),并按表2记录数据。 表2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 纸梁的厚度 (以粘在一起的张数计算)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个数) 结论 预测 实测 0.5毫米 (1 张) 1毫米 (2 张) 2毫米 (4 张) (3)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问:“实测结果跟预测结果一致吗”,引领学生得出结论。 (4)板书:改变的量:厚度。不改变的量:宽度、长度、放垫圈的位置等等。结论: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显著增强。 ( 让学生预测是很有道理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结果去预测,但实验结果和预测相差甚远,这就促使学生去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实验结果印象会更深刻。) (5)比较两个实验,得出结论 老师问:“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你知道,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有几种方法(学生答:两种)?那种方法好呢,为什么? ”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增加材料的宽度和厚度,都能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增加材料的厚度能显著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5.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1)老师出示问题:“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谁是最出色的建筑师,这里有一块横梁,你认为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为什么?” 咱们现场用尺子来体验一下。“平着折和竖起折有什么不同?” 解释原因,并观看教室中横梁的放置方法。 (2)继续出示问题:“你现在知道叶志平校长为什么要把实验楼的柱子加粗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4

(3) (播放课件)老师说:“大家听听,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大家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吗?” (“学以致用”,学习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知识后把它转化为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老师通过提问: “横梁是立着放好还是横着放好?”“实验楼在大地震中为什么不垮?”。“十双筷子为什么牢牢抱成团?” 有了前面的认知,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然就能解释其中的道理。) 6.课外拓展 课堂结束时,我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思考问题:“增加纸的宽度和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与此同时也增加了重量和材料的用量。你能不能用这张纸在既不增加它的宽度又不增加它的厚度的情况下,就能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呢?” (还是这张纸,在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去课外探究,为下一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作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抵抗弯曲 改变的量 不变的量 纸梁的宽度 纸梁的厚度 纸梁的长度 纸梁架空的长度 纸梁两边搁置的长度 纸梁弯曲的程度 纸梁上放垫圈的位置 垫圈放的力度 垫圈的大小 “桥墩”的高度 结 论 纸的宽度增加, 抗弯曲能力增加。 纸梁的厚度 纸梁的宽度 纸梁的长度 纸梁架空的长度 纸梁两边搁置的长度 纸梁弯曲的程度 纸梁上放垫圈的位置 垫圈放的力度 垫圈的大小 “桥墩”的高度 纸的厚度增加,抗 弯曲能力显著增加。

5

六年级科学上册 21抵抗弯曲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

抵抗弯曲一、说教材内容《抵抗弯曲》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指导学生探究宽度和厚度对纸抗弯曲性能的影响。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ihlb75jhq9pg7z7hdvh6c4rp7oyx100sp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