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知识
1、 原始社会茶具的特点
原始社会时,烹饮方法和器皿都很简单,和其他食物公用木制或陶制的碗,一器多用,没有专用的茶具。
2、 “茶具”一词最早出现的时期
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的王褒《僮约》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最早的茶馆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713年~741年),称为茗铺。 3、 宋代五大名窑的名称
宋代五大名窑,即为官、哥、汝、定、钓五大名窑,各生产不同风格的瓷器。官窑在杭州;哥窑在浙江龙泉;汝窑在河南临汝;定窑在河北曲阳;钓窑在河南禹县(古名钧州)。 4、 元代茶具的特色
元代,青花瓷茶具声名鹊起,而白瓷上缀以青色纹饰,既典雅又丰富,和茶文化内涵的清丽恬静很一致,深受饮茶人士的推崇。 5、 明代茶具的代表
明代茶具的代表是“景瓷宜陶”,即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陶。 6、 盖碗的组成
盖碗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又称“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蕴含“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哲理。
7、 紫砂壶的优点
其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 其二,壶经久用,即使空壶沸水注入,也有茶味; 其三,茶叶不易霉馊变质;
其四,耐热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无冷炸之虞,又可文火炖烧; 其五,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
其六,砂壶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烫手; 其七,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 8、 瓷器茶具按色泽不同的分类
瓷器茶具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1)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其产地甚多,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四川大邑、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等。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最为著名。(
2)青瓷茶具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浙江龙泉青瓷,以“造型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是瓷器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被人们誉为“瓷器之花”。 (3)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在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 9. 景德镇瓷器的特点
江西景德镇所产的瓷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
10.青瓷茶具的特点
青瓷茶具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
相传宋代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在浙江龙泉烧窑,章生一所主之窑为哥窑;章生二所主为弟窑。无论釉色或造型,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因此,哥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一,弟窑被誉为“名窑之巨擘”。
哥窑青瓷: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以“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著称,有粉青、翠青、灰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最为名贵。
弟窑青瓷,习惯上谓龙泉窑,亦称章窑,滋润的粉青酷似美玉,晶莹的梅子青宛如翡翠,其釉色之美,至今世上无类。以“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光润纯洁”著称,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壳青等,以无纹者为贵,粉青釉为最佳。青瓷茶具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用于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11.广彩茶具的特色
广彩茶具构图花饰严谨,闪烁有光,人物古雅有致,在瓷器上施金加彩,宛如千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于锦缎之上,显示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派。 12.玻璃茶具的特点
玻璃茶具素以它的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品茶饮酒兼用而受人青睐。玻璃茶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传热快,易烫手
13.金属茶具的特点
茶具一般按质地划分有金属茶具、紫砂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竹木茶具等。金属茶具包括金银茶具、锡类茶具、镶锡茶具、铜茶具、景泰蓝茶具、不锈钢茶具等。
金属用具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唐代银质鎏金烹茶用具,计有11种12件,可谓是金属茶具中罕见的稀世珍宝。这种茶具虽有实用价值,但更具工艺品的功用。
但宋代开始,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由于金银茶具昂贵,景泰蓝茶具珠光闪烁也过于华贵,锡类茶具盛茶水容易有异味等原因,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属制成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却屡见不鲜。这主要是因为金属贮茶器具的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这样更有利
干散茶的保藏。尤其是锡作为贮茶器具材料有较大的优越性。锡罐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传热快、不透气、极具现代气息,使用又方便的不锈钢电热水壶“随手泡”也受到茶艺人员和茶艺馆的钟爱。 14.历史上第一位紫砂壶艺家
供春是紫砂壶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壶艺家。供春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在“给使之暇”,向金沙寺僧学习用紫砂制壶,仿照大银杏树的树瘤的状做了一把“树瘿壶”,现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该壶造型古朴,指螺纹隐现,把内及壶身有篆书“供春”二字。 15.紫砂壶艺家的代表
明代时大彬是紫砂壶史上的一代宗师,制作的小壶,典雅精巧,作为点缀于案几的艺术品,更增添品茗的雅趣。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师生三人素称“紫砂三大妙手”。
惠孟臣是明代天启到清代康熙年间著名的壶艺名家,壶艺出众,独树一帜,作品以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所制茗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所造小壶大巧若拙,移人心目,后世称为“孟臣壶”,特别适合于饮功夫茶,因而风靡南国。 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
邵大亨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名手,以浑朴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 清嘉庆时制壶名家杨彭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随意捏制,与台模法相比,有天然风致,所制器在底部或把下有“彭年”印。 陈鸿寿是清代篆刻家、画家和紫砂壶设计家,以其独特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创制了紫砂壶与诗书画篆刻为一体的“曼生壶”,使这时期的紫砂壶走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层次。
顾景舟,亦名顾景洲,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他认为,完美的紫砂作品必须具备“形、神、气、态”四个要素。 16.茶荷的作用
茶荷古时称茶则,集备茶、识茶、赏茶、置茶四大功能,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同时作观看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即是用来盛取干茶的器具,并用于欣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则是茶与壶的桥梁,具有避异味、取茶、量茶、识茶、赏茶、置茶等功能,茶则之则,是量取的意思,也就是从茶叶罐中盛取干茶的器具,并用于欣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是取茶必不可少的工具。 17.茶海的作用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形状似敞口茶壶,用于中和茶汤。因乌龙茶的冲泡非常讲究时间,就是几秒十几秒之差,也会使得茶汤质量大大改变。先把茶汤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后再分至品茗杯中,可以使之浓淡均匀,不会前面到出来的比后面的淡,所以又称公道杯。
18.不锈钢差距的特点
不锈钢茶具是指用不锈钢制成的饮茶用具。其外表光洁明亮,造型规整有现代感,能抵抗大气中酸、碱、盐的腐蚀。由于不锈钢茶传热快,不透气,多作为旅游用品,如带盖茶缸、行军壶以及保温水壶、双层保温杯等,但讲究品茶的人,大多不使用不锈钢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