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织经
开放分类: 武则天、唐朝、古籍、名臣
《罗织经》是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著。请君入瓮的典故就是出自来俊臣。
整人专家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竟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本狄仁杰阅罢些书,冷汗直冒,却不敢喊冤;雄才女皇武则天面对此书,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杀机遂生。
《罗织经》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
原文:
阅人卷一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不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多欲则贪,尚私则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惩,吏之惧祸,或以敛行;但有机变,孰难料也。
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实哀;夫差存越,终丧其吴。亲无过父子,然广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则莽奸弗绝。是以人心多诈,不可视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终无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勿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为智者乎?
【译文】
人的情绪通常是造作,世上的习俗多是虚伪,岂能全部相信?子曰:“巧妙的言语,花哨的表情,毕恭毕敬,左丘明以此为耻,孔丘也以此为耻”。可耻的是他们藏匿着怨恨却装出与人友好的样子。 人性中有很多欲望和自私。当事情成功时要分享功劳,事情失败时推委过失。圣人也不能走出这个限制 ,因为这就是人的本性。欲望多就会贪婪,自私就会做假,罪业因此而生。庶民害怕惩罚,官吏害怕祸患,有的会收敛行为;但只要有投机的可能,就难以预料了。 受到伤害常因为对人不察觉,遭致祸患常归因于不忍对人下手。桓公宠信身边的弄臣,自己死得十分悲惨;夫差留下越国,最终丧失了他的吴国。亲情莫过于父子之间,但类似杨广的叛逆经常出现;恩情莫过于君臣,但王莽这样的奸臣从来不会断绝。所以人心多欺诈,不能只看表面;世上之事很少有感情,做善事是没有好处的。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提防别人不要心存侥幸的念头。如果不修行这个道理,怎么能成为聪明人呢?
事上卷二
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
上者骄,安其心以顺。上者忧,去其患以忠。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诟亦不可少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可逆乎?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执己见,福祸相异,咸于此耳。
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臣强则死,念妄则亡。周公尚畏焉,况他人乎?
上无不智,臣无至贤。功归上,罪归己。戒惕弗弃,智勇弗显。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诚如是也,非徒上宠,而又宠无衰矣。
【译文】
在统治地位的人疑心很重;做臣下的人惧怕心重。上下心意相互背离,必然生出很多祸事。 君主骄傲,要用顺从来安定他的心。君主忧患,要用尽忠而消除他的担忧。顺从难免谄媚,尽忠难免改变自己的本意,即使被他人所诟骂,也不能避免这些做法。
君主所给,自然可以接受;生死尚且掌握在别人手里,怎么能够违逆呢?所以聪明人善于观察君主的意思,愚蠢的人固执己见,祸福命运不同,区别就在于此。 君主不喜欢臣子势力强大,臣下切忌不能心怀不守本份的念头。臣下权势过大则必遭死亡,怀有非分的想法也会死亡。周公尚且畏惧,何况他人? 君主没有愚蠢的,臣下没有无上贤能。功劳给君主,罪过归自己。戒备警惕之心不要丢失,智勇才能不能显露。即使是至亲也要忍心断绝关系,即使做恶也不能推辞。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就不只是得到宠幸,而且还是持久的宠幸。
治下卷三
甘居人下者鲜,御之失谋,非犯,则篡耳。上无威,下生乱。威成于礼,恃以刑,失之纵。私勿与人,谋必辟。幸非一人,专固害。机心信隐,交接靡密,庶下者知威而畏也。
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下有所求,其心必进,迁之宜缓,速则满矣。上有所欲,其神若亲,礼下勿辞,拒者无助矣。
人有所好,以好诱之无不取,人有所惧,以惧迫之无不纳。才可用者,非大害而隐忍。其不可制,果大材而亦诛。赏勿吝,以坠其志。罚适时,以警其心。恩威同施,才德相较,苟无功,得无天耶。
【译文】
很少有人甘愿在别人管治之下。上级对下级如果管制失策,那么不是下级触逆上级,就是下级篡夺上级的权力。官长不立威严,下属就会闹出祸乱。威严通过礼仪而形成,依仗刑罚而使人遵从,而会因为放任而使之丧失。
自己的秘密不要告诉别人,参与密谋的人一定要清除。宠信不要固定给一个人,让一个
人专权一定会带来祸害。机谋心计一定要隐藏,与人交往不能过分亲密。下属会由此感知上司的威严而产生敬畏。
下属依附上司才能成就志向,上司依靠下属才能取得功名。下属有所贪求,其用心必然激进,那么提升他就要缓慢,太快就满足了他的心意。上司要是想做什么事,就要表现出亲切的神态,不要吝啬对下属以礼相待,否则就没有人帮助做事了。
人都有喜好的东西,用喜好的东西引诱,没有不收的。人都有惧怕的东西,用惧怕的东西逼迫,没有不接受的。有才能可以使用的人,如果没有大的危害要暂时容忍。如果其人不能驯服,即使是才能出众的也要诛杀。赏赐不要吝啬,来消磨他们的意志。惩罚要适合时宜,来警戒他们的用心。恩惠和威力一起施行,才能和品德共同权衡,如果这样做还没有成效,那只能说是天意吧?
控权卷四
权者,人莫离也。取之非易,守之犹艰;智不足弗得,谋有失竟患,死生事也。
假天用事,名之顺也。自绝于天,敌之罪也。民有其愚,权有其智。德之不昭,人所难附焉。
乱世用能,平则去患。盛世惟忠,庸则自从。名可易,实必争;名实悖之,权之丧矣。嗜权逾命者,莫敢不为;权之弗让也,其求必极。
机为要,无机自毁;事可绝,人伦亦灭。利禄为羁,去其实害;赏以虚名,收其本心。
若此为之,权无不得,亦无失也。
【译文】
权力,是不可或缺的。获取权利不容易,而保住权力尤为艰难。智慧欠缺得不到,谋略不当的人还会招来祸患,这是关系生死的大事。
借用天意行事,这是让名义符合正道。逆天而行,这是给敌人的罪名。百姓有容易被愚弄的一面,掌权者也有其聪明之处。如果不想办法把恩惠昭示出来,就很难让人心依从了。
混乱动荡的时代要使用有能力的人,而在太平的年代要铲除他们以绝后患。大治时期只使用忠于自己的人,平庸无才的人最易掌握和归顺。
名义可以改变,实权必须力争;如果把这二者的关系做了相反的处理,权力就丧失了。 酷好权力超过他性命的人,没有什么不敢做;权力没有主动让给别人的,所以争夺权力的方法无所不用。
时机十分重要,时机不当就会自取灭亡;事情可以做绝,人伦亲情也可以抹杀。用钱财爵禄来约束他们,以消除他们可能造成的实际危害;用虚假的名位来赏赐他们,以收买他们的人心。
如果这样行事,什么权力都可获得,也不会失去。
制敌卷五
人皆有敌也。敌者,利害相冲,死生弗容;未察之无以辨友,非制之无以成业。此大害也,必绝之。
君子敌小人,亦小人也。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名为虚,智者不计毁誉;
利为上,愚者惟求良善。
众之敌,未可谓吾敌;上之敌,虽吾友亦敌也;亲之故,不可道吾亲;刑之故,向吾亲亦弃也。惑敌于不觉,待时也。制敌于未动,先机也。构敌于为乱,不赦也。害敌于淫邪,不耻也。敌之大,无过不知;祸之烈,友敌为甚。使视人若寇,待亲如疏,接友逾仇,纵人之恶余,而避其害,何损焉?
【译文】
人都有敌人。所谓敌人,就是有利害冲突,生死不能相容的人。不能认清敌人就无法分辨朋友,不能制伏敌人就不能成就事业。这是最大的祸害,一定要根除它。
君子和小人为敌,也就变成小人了;小人和君子友善,也就变成君子了。名声是虚的,有智慧的人不会计较别人的毁谤和称赞;利益是无上的,愚笨的人才会只只去追求善良之名。 人们共同的敌人,未必一定是我的敌人;上司的敌人,虽然是我的朋友也要与他为敌。对他示以亲近,不能说他是我的朋友;对他加以刑罪,即使是我一向亲近的人也要舍弃。 在不知不觉中迷惑敌人,以等待时机。在敌人没有行动的时候制伏他,这就是抢先占有有利的时机。以犯上作乱为罪名构陷敌人,这是不能赦免的罪名。在淫秽邪恶主事上加害敌人,这最能让人鄙视他。
最大的敌人,某过于不知道谁是敌人;最深的祸患,以和敌人友善最为严重。假如把天下人看得想强盗一样,对待亲人像陌生人一样,交接朋友超过了对仇人的态度,纵然人们厌恶我,却能躲避祸害,又有什么损失呢?
固荣卷六
荣宠有初,鲜有终者;吉凶无常,智者少祸。荣宠非命,谋之而后善;吉凶择人,慎之方消衍。
君命无违,荣之本也。智者舍身亦存续。后不乏人,荣之方久,贤者自苦亦惠嗣。官无定主,百变以悦其君。君有幸臣,无由亦须接纳。人孰无亲,罪人慎察其宗。人有贤愚,任人勿求过己。
荣所众羡,亦引众怨。示上以足,示下以惠,怨自削减。大仇必去,小人勿轻,祸不可伏。喜怒无踪,慎思追远,人所难图焉。
【译文】
显达和宠幸能开始,却很少能保持到最后;吉利和凶险没有不变的,有智慧的人才能减少祸事。显达和宠荣不是命里就有的,先有谋划后才有所成;吉利和凶险都是会选择人的,谨慎小心才能消灾免祸。
君主的命令不要违抗,这是显达的根本。有智慧的人宁肯牺牲自己有要让显达延续下去。 后代不缺乏人才,显达才可以持久,贤明的人情愿自己吃苦也要惠及后人。官位没有固定不变的主人,用机智多变取悦他的君主。君主都有宠幸的臣子,没有什么原由也必须和他们结交来往。人谁都有三亲六戚,惩罚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审查他的家族。人有贤明和愚蠢之别,任用人不要求他们的才能高过自己。
显达为众人羡慕,也能引发众人的怨恨。对上司要表示心满意足,对手下要施以恩惠,
怨恨自然就会减少了。大的仇人,一定要铲除,无耻小人不要轻视,祸患不能让它隐藏保留。高兴和愤怒的心情不露踪迹,谨慎思考放眼远处,人们就很难图谋他了。
保身卷七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君子惜名,小人爱身。好名羁行,重利无亏。名德不昭,毁谤无损其身;义仁莫名,奸邪不以为患。阳以赞人,置其难堪而不觉;阴以行私,攻其讳处而自存。
庶人莫与官争,贵人不结人怨。弱则保命,不可作强;强则敛翼,休求尽善。罪己宜苛,人怜不致大害。责人勿厉,小惠或有大得。
恶无定议,莫以恶为恶者显;善无定评,勿以善为善者安。自怜人怜,自弃人弃。心无滞碍,害不侵矣。
【译文】
世间的道理,人们不伤害自己却遭到别人的伤害;做人的道理,别人不原谅自己而自己却能原谅。
君子爱惜名誉,小人爱护自己。喜好名誉就会束缚人的行为,重视利益就不会吃亏。名望和德行不显示,诽谤就不能损害他本身的清誉;义气和仁德不占有,奸诈邪恶的人就不会把他视为祸患。
表面上赞美别人,让他难以忍受却不知真意;背地里为达私利,攻击他最忌讳的地方而保存自己。
老百姓不要和官府争斗,富贵的人不要轻易和人结下怨仇。身为弱者要保全性命,不能逞强显能;身为强者要收敛羽翼,不可求取完美无缺。责备自己应该苛刻,使人怜悯就不会招致大的祸害。责罚别人不要过于严厉,小的恩惠有的能带来大的收获。
恶没有固定的说法,不把恶当作恶的人显达,善没有固定的评判,不把善视为善的人平安。自己怜惜自己别人才会怜惜,自己厌弃自己别人自会厌弃。思想没有停滞阻碍,祸害就无法侵犯了。
察奸卷八
奸不自招,忠不自辩;奸者祸国,忠者祸身。无智无以成奸,其智阴也;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
智不逾奸,伐之莫胜;知不至大,奸者难拒。
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上所弃者,忠亦为奸。势变而人非,时迁而奸异,其名难恃,惟上堪恃耳。
好恶生奸也。人之敌,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道同方获其利,道异惟受其害。
奸有益,人皆可为奸;忠致祸,人难以为忠。奸众而忠寡,世之实也;言忠而恶
权谋学丛书 - 罗织经最新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