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宇宙的边疆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伫立/贮藏 罗绮/旖旎 眷属/万众瞩目 ......B.漫溯/塑料 揉碎/荟萃 根茎/泾渭分明 ......C.舂米/窠臼 ..
D.瘟疫/兵役 ..答案:C
解析:A项,分别读zhù,qǐ/yǐ,shǔ/zhǔ;B项,分别读sù,suì/cuì,jīng;C项,分别读chōng/jiù,qǐ/pǐ,qī/xī;D项,分别读yì,nà/nè,dī。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代斯勒的足球才华固然令人羡慕,但这并不是他留给广大球迷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让人知道了抑郁症也能积毁销骨。 ....
B.数百名作家及大小出版商准备向百度公司发起大规模诉讼,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表示支持,而百度在四面楚歌....中却依然闲庭信步。
C.中国男篮与巴西男篮进行第三场热身赛,因为朱芳雨的一次冲动,引发了两队数十人参与的群殴。最终,巴西队愤然退场,比赛无疾而终。 ....
D.这样跟你说吧,作为责任编辑,我敢对刊物的文字部分负责任,至于书籍出版的其他环节,说老实话,我可就真的是望尘莫及了! ....答案:B
解析:A项,“积毁销骨”,指不断地毁谤能使人毁灭。B项,“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C项,“无疾而终”,没有病就死,比喻事物未受到干扰就自己消灭了。D项,“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方正县官方多次向记者解释了“立碑”原因,不过记者在当地坊间采访发现,此事已经在当地民众间引起了议论,对“立碑”表示出不理解,甚至不满。
B.加藤嘉一虽然从小饱受生活折磨,憎恨社会不公,但我们从其文章中依旧可以感受到他阳光的内心,从伊豆一路奋斗到北京的坚强意志。
C.我们认为,在世界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全球责任的时候,中国迈出发展航母的进程,是维护全球海洋安全、促进世界和平的体现。
D.“郭美美事件”以特有的形态横空出世、持续发酵、高潮迭起。按友的话说,就像是一部剧情复杂的电视剧,每天都有新人物、新情况出现,让人百看不厌。 答案:D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对‘立碑’”前加“人们”。B项,语序不当,应该为“虽然加藤嘉一……但我们……”。C项,搭配不当,“进程”应为“步伐”。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 , , , , , 。 ①通俗一点说,就是要求人们对任何事情都敢于问一声“为什么” ②它主张人应当面对现实不断提出问题 ③促使我们的思想不断地趋向真理 ④从问题出发,对前人进行质疑
⑤探求出能够接受更多怀疑、更多考验的原则
枸杞/坍圮 ..纳税/木讷 ..
漆黑/促膝相谈 ..
提防/翠堤春晓 ..
⑥对已经决定了的,或者是常规的、多数人尊奉的东西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⑤⑥②③ C.②⑤①⑥④③ D.②④③①⑥⑤ 答案:D
解析:②句的“它”指代“怀疑精神”,故在最前面,接着是④③,这是对“怀疑精神”的阐述。①⑥⑤是从“通俗”的角度进行的进一步解说。故答案为D项。 二、阅读鉴赏(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没有沙漠,地球会更好吗
钟灵惠
沙漠常常被视为环境恶化的产物,但实际上,沙漠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循环的一分子,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
沙漠不见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不是该长长地松口气了?没那么简单,新的问题会出现。树木虽然优点很多,比如能涵养水源,能调节气候,还可以降低噪音,但是有的时候并不是很可爱。它们在捕获和吸收阳光的同时,还会将热量传输到空气中,以便自身降温,但这样会使得地面温度升高。树木本身虽然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而抵消掉向空气中散发的热量,可是整个过程极为缓慢,要花数十年的时间。由于有了沙漠,整个过程就不会这样拖拉,因为它反射阳光的能力较强,有助于散热,可以起到很快降温的作用。不仅如此,包括沙尘在内的大气中的微粒,能大量反射掉射入地球的太阳辐射,大约能抵消掉因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全球变暖升温值的20%。
而沙漠在地球上湿气的交换中也充当了重要角色。此外,沙尘暴所携带的碱性沙尘,大大减少了北方的酸雨。如果没有沙尘暴带来的碱性沙尘的中和,中国北方将和南方一样多酸雨。沙尘暴还会给很多地方带去养分,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有许多的养料成分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这么遥远的地方,而沙尘暴却可以把细小却饱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 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除了夏威夷群岛,科学家还发现,地球上最大的绿肺——亚马孙热带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也是空中的沙尘。
没有沙漠,最先郁闷的一定是考古学家。沙漠气候虽然干燥,却历来是考古学家的乐园,因为他们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文物和化石。如果秘鲁沙漠的新鲸类化石未被发现,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史前还存在着可以吃须鲸的巨鲸。我们也不能了解恐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更不用说深刻地探究恐龙大灭绝之谜了。
地质学家一定也同样郁闷。位于非洲纳米比亚西部的纳米比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它形成于5 000多万年前,保留着很多古老动物和植物的化石,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地质学家了解了地形地貌的变迁和动植物的进化,可以说是一个地质学的图书馆。
世界上的石油大都在沙漠地带,不仅石油,有些矿物也产在如沙漠这样的干燥地区。盐滩上有很多水蒸发之后留在表面的矿物质,如石膏、盐等。从硼砂和其他硼酸盐中提炼出来的硼,是制造玻璃、陶瓷、农业化学制品、软水剂和西药的一种基本成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塞尔斯湖是个著名的干盐湖,那里已出产的矿物就价值10亿多美元。云母、黏土等非金属物质也出现在干燥地区。
时代倡导低碳经济,沙漠盛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而只有森林的地球会让它们都变成星际神话。 总之一句话,如果地球上只有森林,我们将损失一大批潜力资源。
5下列关于如果没有沙漠,地球上将会出现的问题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地球表面散热降温的时间将会延长。 B.相当多的地方出现酸雨的频率将会增加。 C.考古学家将失去很多找到文物和化石的机会。
D.地质学家无法了解地形地貌的变迁和动植物的进化。 答案:D
解析:D项,“无法了解地形地貌的变迁和动植物的进化”与文意不符,原文说的是“在很大程度上……的进化”。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为了给自己降温,必然会释放热量,以致地面温度上升。 B.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够为地球降温,但其速度远远比不上沙漠降温的速度那么快。 C.地球上所有肥沃土壤的养分都来自沙漠的沙尘,如夏威夷群岛和亚马孙热带雨林。
D.失去了沙漠,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就会大量流失,低碳经济就可能成为泡影。 答案:C
解析:C项,“地球上所有肥沃土壤的养分都来自沙漠的沙尘”的说法过于绝对。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沙漠是维持地球生态循环的功臣,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故人类以后再不必治理沙尘暴了。
B.人们可以合理运用科学手段有意识地利用沙尘暴反射阳光、抵消热量的特点,为环保作出有益的举动。 C.沙漠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和化石,说明沙漠在史前有可能是遍布动植物的绿地,或是一望无际的海洋。 D.步入低碳经济时代,人类在寻找、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时,将会更多地把战略眼光瞄向沙漠。 答案:A
解析:A项,“人类以后再不必治理沙尘暴了”的推断缺乏依据且不合情理。
8作者认为沙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的依据是什么?(6分)
答案:(1)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都在沙漠地带。(2)沙漠出产矿物质和非金属物质。(3)沙漠盛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要点的筛选。结合文章第6、7段的有关内容,分点表述即可,但应准确理解题目中“能源”这一关键词的含义。 三、表达交流(13分)
9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7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络也有两面性: ①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 ② 。
答案:①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 ②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
解析:第①句应根据下文的内容概括出络的优势和不足;第②句要与“方便是方便”呼应,应为转折关系,写出络交流的缺憾。
10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30字以内)(6分)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天文学家表示,类似地球的可居住行星可能就位于我们“自家后院”。目前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鉴定了三颗距离在300至600光年远的或可能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它们环绕着红矮星运行,研究人员称他们的发现表明6%的恒星可能具有类似的行星。科学家发现的或适合人类居住的最近红矮星及它的行星距离地球只有13光年远。
答案:科学家发现距离地球仅13光年远的或适合生命存在的宜居星球。
解析:这是一段新闻报道,新闻的核心内容是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话,将这句话压缩到规定的字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