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豆菌核病
症状
该病从芸豆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生, 以花期为害严重。主要为害芸豆地上部茎秆,导致茎腐。幼苗发病多在近地表茎基部,发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深绿色湿腐状,发展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严重时病株倒伏而死。成株发病多为茎或茎基部,发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湿润状,发展为深褐色, 后变成苍白色,病斑不规则,可绕茎部向上、下蔓延。 一般情况病部以上往往枯死,也可造成茎秆折断。 潮湿时病部产生棉絮状白色菌丝,病茎生有黑色鼠粪状菌核。
发病规律
芸豆菌核病的病菌以菌核的形式可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或混在堆肥里和种子里越冬。当春天温湿度适宜时,越冬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菌丝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可以通过株间菌丝体接触扩大传播成为再侵染,由于菌丝迅速扩展,使病部造成腐烂。该病在芸豆成株期,阴雨连绵、田间湿度过大, 较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害的种子。
②与禾本科作物( 含麦类、玉米、高粱、谷子等) 进行2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菌核。
③深翻土地,将地表菌核埋在3 0 c m 以下 ④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异菌脉(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
芸豆菌核病防治
芸豆菌核病症状该病从芸豆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以花期为害严重。主要为害芸豆地上部茎秆,导致茎腐。幼苗发病多在近地表茎基部,发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深绿色湿腐状,发展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严重时病株倒伏而死。成株发病多为茎或茎基部,发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湿润状,发展为深褐色,后变成苍白色,病斑不规则,可绕茎部向上、下蔓延。一般情况病部以上往往枯死,也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