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国际经济学整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名词解释

1 要素禀赋:系指一国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也包括“可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2 要素密集度:系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3 H-O定理:一国出口密集度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度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重要结论便是H-O定理。

4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5罗伯斯津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6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7有效保护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计算公式可表示为:ERPj=(v’j-vj)/vj*100%

8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它是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9出口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10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11贸易创造: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12贸易转移:是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原来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13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目的是使政府当局了解本国(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状况,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政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14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15经济联盟:是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府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16外汇期货:是一种标准的远期合约,它是在有形的交易市场,通过清算所下属的成员清算公司或经纪人,根据成交数量、交割时间标准化的原则,按标准价格购买和出售远期外汇的交易。 17外汇期权:是指交易双方按协定价格就将来是否购买某种货币或是否出售某种货币的选择权达成的合约,规定期权的卖方给期权的买方一种可以在合约规定的条件下购买或出售某种货币的权利。 18马歇尔—勒纳条件: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前提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19米德冲突: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20丁伯根法则:政府需要的有效政策工具的数目通常与它的独立目标的数目大体相同。

21 蒙代尔分配法则:一国可将财政政策用于对付内部平衡的目标,货币政策用于对付外部平衡的目标,这就是“蒙代尔分配法则”,也称为“有效市场分类法则”。 22 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PPT03 第五节)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

里昂惕夫的解释:有效劳动。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力约为他国(比如意大利)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从自然资源角度看,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第二章

3.证明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题出错了 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提示:如果aX>bX,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aX/aY>bX/bY,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当aY=bY或者aYbX可以推出aX/aY>bX/bY,但是,当aYbX不能保证aX/aY>bX/bY。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5.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5x+4y=20000

6.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

画出贸易三角形。

(1)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2)进口为2,000个单位。

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1/4÷1/5=-5/4。因为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5/4所以此国出口X进口Y。出口1,000个单位的X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贸易三角是CADA’(见图2-5(a))。 第三章 8. 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

答案提示: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 此变化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战后初期,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十分落后,主要出口产品为初级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增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由初级产品的生产转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贸易的展开,推动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资本得以不断的积累,其比较优势又转为资本产品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而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变为处于相对劣势,成为进口商品。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1.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试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会的。例如低技术劳动力不能在短时间内进入高技术部门工作,这样低技术劳动力和高技术劳动力就分别形成低技术部门和高技术部 门的特定要素。在长期条件下,低技术劳动力可能经过技术培训成为高技术劳动力,所以在长期情况下,劳动力不再是特定要素。

6.假设某一国能源部门(比如石油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的投入要素外,各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那么,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随着世界市场能源价格上升,一部分劳动力将由制造业部门流到能源部门,能源部门产量增加,制造业部门的产量下降。 第五章

1. 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是自由国贸理论,支持赞同自由国际贸易;②都从某一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模式及贸易利益的产生。

不同点:①重叠需求理论属于现代国贸理论,而要素禀赋理论属于传统国贸理论中的新古典国贸理论;②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而要素禀赋理论则是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③重叠需求理论适于解释国际产业内贸易,而要素禀赋理论适于解释国际产业间贸易。 6.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同:①都是自由国贸理论,支持赞同自由国际贸易;②都利用比较优势原理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模式及贸易利益的产生。

国际经济学整理

名词解释1要素禀赋:系指一国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也包括“可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2要素密集度:系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3H-O定理:一国出口密集度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ibsz3i22310e609m87w9sc9l3ppgr019v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