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题
(中考考点整理)
★知识点1:分子热运动
1.(2020河南省)物理学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认识。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分子或原子 构成的。在天文观测中,人们通常用光年表示 长度 单位。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B )
A.秋风阵阵,树叶纷纷飘落 B.炒菜时在旁边的房间里闻到香油的味道
C.环保不达标的工厂里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D.打扫卫生时看到尘土飞扬
3.(2020山东枣庄)以下几条摘录是出自某同学在学习“内能”一章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A.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之间发生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知识点2:内能
1.(2020山东淄博)“烧烤”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美食,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味,这是分子 热运动 的结果;食物烤熟是通过
1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2.(2020云南省昆明市)如图是流星经过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发热、发光的一幅照片。这个现象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 内 能,流星绝大部分位于 70-120
千米的高空,因此只见闪光,不闻声响。那么流星划过天空时究竟有无声音呢?你的判断是 有 (“有”或“无”)。
3.(2020湖北省宜昌市)下列生活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B )
A.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B.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C.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D.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
4.(2020四川绵阳)2020年4月2日,天宫一号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球。8.5t重的天宫一号,在100km左右的高空以约22倍音速再入大气层。其中部分器件在大气层中与大气层摩擦烧蚀销毁。最后大约1.5t残骸坠入南太平洋。在这个过程中,天宫一号的部分机械能( C )
A.通过热传递转化为大气的内能 B.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大气的内能
C.通过摩擦做功转化为大气的内能 D.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
2
残骸的内能
5.(2020浙江宁波)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
A. B. C. D.
柴火烧水 压缩空气发热 冬天搓手取暖 钻木取火
6.(2020广东省)如图所示,70kg的消防员沿着钢管匀速下滑时感到手心发烫,此时受到钢管对他的摩擦力大小和导致手心内能改变的方式是(g=10N/kg)( D ) A.70N 热传递 B.70N 做功 C.700N 热传递 D.700N 做功
7.(2020山东聊城)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8.(2020北京)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 A. 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 B. 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
3
C. 倒入热牛奶的杯子温度升高 D. 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温度降低
★知识点3:比热容
1.在“母亲节”这天,小唐同学为妈妈炖了一碗排骨汤,然后用盆子装了5 kg的水,将装汤的碗放在水中进行冷却。小唐同学用水进行冷却主要是利用了水的__比热容__大。过了一会儿,水温由20 ℃升高到25 ℃,水吸收的热量为__1.05×105__J。[c水=4.2×103 J/(kg·℃)]
2.(2020山东青岛)质量之比为2:3的甲、乙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7:5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6:5,则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7:4 。
3.(2020山东泰安)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0.5kg、温度为70℃的水放出4.2×104J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 20 ℃[c水=4.2×103J/(kg?℃)]。
4.(2020海南)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这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 较大的缘故。
5.(2020江苏淮安)质量为50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50℃吸收
4
的热量是 6.3×106 J,这些热量如果完全由煤气燃烧来提供,至少需 0.15 kg的煤气。(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4.2×107J/kg)。
6.(2020贵州黔三州)太阳能安全、卫生、环保,我国近年来大力开发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飞机等。一同学家中太阳能热水器容量为0.1m3,则满箱水的质量为 100 kg:太阳能热水器1h使满箱水从20℃升高到30℃,水吸收的热量 4.2×106 J。
7.(2020四川省自贡市)汽车发动机工作时,需要对它进行冷却。人们常常选用“水”作冷却液,这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 较大,冷却效果好;当水吸收发动机缸体热量后,水的内能 减少 。
8.(2020桂林市)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 B )
A.水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设 B.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相同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9.(2020山东泰安)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5
B.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10.(2020山东省烟台市)炎炎夏日,烈日下海滩的沙子热的发烫,而海水却很清凉;傍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暖暖的.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D ) A.密度 B.内能 C.热量 D.比热容
11.(2020山东淄博)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D )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D.不添加器材,利用本实验装置还可以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2.(2020四川巴中)甲铁块质量是乙铁块的3倍,吸收相同的热量,则甲、乙两铁块的比热容之比和升高的温度之比分别为(A ) A.1:1,1:3 B.1:3,1:3 C.1:1,3:1 D.3:1,3:1
13.(2020四川省广安市)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B )
A.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
6
B.烧开水时看见冒“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C.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屋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14.(2020四川省攀枝花市)小明家里的电热水器里装有50kg、20℃的水,通电后将水加热到70℃,已知ρ水=1.0×103kg/m3,c×103J/(kg?℃)。
求:(1)电热水器里水的体积 (2)水吸收的热量。 【答案】0.05m3;1.05×107J。
15.(2020云南省昆明市)在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中: (1)取 相等 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里,用同样的两个酒精灯对它们加热(如图所示)。加热时,上下缓慢地提拉搅拌器,这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 均匀 。
(2)实验中加热时间相同,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假设加热时间1min吸收的热量为Q,经过实验得到了以下两组数据:
水
=4.2
7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
①相同质量的水或者煤油,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几乎是 相同 的;
②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是 不同 的。
(3)由(2)中①、②两个结论发现,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大小,为了描述物质吸热本领大小,引入了一个物理量,它就是 比热容 。
(4)春城昆明之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个原因是高原明珠“滇池”对气温起到了调节作用,因为水的 比热容 较大,当水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较小。
16.(2020内蒙古自冶区包头市)在研究“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与
8
吸热关系”实验中,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烧杯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如图A所示。
(1)图B为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39 ℃。
(2)分析图C可知,吸收相同热量, 乙 液体升温更高; 甲 液体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3)若甲、乙液体从图C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和35℃,吸收热量之比为2:1,则甲、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3:2 。
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13x3分=39分) 题号 1 答案
1、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 )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划火柴时,火柴燃烧 C.柏油马路被太阳晒热 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
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把浸有乙醚的一小块棉花放在厚玻璃筒的底部,当快速向下压活塞时,由于被压缩的空气骤然变热,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燃点,使浸有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此实验的目的是要说明( ) A.做功可以升高物体的温度 B.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做功一定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 D.做工可以增加物体的热量
3、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则正确的是( )
A.0℃的水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B. 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地运动
C. 这叫扩散只发生在液体中 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
4.、在0℃的房间里,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 )
A.具有机械能 B. 具有内能 C. 没有内能 D.无法判断 5、一桶煤油用掉了一半,则剩下的煤油( ) A、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容不变 C、比热是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6、下面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是( )
10
A、两决块相互摩擦,冰块熔化 B、用太阳灶烧水 C、压缩气体,温度升高 D、水蒸汽推动活塞做功 7、下列中,分子之间作用力最大的是( )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一样大 8、从能转化的观点来看,摩擦生热的现象是( ) A、内能转化为动能 B、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9、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 )
A.分子之间距离很大 B.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10、下列关于内能的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B. 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C.一个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也变化 D. 0℃冰不具有内能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 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
C.有内能的物体必有机械能 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
11
不同形式的能
12、与物体的内能有关的因素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 B.物体的高度 C.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高度 D.物体的温度 13、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话中的“热”字表示温度( )
A.热传递 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C.摩擦生热 D.今天天气很热 二、填空题(23x1分=23分)
1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能
15、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所具有的内能就越 。
16、 和 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_______的。冬天为了取暖,可以双手不停地搓擦,也可以向手上呵气,前者是靠 改变手的内能,后者是靠 改变手的内能。
17、物体的温度升高,表明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填“变”“增大”或“减小”)
12
18、液化气钢瓶放在烈日下暴晒,将通过 的方法使它的内能 (填“减小”或“增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液化气钢瓶严禁暴晒。
19、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 现象,说明
20、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 和 。但其实质不同, 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而 是实现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变。
21、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那么Q吸= 、Q放= 。 22、C
水
=4.2×103J/(㎏·℃)的物理意
义 。
23、煤气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安全,在煤气中添加了一种特殊气味的气体,一旦发生煤气泄漏,人
很快就能闻到这种气味,及时排除危险。这一事例说明气体分子在_ 三、探究创新(10x2分=20分)
24、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一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实验的记录,根据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3
烧液质量初/℃ 16 16 16 温末/℃ 36 36 36 温时间杯 体 /g a b C 水 160 水 80 煤油 d 煤油 160 160 /min 4 2 2 16 26 1 (1)比较a、b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吸收的热量跟 有关
(2)比较c、d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吸收的热量跟 有关
(3)比较a、c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吸收的热量跟 有关
(4)结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
、 有关。
25、(2011?柳州)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14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初始温度加热时间最后温度/g 水 60 /℃ 20 20 /min 6 6 /℃ 45 68 食用60 油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四、简答题(5分)
2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沙漠地区气候
15
变化的特点,请你简要地回答产生这种气候的原因? 五、计算题(7分+6分=13分)
27、质量为1㎏的铁锅中放有2㎏的水,要把它们从20℃加热到80℃。已知铁的比热容是0.46×103J/(㎏·℃),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求:(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3分)
(2)铁锅和水一共要吸收多少热量?(4分)
28、呼和浩特市某中学为学生提供开水,用电热器将200㎏的水从17℃加热至97℃,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则: (1)电热器内的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2分)
16
(2)电热器内的水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4分)
2020年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B 3.B 4.B 5.B 6.D 7.C 8.D 9.D 10.D 11.D 12.D 13.D 二.填空题
14. 势能 内能 15. 剧烈,大
16 . 做功,热传递,等效,做功,热传递 17. 增大 ; 增大 18. 热传递; 增加 19. 扩散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20. 热传递;做功;热传递;做功 21. Q吸=Cm(t-t0) Q放
=Cm(t0-t)
22. 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23. 不停地运动 三.实验题
24. (1)质量 (2)温度变化量 (3)物质的种类
17
(4)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的种类 25.(1)相同,高 (2)大于 (3)水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27. 解:(1)水吸收的热量:Q水=c水m水△t
=4.2×103J/(kg?℃)×2kg×(80℃-20℃) =5.04×105J;
(2)铁锅吸收的热量:Q铁=c铁m铁△t=0.46×103J/(kg?℃)×1kg
×(80℃-20℃)=2.76×104J, 它们吸收的总热量: Q=Q
水
+Q
铁
=5.04×105J+2.76×
104J=5.316×105J
28、解:(1)在烧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水需要吸
收热量;
(2)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Q水=c水m水△t
18
=4.2×103J/(kg?°C)×200kg×(97°C-17°C)=6.72×107J, 答:(1)电热器内的水是吸收热量; (2)电热器内的水在这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6.72×107J.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题
(中考考点整理)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校园里兰花盛开,清香怡人 D.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 B.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 C.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 D.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
19
3.
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下图是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 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刻大
5.夏天,当你赤脚在烈日当空的小河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小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是冰凉的,这是因为( ) A.水比小石头的温度变化大
20
B.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容大 C.水比小石头吸收的热量少 D.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容小
6.(2018·天津中考)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 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 C.汽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 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 ℃的冰块也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
8.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同时加热,结果发现甲的温度升高得比乙快,则它们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 ) A.甲和乙的比热容相同 B.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C.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21
D.无法判定
9.家用电器中大功率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尽快散热,通常在大功率元件上加装金属散热片。下表是四种材料的比热容,选作散热片最好的材料是( )
比热容c/[×103 物质 J·(kg·℃)-1] 铝 铁 锌 铅 0.88 0.46 0.39 0.13
A.铝
B.铁
C.锌
D.铅
10.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同时对两试管加热。图中的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 )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1.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摆动而滚动不止,当
22
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
12.(2018·重庆中考)小唐同学为妈妈炖了一碗排骨汤,然后用盆子装了5 kg的水,将装汤的碗放在水中进行冷却。小唐同学用水进行冷却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大。过了一会儿,水温由20 ℃升高到25 ℃,水吸收的热量为 J[cJ/(kg·℃)]。
13.两物质比热容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2∶3,升温之比为3∶4,则它们吸热之比为 。
14.(2018·四川德阳中考)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 kg,初始温度为20 ℃,加热一段时间后
水
=4.2×103
温度升高到50 ℃,吸收的热量为1.26×105 J,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三、实验题(15题6分,16题6分,17题10分,共22分)
15.由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 g、初温是24 ℃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 74 ℃,则该金属球的比热容是 J/(kg·℃)。查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1]
23
约0.92×沙石 103 铝 0.88×103 钢铁 0.46×103 水银 0.14×103 铜 铅 0.39×103 0.13×103 16.晓丽在《物理手册》中查到如下数据:不同温度和压强下液态酒精的比热容c/[×103 J·(kg·℃)-1] 温度t/℃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p1=0.98×106 Pa时2.41 2.62 2.84 3.06 3.28 3.52 3.75 气态 气态 的比热容 p2=5.8×106 Pa时的2.38 2.58 2.79 3.00 3.21 3.44 3.66 3.90 4.19 比热容
(1)图象中能正确反映液态酒精比热容与温度关系的图线是 。
24
(2)增大压强,既能使酒精的比热容 ,又能提高酒精的 。 17.
为比较水和牛奶的比热容大小,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将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一定量的水和牛奶(水和牛奶的初温相同),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再对烧杯加热,如图所示。 (1)试管中水和牛奶的质量应该 。
(2)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 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3)写出一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25
四、计算题(20分)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其原理是以温度不高于60 ℃的热水为热媒,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面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如图所示)。[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某房间一段时间内循环流动的水质量为 1 000 kg,进水温度为55 ℃,出水温度为40 ℃。这段时间里水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 (2)“水地暖”以水为媒介,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请具体说明为什么要利用这一特性。
26
第十三章测评
1.D
2.B 选项A、C与分子热运动无关。蔷薇花开的时候,花的香味分子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引得“一院香”,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雪不是分子,是固体颗粒,“纷纷暮雪下辕门”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B 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由于铅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使两个铅块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所以可以吊起台灯。
4.C t1时刻物体温度为0 ℃,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故选项A错误;t1、t2、t3时刻温度相同,但在熔化过程中物体不断吸热,所以内能增加,故选项B错误;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t1、t2时刻温度不变,故分子运动快慢不变,分子动能不变,故选项D错误;由题图可知,该物质在0~t1时间内为固态,温度上升得较快,在t5~t6时间内为液态,温度上升得较慢,所以该物质液态时比固态时的比热容大,故选项C正确。
5.B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小石头的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小石头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都在太阳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得少,河水是凉凉的,而小石头的温度升高得多,热得烫脚。故选B。
6.B 用力搓手,手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用
27
炉灶烧水,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汽缸内气体被压缩,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升高;锯木头时锯条发烫,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7.B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选项A的说法正确;物体的内能除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状态、体积、质量及物质的种类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物体吸收热量,如液体沸腾,温度可能不变,选项C的说法正确;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增大,选项D的说法正确。
8.C 根据公式Q=cmΔt可知c=,质量相等的物体吸收相
同的热量,温度变化量大的比热容小。故选项C正确。
9.A 为了尽快散热,要求选作散热片的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在降低相同温度的情况下能放出更多的热量。由放热公式Q放=cmΔt可知,在质量和降低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物质的比热容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铝的比热容最大,故应选用铝作为散热片的材料。
10.C 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选项A、B均错误;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这说明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高的温度比煤油升高的小,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11.解析 两滴水珠相遇时,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是分子之
28
间引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2.解析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多,冷却效果好,所以,将装汤的碗放在水中进行冷却就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水吸收的热量Q吸
=cm(t-t0)=4.2×103 J/(kg·℃)×5 kg×(25 ℃-20 ℃)=1.05×105
J。
答案 比热容 1.05×105 13.解析 答案 1∶4
14.解析 由题可知,同一加热器加热时间相同时,即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升高的快;根据Q吸
。
=cmΔt可知,在质量相
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大;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乙的比热容大;由Q吸=cm(t-t0)得,乙液体的比热容c=答案 小于 4.2×103 15.解析 根据比热容定义式c=然后查表进行判断。c=
=4.2×103 J/(kg·℃)。
,求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0.46×103 J/(kg·℃),
29
查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钢铁。
答案 0.46×103 钢铁
16.解析 通过数据的分析可知,在相同压强下的比热容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在相同的温度下,压强越大,同一物质的比热容越小,故液态酒精的比热容随温度的关系图线是a。结合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增大压强,既能使酒精的比热容减小,又能提高酒精的沸点。
答案 (1)a (2)减小 沸点
17.答案 (1)相等 (2)温度计示数 (3)①现象:水升高的温度比牛奶高。结论:水的比热容比牛奶的比热容小。②现象:水升高的温度比牛奶低。结论:水的比热容比牛奶的比热容大。③现象:水升高的温度等于牛奶升高的温度。结论:水的比热容等于牛奶的比热容。(任选其一)
18.解析 (1)水释放的热量Q=cm(t-t0)=4.2×103 J/(kg·℃)×1 000 kg×(55 ℃-40 ℃)=6.3×107 J;
(2)由热量公式Q=cmΔt可知,由于水的比热容c较大,在温度变化量Δt一定时,与其他物质相比,相等质量的水释放的热量较多。
答案 (1)6.3×107 J (2)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温度变化量Δt一定时,相等质量的水释放的热量较多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