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中国经济问题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经济问题专题 课程代码:ZB101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2 学时:36(理论学时:24;实验实践学时:12) 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经济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农村经济问题、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现状、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 1.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规律和特征; 2.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难点和热点问题;
3.能用所学的经济学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中国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宏观现象与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释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试,采取小论文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中国经济问题专题》学时分配
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 4 2 第二章 收入分配 6 2 第三章 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4 2 第四章 农村经济问题 6 2 第五章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 4 4 合计 24 12
1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掌握中国经济增长的核算和来源分解;运用SFA等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
教学重点:经济增长的分解、经济增长效率的测算。 教学难点:测算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方法。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一)GDP增长速度和一、二、三产业增长速度
(二)消费、投资、出口的增长速度及对GDP增速的贡献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核算
(一)经济增长核算方法 (二)对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的测算
(三)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把握及国际比较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
(一)经济增长效率的测算方法 (二)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测算 (三)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章 收入分配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种种收入分配现象的历史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并用相关理论分析合理性的历史标准;初步掌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收入分配现象及其合理性。 教学难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一节 价值与分配的关系
(一)价值理论为收入分配提供经济哲学观上的基础 (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 (三)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
2
第二节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格局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趋势 (三)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选择
第三章 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产权制度在社会经济制度发展中的作用;重点把握产权制度、企业制度、市场制度的内在联系;了解我国国企改革中产权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从思想史的角度,通过对企业性质问题的梳理,深入理解产权制度、企业制度、市场制度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我国国企改革中解决产权问题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 西方产权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一)什么是产权
(二)当代西方产权理论的系统提出 (三)西方产权理论的新进展 第二节 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一)企业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 (二)产权、市场、企业的关系 (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第四章 农村经济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全面了解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把握我国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探讨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政策。
教学重点:中国农村现代化及其路径
教学难点: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及破解方法 第一节 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农村的三次历史性变革 (二)30多年来农村改革的实践 (三)我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3
第二节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道路
(一)中国农村现代化问题 (二)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
(三)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五章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经济周期理论;掌握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干预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从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个方面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目标。 教学难点:宏观干预手段的配合及成本 第一节 稳定与波动的权衡
(一)有关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 (二)我国的经济周期问题 第二节 政府在现代经济中的角色
(一)经济增长率与我国财政政策的紧与松 (二)金融风险解析与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势
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
本课程的现实针对性很强,学生在学习中要运用经济学理论,联系中国实际来分析和把握中国经济问题,培养良好的经济学思维习惯。另外,要关注经济时事热点、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严谨的经济学思考习惯。
六、推荐教材与阅读书目
1.《经济学原理(上、下)》(第1版),(美)曼昆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微观经济学》(第二版),克鲁格曼,韦尔斯著,黄卫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发展经济学》(第4版),(美)罗默 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第1版),林毅夫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
5、《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第1版),林毅夫,蔡昉,李周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