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要求(试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要求(试行)

1.建立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

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制定

各学

学校实验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学校信息化的重大决策;科组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起草的和信息化环境、实各项业务工作。

(2)专业人员配备

成立以信息技术学科全体教师、设施设备的正常运作,

科组长、骨干教师等组成的实验工作小组,负责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工作。信息技术学

以及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规划的具体实施等;各职能部门、年级组、学科组根据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规划落

学校要成立信息技术科组,配备专兼职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高级中学(职业学校)3-6人;初级中学

2-5人;小学2-4人,所有兼职教师须完成转岗培训。配备大专以上学

历、具备专业知识的专职网管员;各类专用教室均有岗位明确的管理员。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机构制度建立

(1)场室、设备管理制度制定各类场室和设施设备的使用、

保养和管理细则;建立各种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均及

专用教室使用日志;建立设备购入、使用、维修、报废的全过程档案管理制度。

(2)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

制定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如建立网络防火墙、网络防病毒系统、数据备份系统、身份认证系统、权限管理系统、信息过滤系统等)明上网、绿色上网、安全上网等宣传教育活动。

(3)健全激励和考核制度

明确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室管理员、专用教室管理员等相关专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专业人员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和成果奖励制度。

(4)健全实验学校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实验学校工作档案,对实验学校的组织管理、应用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应用效果与成果等方面的档案实施分类管理,对策。

3.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详细记录专项活动的情况及效果;

建立工作年度

报告制度,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小结,有经验总结,有翔实的数据,有问题分析和

;联网的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保障校园

网的安全;具有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的响应和解决机制。制定学校网络文明公约,开展文

— 22 —

建立长效的投入和使用机制,合理调整信息化经费的投入比例,信息化条件比较好的

学校适当减少建设性投入,加大应用保障性经费(如设备维修、保养、升级等)投入,充裕的经费用于信息化设施和系统的维护,以及教师培训和应用实验。

4.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校实际、整体发展目标和特色,确定学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制定学校三至五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有背景、

指导

思想、现状分析、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方案是对发展规划的具体落实,包括实施目标、具体任务、实施策略、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人员分工、保障措施等。

5.工作会议和研讨

建立定期专项活动与研讨制度,每个学期至少开展议,及时部署和调整实验工作计划;

2次以上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会

组织校领导和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的核心成员参加

各级教育部门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及信息化研讨活动,并及时落实会议精神。

1.校园网络建设

建立覆盖所有功能场室和应用终端的校园网,并按照统一建设、统一接入、统一认证的原则对全校的计算机终端进行统一管理。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带宽

不小于10Mbps,网络出口带宽

以光纤接入广东省基础教育专网。

2.计算机配备

计算机配备比例比较高,配备比例要求:师机比:小学≥2:1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的师机比要达到

1:1;生机比:高中≥

4:1;中学≥3:1;职中:9:1;职中≥5:1;初中

90%以上。

100Mbps,校区间互连

2Mbps以上。学校配有应用服务器和资源服务器,

≥10:1;小学≥14:1;注重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设备可用率达

3.专用功能场室(1)计算机室:按照

1:60(即1台教师用机、60台学生用机)的比例,小学1间

基础

设施建设

以上,中学2间以上。计算机的性能和软件能够满足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和各学科教学的需要。

(2)语音教室:按照

1:60(即1台教师用机,60台学生用机)的比例,小学

1间,

中学2间。语音教室可以按照计算机室标准配备,但和计算机室不重复计算。

(3)综合与学科电教室:中学2间以上、小学1间以上综合电教室(或学术报告厅)。中学学科电教室

3间以上,小学学科电教室

1间:小学配置

1间以上。

50台以上计算机。

(4)电子阅览室30台以上计算机,中学配置

(5)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校园全区域建立闭路电视系统(或通过电脑网络系统,实现闭路电视系统功能)、校园广播电台。

— 23 —

(6)职业中学需建有实训大楼。4.教室平台配备

50%以上(职中:70%)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互动平台屏幕投影设备(或大屏幕电视输出或互动电子白板可接入互联网。

5.校园“一卡通”系统

中学和职业学校要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对学生证、工作证、图书证、上机卡、饭卡、考勤卡、门禁卡、家校通等进行统一的网络化管理。

6.学校门户网站

建立独立的校园个性门户网站,发布校级新闻、学校公共信息等;学校可积极应用县(区)、市、省教育门户网站平台的功能,积极上传资源、新闻等。

7.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与平台

建立基于网络的学校管理平台,包括校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设备与校产管理系统等网上办公系统(和虚拟社区(如虚拟社群、班级网站、虚拟社团等)个人网络存储空间、校内信息资源搜索引擎等,学提供实用、易用的平台和软件。

1.电子音像教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购置经教育部门审定、推荐的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CD-R、VCD、DVD、录像带、录音带、投影片、幻灯片等。职业中学要求电子图书册数占图书总量的

50%以上。

OA)等,实现办公自动化;建立网,为教师和学生配备学校电子邮箱、为教师和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

络教学平台、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或利用区、县的统一平台建立本校的资源管理平台)

, 多媒体互动平台配置要求:大

)、音响系统、实物展示台、计算机等,

2.校本资源库

资源

建设

建立体系化的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类别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素材、试题试卷、参考资料等,资源量能基本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内容丰富,各类齐全,适合网络上共享、使用。职业中学还需开发配套专业模拟实操电子教材,必修课程中至少有

3.特色资源

学校结合地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资源,建成专题性、活动性、研究性等特色的专题特色网站或学科网站、远程课程(职中)习平台、家校或社区教育平台等

,或者建有校本特色的应用平台

(如校本培训

平台、质量监控系统、电子成长档案袋、教师成长博客、

MOODLE网络课程系统、协同学

60%的内容制作成教学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或软件。

),形成学校的特色教育教学资源。

— 24 —

1.教师培训(1)培训制度化

学校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制度化,2次10课时以上的全员教育技术培训

(2)培训对象与内容要求

培训的对象要涵盖校领导、电教人员、教师、行政人员;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技能、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应用等。

(3)培训方式

制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三至五年规划和年

度计划,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并纳入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每学期组织不少于

,并建立各类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一是选派教师参加由国家、省、市级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校每学期举行1次以上教育信息技术类专题讲座,或者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课题研究的顾问,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二是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基于校本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校本培训要有计划、有过程、有层次、有成果。成果的形式可以包括教学设计作品或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应用平台等。

三是订阅教育技术相关杂志,等2种以上。

四是开展教研式培训,可采用集体备课、学科研讨会、研讨课(或公开课)和组织教师外出教研活动的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1)校领导、行政人员

校领导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发展远景,得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技术类培训证书。

(2)学科教师

100%的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并通过初级的等级考试;教师通过中级考试;

30%的教师通过高级考试。

50%的

制定科学、有效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验学

如《教育信息技术》、《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

校工作实施方案,能够查阅和下载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和通知、能无纸化办公等,获

(3)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合格学历,安全和管理”培训认证。

能排除常见的网络故障,

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能够开发简单、

实用的应用系统和平台;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学校网络管理专职人员通过“网络

— 25 —

1.学生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学校要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用经教育部门审定、推荐的信息技术教材,

信息技术课程课时数和学生上机时间符合新课程标准要

一周1节以上;初中:初一、初二开设信息技术课,

1-2

节,职业中学:一学年完成

高中(职

求:小学四年级以上开设信息技术课,

一周1-2节;高中:高一、高二开设信息技术课,一周中)>95%,初中>90%,小学>85%。

72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在校修完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为:

信息技术类课外活动:开展信息技术相关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有活动计划,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能力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信息技术类比赛活动。

2.教育管理应用

利用网络进行通知、消息收发、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日常业务管理,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每一位教师都有个人电子文件夹、电子信箱,骨干教师有个人主页或博客日志。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

实验工作档案和成果基本实现网络化管理,

教师和学生能通过互联

网进行外部访问。学校建有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能与上级部门联网召开远程会议和培训活

应用

实验

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社团活动,开展教师和学生网上生活体验。

3.教学应用(1)教师应用

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备课、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搜集和下载教学资料,

自制教学资源或课件每学期不少

2次;自觉主动应用信

每学期完成不少于,利用多媒体技术

于10件/人;积极参与网上交流、研讨活动,每人每学期均不少于

探索并形成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人均3个优质的教学案例(含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件和教学录像等)开展的教学每学期人均不少于家长进行交流。

学校在学科课程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科数之比不低于使用率每周不少于

(2)学生应用

学生能够在课堂或课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料、搜集与下载资料、收发教师和同学的邮件)学习或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拓展性学习活动,每学期人均不少于

(3)专题活动

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辅导,每学期人均不少于

20节;能够应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或班级网站、电子邮件

10人次。教师运用“校讯通”等工具和

每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学科数与开课学

70%以上(课

90%。功能场室和综合电教室的

80%(学科覆盖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的比率达总课时的15节。

时覆盖率)、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覆盖率达

自觉参与网上学习活动(包括查询资

,自觉访问校园网、班级网站等进行自主

主题探究学习等

20人次。

组织学生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1次。电子阅览室使用率,每周不少于

— 26 —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要求(试行)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要求(试行)1.建立组织机构(1)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各学学校实验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学校信息化的重大决策;科组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起草的和信息化环境、实各项业务工作。(2)专业人员配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i1um6dwqg5s23r4b01m9s4tl8lgyq00e2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